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在军转安置这一块最突出的问题,主要是两个: 6 G& e+ w8 H0 U7 a- {
一是公务员编制确实不够用了,有的单位70%以上都是军转,好几年没有外招过新人,哪怕博士硕士也因为没有编制招不进来;
9 T# ?" [* C; i: m B
二是安置地向大城市集中,少数的大城市承担了多数的军转干部安置任务,特别是经济发达地区的城市。9 G+ m: Q8 n7 I
这其实是体现了两个不平衡。一是编制上的不平衡,二是地域上的不平衡。再这么失衡下去,整个军转安置体制机制就会倾倒,也难以为继。 0 @5 h/ {5 m8 @9 n I( N2 I
那么,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就需要做出一些政策上的调整,正在酝酿当中的《退役军人安置条例》,其中最难啃的骨头就是军转干部安置。
& ?3 j; S2 f2 h1 L5 w
3 F7 |! w( ^4 ]0 Y& P
现在已知的政策,包括听到的正在酝酿的一些政策,可以判断出未来军转安置的大趋势如下: 一是安置总数会减少,这从每年退役数量的减少可以得出结论。 同时安置的平均年龄也在下降,尽管表面上看少校以下这一层级的服役年限事实上是延长了,他们走时会比从前年龄要大,但因为中校以上以转退为主(实则是以退为主,因为今后中校以上的转是以选调交流作主要方式,人数极少),对地方而言他们接收的军转干部的实际平均年龄反倒是比从前要年轻了,以上这两个方面都可以不同程度地缓解安置压力。 二是安置进大城市的门槛可能要提高,这也是必然结果。 老转个人判断,这种安置门槛主要可能还是限制落户条件的形式来出现的,比如说去年初就已经发生过军官想转到爱人所在地、但落户条件“以引进人才落户的不算数”的问题。但也应该主要是以不同地方的具体政策为主的,国家不会对此作出原则性的规定还写进法规里。 三是会鼓励军转干部到基层一线岗位、到边远艰苦地区建功立业。为此,还计划出台到边远艰苦地区安置的可以平职安置、甚至提升任职的政策,这与国家鼓励退役军人就业创业、为国家再立新功的大方向是吻合的。但也只是鼓励,并不会强制性安排。
) h- f* { w, m2 ~
那么,会不会出现引导性、激励性安置进基层派出所、社区、非机关的一线岗位呢? 这个恐怕也是在所难免的。 毕竟,最缺人的往往就是这些岗位。如果你既非“四个重点安置”,也非“直通车安置”,在可选择范围越来越少的情况下,又有什么更大的余地呢?很多人比较之下,可能就会选择在部队长期服役了。话又说回来,其实最能建功立业的岗位也是这些基层岗位。 所以,有能力也有理想的少校以下军官,完全不必担心后路问题。 另外大家更要明白,干到达龄才能转业几乎已经成为标配,自愿退役的空间可能会越来越狭小。 ( B" j" ] Q5 z0 O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