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本帖最后由 南坡居士 于 2022-12-14 10:10 编辑 ! H3 \4 r2 A: X+ ~$ D. K
2 [, u; `( ~4 D/ L5 a
入伍后第一个单位是守备十四团三连。守备三连也是我的新兵连,在新兵连训练135天完成普通百姓到合格军人的转变。守备三连驻地是博克图镇忠工屯,当时我们通信地址是博林线22公里(博林线是指博克图至塔尔气森林铁路)。这里气候寒冷最低达到-35o,全年无霜期91天。来到这里首先需要战胜的困难就是这极寒的天气。全连都是平房,战士住大通铺,一个通铺一个班,烧地火龙取暖,守备三连编制2个排,6个班。新兵连的主要任务是共同科目训练,军事政治理论学习。 ' Z4 \6 R/ U1 ]' J
下到老兵连2个月左右,连队安排我到师教导队进行预提班长骨干集训,时间是6个月。这是我入伍后的第二个单位。师教导队驻博林线7.5公里,距离我们团14.5公里。教导队是正营级编制,1988年10月授衔时教导队队长和教导员均授予少校军衔。我们报到前师教导队刚刚由博克图西大营搬迁该址。这里之前是军区后勤部某油料仓库,油料仓库撤编后所属营房移交守备五师教导队。教导队条件比守备三连好,住单人床,室内有暖气,不用烧炉子。由于教导队刚搬迁新址,营房训练等设施不很完善,我们边训练,边完善设施。6个月的教导队训练,完成了炊事班化粪池,饮用水管道,军训器械场地,400米国际障碍跑道等工程施工工作。当时是半天训练,半天施工,这半年军事素质,身体素质都提高很多。训练期间恰逢我军第二次授予现役军人军衔。领花取代红领章,肩膀上多了两条杠。 * m; j. k1 i% }% M7 O
教导队毕业后重返三连。不久好运来临,我被调到师司令部军务装备科当打字员。当时师司政后机关就一个打字室,全师的文件都在这里打印,工作有一定优越性,从人员层次上接触的都是军官,潜移默化中又提高了很多,成熟了很多。师机关各方面的条件都比团下好。办公室在机关办公大楼三楼,左边是工兵防化科,右边是作战值班室(也称119值班室)。办公室阳光明媚,冬暖夏凉,坐在打字机前,的确有一种小自豪的感觉。我们的宿舍在办公楼对面小二楼,我和翟参谋住一个屋。翟参谋是装甲兵学院毕业,后来又到白城师专进修学习,军政理论水平很高,我们天天在一起交流学习又学到不少东西。守备部队精简整编时,翟参谋转业至绥化市检察院工作。师机关伙食很好,当时是司政机关一个食堂,凭饭票吃饭,每周末小改善,那年我吃的很胖。这是我从军的第三个单位。
9 h; H2 p5 G: B! \
在义务兵期限届满的那一年我考上了军校。军校位于沈阳市大东区。人生四大喜之一“金榜题名时”,我也深深体会到欢呼跳跃,欣喜若狂的滋味。当兵的目的终于实现,没有辜负家乡亲人的期望。我们学校校址在沈阳,行政隶属于原大连陆军学院,业务隶属原沈阳军区后勤部。培训目标主要是基层连队司务长和财务部门出纳员,另外还有一个勤务排长队。当初我报的是司务长专业,学习的主要课程是军队基层被装,基层连队给养,连队军械,连队卫生等等。学校管理比较严格。每周每班只允许两人外出,剩下的都在院内,室内活动。原部队驻地偏僻,我们老家都是农村的。刚到大城市感觉非常新鲜,周末都愿意上街玩玩,欣赏大都市风光。以至于每周能外出是比较光荣的事。有的同学稍有不舒服就请假去202医院看病,其实也是想出去逛逛街。我则因为爱好写作,写一些短笛类小文,亲自送到军区报社。当然得请假,不光请假还得要到政治处加盖公章。这也算是自己给自己创造的外出机会,不管报社能不能用稿,反正能出去转一圈。学校里有很多难忘的经历,回忆起来脑子里向过电影一样。野营拉练汗流浃背,回来躺倒床上四肢发麻;军事地形学按图行进,我们曾被繁华的街巷迷惑,找不到地方,找不到回来的路。还有节日会餐喝的一醉方休。总之“团结紧张,严肃活泼”在军校里更淋漓尽致。 $ P& P$ q, ^7 u, C; N) r' ]5 t& g
临近毕业,分配到哪里是我们都非常关心的话题,同学们都四处打听消息,有很多同学想留到沈阳。我没这个想法,因为我不够条件,我只想分配的地点离山东老家近点就行。我们报考时说的是定向招生,也就是说哪里来回哪里去,按照这个原则我还的回博克图守备五师。但是由于守备部队精简整编,我们回不去了,我心里暗喜。前文说了,我老部队比较艰苦,随便换个地方也比那里强。
4 R% [- N" ~/ j$ x/ t$ Z. e
学校定的原则我们还是回原来的集团军,守备五师隶属于原23集团军,同期考来的同学大部分都分到原23集团军所属的野战师,地方基本是哈尔滨,齐齐哈尔,佳木斯那一带。我算个例,分到了原40集团军炮兵旅,驻地是辽宁锦州。我非常高兴,我从博克图来到锦州算是烧高香了,我的部队是董存瑞生前所在部队,在这里服役很光荣。 军校是人生的转折点毋庸置疑,炮兵旅是我奉献芳华的最佳时段。我们一期毕业的学员9人分到炮兵旅,旅里按照建制营的先后顺序把我们又分到各营。我被分到一营营部。当时一营已经以营为单位办伙。这是军队后勤改革的初探,后来的几年各营都以营为单位办伙,再后来全旅在一个大伙房吃饭,伙房统一由后勤部军需科管理。 ! e/ B) d4 x) I; A- [; H. K
一营营部设置财务助理,出纳员各一名。来到营部后我和出纳员住一个屋。一营是旅的先进单位,刚刚修建好的营房给一营使用,营区环境,各项设施都是新的,窗户、床头都散发着新鲜的油漆味,走廊,楼梯扶手,墙壁每天被战友们擦拭的锃明光亮,在这种环境里工作心旷神怡。一个营的兵在一起吃饭,管理上事情比较多,有一次餐桌菜不够吃,炊事员告诉我,三个连的连长找我,我说什么事啊,他说让加点菜。除了管理炊事班以外,再就是去旅军需、财务部门,领军供粮,审核工资表,报销差旅费等。工作的需要我又调整到旅七营二十一连任司务长,工作性质和一营一样,不一样的是在连队自己说了算,锻炼自己独立工作的能力。在七营工作期间经历了外出拉练训练,摩托化行军至吉林镇赉、白城炮兵实弹射击打靶演练。经历了旅组织的炊事大比武,我们连取得比武比赛第一名。
) O% {1 E8 n2 D, b$ A
炮兵旅一营、七营的工作履历算是我从军历程的第五站,军队农场就是我军营历程的第六站。 七营教导员提拔为军队农场场长,我随教导员到农场工作。农场位于黑龙江北安所属的一个小镇。农场最辉煌的历史是时任中共中央主席的华国锋同志视察工作。华主席赞扬我们农场是“全军学大寨先进农场”。 我们农场三万亩土地,大型联合收割耕作机械20余台,主要农作物是小麦、大豆。在农场我和老班长,老领导们学习,懂得了东北农作物生长规律,懂得了什么是“行车放粮”,知道了小麦“割晒”提高颗粒重的原理。因为农场车辆较多,我还学会了开车,当时这是一门很重要的实用技术,很多战士当兵就是想学个开车。 在农场经历的最重要的一件事是去军区军需部缴纳化肥款,我和供管处负责人携带现金50万乘火车去沈阳,因这50万,一夜没合眼,生怕出什么闪失。 $ R! l' o1 M1 @- R( |4 U% j. k+ E
从军11年历经两个集团军所属部队,从兴安岭的守备师到驻守辽西的炮兵旅,从炮兵部队到军队农场;从守备师步兵分队到军校学习管理后勤工作,从内蒙到辽宁到黑龙江,实实在在说是学习成长进步的过程,虽然没有战绩赫赫,但也是一步一步踏实前行,失去是年轻的稚嫩,增长的是阅历经验,收获的是金灿灿硕果。 从军的经历是终生难忘的,穿上军装的荣耀是一生的闪光点。 1 u2 o4 v' o4 l- 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