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本帖最后由 金盾 于 2022-9-29 09:13 编辑
# q. _2 x; l1 e0 y7 o( M* e, |5 A
" g( V1 s5 @2 r" q }* f$ _: T中秋节快乐!!! 编语:山西文化,又称“三晋文化”,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提到山西,便会想到老陈醋、煤炭、汾酒等,即使从未去过山西,这些代名词也是人们对山西的固定印象。但能否将这些有印记的名词付诸文化,加以创造,让文化的内涵涵盖名词本身,如此,带有特色文化的名词创造成具有山西特色文化的文创产品,既能够传承山西厚重的文化,又能在一成不变的固定印象中加深文化印记,让更多的人民了解山西的文化、喜爱山西的文化。从今天开始,山西军转版陆续为各位转友呈现【相约山西军转 品读三晋文化】山西文化系列文章,以便于大家驻足山西军转,了解山西文化,品读山西五千年丰厚的文化底蕴。
( y2 u& u9 t6 S9 N6 V: D# m! ~$ P2 j4 r$ e* ^1 ^2 z1 J
殷商方国——石楼青铜文化 图/文/史志山西 山西地方志网 + m( m! ^. y6 h
石楼县地处黄河中游,是一块古老的文明荟萃之地。早在新石器时代就有人类生存,夏为鬼方,商为沚国,春秋称屈邑,西汉名土军,隋开皇十八年(598)改为石楼至今。石楼丰富的青铜器文物和大量地上文物遗址向世人展示着这里曾经的辉煌,这里是华夏文明发祥的中心区域之一,亦是殷商青铜文化最典型的代表。石楼县出土文物数量之多、价值之珍贵,确实罕有。这里发现了大量陆龟、大象、犀牛、三趾马的化石,为研究黄土高原的地质地貌和物种进化提供了丰富的实物佐证。 兽面纹龙首提梁卣,商,盛酒器 1959年石楼县桃花者村出土|山西博物院 云雷地乳钉纹瓿,商,盛水器或盛酒器 1957年石楼县后兰家沟村出土|山西博物院 鸮卣,商,盛酒器 1956年石楼县二郎坡村出土|山西博物院 石楼还发现了龙山文化和仰韶文化的遗址,并伴有300余件珍贵的殷商青铜器。这些文物的大量出土,对研究商周时代历史、文化、经济、社会有着重要的意义。由于大量商周时代青铜器的频频出土,石楼县被称为“全国三个殷商出土方国之一”。
% p: x0 [$ i! B, r% t
( {3 n J! c0 o( S
1959年8月,桃花者村一次就出土商代青铜器79件。龙纹觥为其中代表作。 / f4 s2 n; e) M& ?
龙纹觥 石楼桃花者村|山西博物院
0 k& }. V5 B! \: s/ Y. L5 ^: q
龙形觥纹饰 龙纹觥,也叫龙形觥,是商后期盛酒器。龙纹觥通高18.8厘米,身长44厘米,宽13.5厘米。器物总重量约4.3公斤,身重3.2公斤。从全器形看有些像兽角,做成小船的样子。前端为龙首形,昂头翘鼻,口部微张,上下两排尖尖的锯齿形牙,利齿毕露,牙齿间隙可注酒。整体看又好似一只浅口的鞋,一双圆目凸鼓,粗壮的圆柱形双角圆钝,面貌狰狞。 : R1 }/ c3 ]7 N6 j- Y! h
龙形觥拓片上的龙纹和鳄鱼纹 器身口沿两侧外附有两对贯耳,也称穿,系拴绳用。后端截平,背上有一长形盖,盖长33.5厘米,宽11.8厘米,盖前窄后宽,重约1.1公斤。中部有一钮,貌似铜器上的伞形柱,钮帽上饰有涡纹。觥后无,下方有低浅长方形矮圈足,放置平而稳定。通体呈蓝绿色地子和锈,形成一个朴素大方的盖。 觥是一种盛酒或饮酒器,《诗经》屡见其名,如《七月》:“称彼兕(sì)觥”。觥最早出现在商代中晚期,一直沿至西周中期,西周后期逐渐消失。其形制有盖,有流,有鋬(pàn),下有方座或四足。觥的纹饰多极精美,大多有生动的动物花纹,在当时应是最贵重的器物。龙纹觥体似兽角,前端龙首昂起,后端宽阔平齐。龙首双目凸起,两角上指,张口露齿,形象狰狞。龙首后的脊部有盖,盖正中有蘑菇状钮,龙的躯体置于器盖上,左右蜿蜒,尾部卷曲,与器浑然一体。下设长方形矮圈足,纵向两侧各一缺口。腹两侧镂雕爬行的鼍(tuó)和举首、吐舌、扬尾的龙,其间点缀鱼状动物和虺。此器造型奇异,在青铜器中仅此一例,鼍纹似扬子鳄,在青铜器纹饰中也极为罕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