从黄土高原独特的普通民居,到如今的体验民俗文化、休闲度假的好去处,平陆地窨院在经历了世事沧桑后,登上了大雅之堂。
地窨院是山西村落景观中别具风情的一种类型,倍受国内外民俗学家、人类学家的重视。地窨院组成的村落往往不易被人发现。民谣这样描述:上山不见山,入村不见村,平地起炊烟,忽闻鸡犬声。其建造方法是,先选择一块平坦的地方,一般长和宽在三四十米,从上而下挖约十多米深天井似的深坑,形成露天场院,然后在坑壁上掏成窑洞,窑洞的结构一般为一明两暗。窑洞挖好后,再在院角开挖一条上下斜向的门洞,院门就设在门洞的最上端。
地窨院里一般挖有深窖,用来积蓄雨水,沉淀后供人畜饮用。地窨院的排水系统是在院的一角挖一个旱井一样的大土坑,院内的雨水流入后,再慢慢渗入地下。地窨院供人居住的窑洞上面,多为打谷场。地处黄河中游的平陆、芮城地窨院最具代表性。
地窨院是最早的穴居,究竟最早产生于何时,已无法考证。平陆人说,反正是在很早很早的时候。地窨院的产生有它特殊的条件,那就是适合打窑洞土质,而地处黄河中下游的黄土高原,是最适宜建造地窨院的区域。最早的时候是挖个坑下去居住,避寒挡风。后来人们受老鼠打洞的启发,逐渐形成了现在看到的地窨院。
张店镇原本是平陆县比较穷的地方,民众生活穷苦,加之当地的木料、石头、砖瓦等建筑材料缺乏,在适合挖掘地窨院的黄土地上建造地窨院居住,形成了当地传统居住习俗。建造地窨院不需要太多的建筑材料,只要有一把镢头,有足够的体力就可以。一座地窨院的建设,不是一气呵成,往往要用几年、十几年或更长的时间。一般都是在农闲或早晚空闲时间去挖,有的时候也请亲戚朋友来帮忙。
据当地人介绍,在上世纪六十年代以前,张店镇全镇5000多户,有三分之二住地窨院,其余的也都住在在沟面上砌挖的窑洞里,全镇几乎没有一间房屋。不是不想住房子,而是人们实在穷,建不起房子。到六十年代初,镇上才建起了一些房子。张店人在地面修建房屋,搬出地窨院,开始于上个世纪八十年代。那时,凭借改革开放的好政策,人们逐渐富裕起来,向往美好生活的人,用自己赚来的钱,修建砖瓦房或平房,告别地窨院。到现在,张店镇的所有农户都建起了房屋,除少数上年纪的老人不愿意离开以外,绝大多数的地窨院已经废弃。平陆县国土资源局统计数据表明,张店镇废弃和闲置的地窨院4000多座,每座平均占地两亩左右。
平陆农民渐渐富起来后,在张店镇一带有4000多座地窨院被闲置,形成了“空心村”。为了有效利用闲置院落的土地资源,解决耕地短缺的矛盾,从2005年开始,山西省国土部门开始对平陆县张店镇地窨院进行有规划的整理。
整理废弃的地窨院,有效利用土地是一件利国利民的好事。但地窨院作为山西一种别具特色的民居,能否有选择、有计划地进行开发保护,使其得以保留并发挥效益,成了一些业内人士思考的问题。于是, 2006年,平陆县第一家以吃农家饭、住农家院为特色的“农家乐”民俗旅游点,在张店镇前滩村的一座地窨院里开业了。
平陆张店号称是运城市的后花园,与张店镇的桃花节,高山滑雪场,森林旅游相配套,地窨院农家乐民俗风情游,为“后花园”的建设又添了一抹亮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