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本帖最后由 金盾 于 2022-9-29 11:34 编辑 8 g* Q6 \/ e6 D/ c
3 k4 o8 K' \2 m( g! I
编语:山西文化,又称“三晋文化”,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提到山西,便会想到老陈醋、煤炭、汾酒等,即使从未去过山西,这些代名词也是人们对山西的固定印象。但能否将这些有印记的名词付诸文化,加以创造,让文化的内涵涵盖名词本身,如此,带有特色文化的名词创造成具有山西特色文化的文创产品,既能够传承山西厚重的文化,又能在一成不变的固定印象中加深文化印记,让更多的人民了解山西的文化、喜爱山西的文化。从今天开始,山西军转版陆续为各位转友呈现【相约山西军转 品读三晋文化】山西文化系列文章,以便于大家驻足山西军转,了解山西文化,品读山西五千年丰厚的文化底蕴。
% L) [, Q( x t" y' e6 a" I' h4 ^ t9 o, i) g
北魏平城遗址 图/文/大同旅游网 $ E5 C+ k" T# g6 s
a$ u! H7 A& ~$ Z" n 平城遗址,中国北魏前期都城遗址,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山西省大同市城区及其附近。北魏平城是在汉朝平城县之基础扩建而成,它包括宫城、外城和城廓三个组成部分。根据近年来考古调查发现,今城北上皇庄、白马城和安家小村一带有断断续续板筑夯打的土墙遗址,高处五米多,低处一二米,底部约十几米,这正是外城之北墙,东城墙则在御河之西,南城墙在大同城北操场城一带,西城墙在上皇庄以南,此区面积约有60多平方里。火车站东北处曾经出土有排列整齐的覆盆础石,这些遗迹可以说明北魏宫城和官府衙署之范围。 平城遗址其外又设四方四维,置八部帅统兵镇守。北魏在平城建都后“始营宫室,建宗庙,立社稷”,进行了一系列的首都建设,先后建天文、天华、中天军殿24座;建西宫、北宫、南宫、东宫、宁宫等宫15处;建东苑、西苑、北苑、鹿苑四处;建华林、永林、永兴等国3处;建鸿雁、天渊等池6处;建云母、金华等堂6处;建蓬台、白台等台7处;建玄武、无武等楼3处;建凉风、临望、东明等观3处;还建有郊坛、方坛、五精帝坛三处;建太庙、太社、太稷帝社、孔子庙、虎圈、圆丘、方泽、明堂、灵台、辟雍等。其建筑规模、数目之繁多、布局之道严、规划之完整是前所未有的。 北魏佛教鼎盛,神图妙塔,对峙相望,京都内寺庙上百所,僧尼三千余,除“冠于一世”的云冈外,尚有“天下第一”的永宁寺,“京华壮观”的天宫寺及五级大寺等。 为了改善城市环境,从城北引如浑水,从城西引武州川水入城,使魏都大街西岸有潺潺流水,东西鱼池有游鱼嬉戏,水旁弱柳、丝杨、杂树交荫,利用水和树把城市打扮得清新雅致,配上巍峨的宫殿楼阁,真是花团锦簇一般。确实是“灵台山立,壁水池园,双阙万仞,九衢四达,羽旌林森,堂殿胶葛”。 平城遗址在今大同城北、大同火车站以西到陈庄一带,北依方山,外靠长城。今大同城北上皇庄之东和白马城村北的板筑城基,当即郭城的北墙遗迹。大同车站附近曾发现有排列整齐的大型石础、砖瓦残片、“富贵万岁”隶书瓦当等。在南门外工农路北侧,曾出土大型石柱础、筒瓦和臼等。可推测这是一座北魏大型建筑遗址。其东部曾出土石雕方砚一方,砚首雕有耳环形水池及骑兽、角抵、舞蹈、沐猴图案四组。砚侧云龙、朱雀、水禽、衔鱼的纹饰和下部壶门保存方形样等,为北魏石雕艺术的孤品。遗址还出土八曲银流、刻花银碗和鎏金高足钢杯等文物,具有伊朗萨桑王朝金银器特征,是北魏时与西域交往的实物见证。
" E+ Z1 T! P, r! \' M+ Y9 b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