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时代的灰尘,落到一个人身上,可能就是一座大山。 变革之中,小事往往透着深切重大的信号。 4 z! _& [3 k" @7 |" M+ J
近期,军媒报道了一个让人开心的新闻。 2 M; K5 x. Q: |( H* N8 H
一个三地分居的“双军”人家庭,终于团团圆圆的在一起过了一个幸福年。 从此,将会结束长久的分别。 看罢不仅让人顿生羡慕的感慨——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如果天天能够和爱人在一起,谁愿意“明月千里寄相思”呢?4 T9 Q( n. h/ P+ w% G: x5 u
如果能够在家伺奉高堂,又有谁会记得“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呢? 家不仅是我们吃饭睡觉的地方,也是情感与精神的寄托之处。 团圆,自古人人向而往之。 军人,由于职业特殊性质,团圆是他们所面临的最大问题和考验。 一个家,两地、三地,有的甚至是四地。
4 U8 }8 N& O3 D6 p5 s说起来,道不尽的心酸与无奈。 比如,军媒报道的这个家庭—— 妻子是河北某医院的军士,丈夫是湖北某部营长,父母则在安徽老家。 两口子,一个在湖北,一个在河北,虽然都带一个“北”,两省离得最近的地方也有1000公里。 文中,只说了父母在安徽老家,并没有点明是双方父母,还是其中一方的父母。 但剑客分析,既便两人是老乡,离得也不会太近。 经历过的人,都会不堪回首。 现在他们这个年龄的人,夫妻双方大都是独生子女,再加上大多数家庭都会考虑生二胎,如果双方老人中有身体不太好的,再加上娃娃上学、哺育、照顾老人等等,放在平时和一般的家庭,两口子都需要三头六臂,七十二变,才能勉强应付。 莫说是分隔三地的军人家庭,叠加三年疫情。 真不知道他们是怎么挺过来的?! 所以幸的是,根据中央军委印发的《军士暂行条例》相关条款,春节前夕,这个双军家庭的妻子成功选调到了驻鄂某仓库,一家三口终于团聚了。 “那几年真的挺难……”难怪,妻子回想过去时流下了眼泪:一个人照顾孩子,她不怕苦,也不怕累,但不忍心看到孩子的成长中缺少父爱。 她记得有一次,丈夫好不容易到她所在的医院探望,就想着抱抱女儿。不料,3岁的女儿见到周杰拔腿就跑,说什么都不让他靠近…… 文中还说,2022年4月,中央军委印发《军士暂行条例》不久,郑州联勤保障中心对军士选调交流进行了优化细化,下发了“一专多能”岗位军士内部交流通知。 也正是这个规定,促成了她们。 而依据,则是《军士暂行条例》第46条明确规定:已婚的一级上士以上军士,夫妻双方异地工作的,如其配偶是现役军官或者军队文职人员,经批准可以将该军士调整交流到配偶所在地区工作。 6 _4 t5 f9 t) t, I% }" a- u' p# l* G
经常有粉丝在后台留言:好政策最怕的是落实不到位。 过来人都知道,在过去,军士的调动一直是被严格限制的。 非相当一级领导的动议,即便是因工作需要,不要说那种跨军区、兵种之间的调动了,就是跨旅团也不容易。 更不要说,这种选调了。 据剑客所知,在之前的相关条例和规定中,军士是没有选调一说的。 通常情况下,绝大多数军士的军旅生涯都只限于入伍所在的旅团。 1 J: d/ T9 c6 T7 c/ |
而且,在过去的很长一个时期里,我们的管理理念是禁止军士在驻地找对象结婚,禁止军士的爱人到驻地务工或居住,禁止在家门口服役。
) c5 `- y2 S1 t3 k. q 10多年前,剑客的老单位,每年都会严肃处理一批与驻地女青年谈恋爱的士官。 一般都是记过以上处分。正常情况下,一个士官一旦背上了记过处分,他的军旅生涯几乎就宣告结束了。 无论他再优秀。 而且,对于好不容易因为部队调整改革转隶到户籍所在地“家门口”士官,还会采取集体交流的方式,将其调到离家远的部队服役。 记得,当年我们单位转隶过来一个营,营里有10多名战士是驻地户籍。 当时的领导获知这个情况后,马上向上级汇报,并制定了“交流方案”,把他们调到了离家远的兄弟部队服役。 & F& b" U0 ]/ Z& g u( c1 L4 X
当然,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特点。 我们不能完全用现代的眼光来打量过去,并苛责之。 毕竟,时代在发展和进步。而正是因为这种发展和进步,才有了今天。 是的,放眼当下,很多在过去不可能、不能想象的事情,变成了可能,变成了常态。 比如,手机的使用问题,军士家属在部队驻地居住的问题,军官家属随军的问题,军官和军士交流、选调的问题,还有军士退役安置的逐月、延期服役,等等……
# H( ? o1 y; s. ?+ d事实上,大多数的禁止、限制、控制,都会随着时代的变迁而远去。 不同之处,只是时间和时机的问题。 近几年来,我们经常会看到各类顺应兵心的“好消息”。 而随着改革的深入推进,相信,类似的好消息会越来越多,之前的各种限制也会逐渐打破。 比如,以上说的军士带条件交流的事情,虽然目前惠及的人群并不大。只给了一级上士以上的军士,配偶是军官和文职人员的群体。 但是,起码跨出了实实在在的第一步。 而且,是通过条例的形式进行固化。 让其在政策上有章有循,在程序上透明。 既让大家看到了希望,又能感受到公平公正公开。 当然,也请我们的战友,能够保持足够的耐心。 饭要一口一口的吃,事情要一件一件的做。给相关部门多点一些时间和空间,让他们把大家期待的事情办实办好。 相关部门也要步子再大一点,动作再快一点,方法再活一点。让好政策更早更好地惠及官兵。 哪怕是,一时难以做到,或者条件不够成熟,也要尽可能地同官兵有一个良好的沟通和互动,以增强大家的信心。 比如,带条件的选调推开了,以后不带条件的,会不会普及呢? 再比如,军官的家属随军问题全部放开了,军士的随军会不会全部想放呢? 这些想象的空间其实都挺大的。
, A$ h q7 _; z! 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