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转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查看: 166|回复: 1

[文学作品] 小议忏悔(随笔)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2-9-17 15:42:3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微信登录

x
本帖最后由 牧壑 于 2023-3-19 10:15 编辑 8 `" T% ^- [5 P1 Q% ]
, O; \  C' q" M+ O! u. ~; W
小议忏悔1 ^; K! S9 W: k* v! S; e
. u8 o. q) g0 `
       在国外,尤其是西方国家,有一种社会现象,即有许多人对自己曾经做过的错事甚至是坏事公开忏悔或写出忏悔录发表,从而以求内心的安静。但在我们国家内,从古至今却鲜有真正的忏悔所见,究其根本原因是什么?我认为缘由出在东西方文化的不同上。在西方的文化上,也许会对忏悔者给予原谅。而东方的文化,某人一旦对过去所做不妥的事进行忏悔,社会不但不会原谅,反而会抓住不放,群起而攻之,直到把忏悔者搞倒搞臭,再踏上一只脚,叫他永世不得翻身。在这种文化恐怖氛围下,人们将会胆颤心惊,不寒而栗,谁还敢把错事、丑事甚至是坏事忏悔出来呢?!不但不忏悔出来,反而会包藏隐蔽得严严实实,瞒天过海地度过一生。这样也好,也不好。好的是:有错的人做过的丑事、坏事没人知道了,起不到宣传或广告作用,对社会基本上没有再次污染和负面影响;不好的是:有些事情的真相永远被封冻——难以发现,当事人永远不会受到谴责,社会也不会受到教训而举一反三,促进社会进步。
8 M, q( [6 h9 r! O5 B4 q        目前,西方国家公开出版且比较著名的是卢梭和奥古斯丁的忏悔录,在我国对这两本书也早就进行了翻译并公开发行。我就是在青年时代对其进行了通读,尽管理解不深,但还是有所了解,甚至是有所触动。有人说,卢梭的《忏悔录》通篇都在为自己辩护,而奥古斯丁的《忏悔录》才是真正的忏悔。我不完全同意这种观点,但也还是吸纳了一些浪花。卢梭的《忏悔录》是小说类的,难免有些艺术加工,这与他曾经被誉为“巴黎的骗子”稍微有点关系。而奥古斯丁的《忏悔录》是自传,真实性肯定是不言而喻的,较之于卢梭的《忏悔录》要真实得多。尽管是奥古斯丁个人自传,由于人性是相通的,他的忏悔也不乏生命灵性的升华,读了他的忏悔,也让我们看到了自己的丑陋和浑噩。
. k) m, k' s9 M9 m$ y3 }        当然,会有人说,我国古代也有“忏悔录”,比如有些皇帝的“罪己诏”。我说,这种所谓的“忏悔”,不是发自内心的,而是在迫不得已的情况下做出了的,仅仅是权宜之计。就拿罪己诏来说吧,那是古代的帝王在朝廷出现问题、国家遭受天灾、政权处于安危时,自省或检讨自己过失、过错发生的一种口谕或文书。它通常是在三种情况下出现:一是君臣错位,二是天灾造成灾难,三是政权危难之时。这与自觉检点自身行为的忏悔具有天壤之别。
# y& G1 y' }6 o* C0 l        人成年后,对自己的行为应该负有责任。这是历代道德的要求,也是法律法规的规定。所以,人要对自己做过的事,不管是好事或者坏事都应及时反省。一日三省吾身就是要经常进行忏悔辨明,从而及时修正错误,放下思想包袱,轻装继续上阵,最后登上人生的巅峰。
0 P& f8 i6 C- G6 p# R( k' |8 X        忏悔吧,在不断忏悔中前进!7 {% a" @( A$ x/ |* ^

$ M: C$ V5 @  I: J2 Z2 c: u
发表于 2023-3-17 11:25:11 | 显示全部楼层
一日三省吾身就是要经常进行忏悔辨明,从而及时修正错误,放下思想包袱,轻装继续上阵,最后登上人生的巅峰。
, |3 A: w/ x( y        忏悔吧,在不断忏悔中前进!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