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元前1046年,姬发建立了周朝,并开创性地使用分封制统治并管理着整个天下。 在前面的文章我们有分析过,分封制有他的时代优越性,正是分封制,才使得姬氏坐稳了天下共主的位置。 但是在后续几百年的发展中,分封制也暴露了它的弊端。在这个政治体制下,地方政府很容易失控。 秦始皇在统一华夏后,采用郡县制实现了中央集权,保证了王室对天下的统治力。 但是在大一统之后短短几十年,天下归汉,汉朝却又捡起了分封制这个历史糟粕。 是刘邦蠢吗?不知道分封制可能带来的后果吗? 绝对不是,作为在秦末乱世诸多武装力量中唯一一个与霸王项羽对抗到最后并且最终夺取了天下的人物,你绝对不可以低估他的智商。 刘邦起事时,一穷二白,哥几个本来可以去服了徭役回来继续种这三亩地,苦哈哈的日子勉勉强强也能过,为啥要把脑袋别在裤腰带上跟着他造反呢? 到了跟项羽争霸时,刘邦屡屡被项羽打得丢盔弃甲,几十万大军被项羽几万大军吊着打,苦了半辈子的弟兄们为什么还对他不离不弃呢? 主要还是因为刘老板会画饼:哥几个加油干,到时候得了天下,有我刘邦的,就有你们的。 正是因为这样的承诺,这些弟兄才死心塌地地跟着刘邦,并帮助他成就了大业。 得了天下后,刘邦可以不分饼么? 那你得问问各位大将手里的家伙事同不同意了。 于是有了建国之初的八位异姓王。 天下是分出去了,可刘邦不放心啊,周朝才过去几年啊,天下给了你们,那我老刘家岂不是下一个老姬家了? 于是,继续玩了命的分封刘氏宗亲,上到二哥,下到刚出生的婴儿,一人划块地,去守着吧。 在此期间,刘邦、吕后找借口,把异姓王一个个给灭了。并定下规矩,非刘氏不得封王。 与此同时,刘邦又觉得郡县制实在是个好东西,不能废掉。 于是,汉初的政治体制是分封制与郡县制并行的。分封出去的,你们自己管理;中央直辖的区域,实行郡县制。 千百年来,对于汉初一国两制和对刘邦背后用意的解读有很多种。 周朝分封,后期王室沦为万物,却也苟延残喘了数百年。秦朝郡县,虽中央集权于皇帝一人,但是二世而亡。刘邦不是上帝,没办法站在上帝视角查监控,他内心肯定是摇摆的,于是搞出了这种一国两制。诸侯造反,你造吧,成功与否皇室还是我刘家血脉;郡县制,我喜欢,我选择,实在不行子孙后代还有补救的机会。 历史会证明,当你做好了后代会造反的打算,那么后代就一定会造反。 刘邦死后,吕后的亲儿子刘盈也早逝,吕氏外戚欲篡权,朝臣联合齐王刘襄灭了刘氏一族,平定叛乱。 汉文帝继位,由于非嫡非长,在朝廷中没有政治根基,外地诸王也不服他。文帝在位时,诸王屡有叛乱发生。虽然最后一一平叛,但是分封制的弊端已暴露无遗。于是文帝暗中布局,掌控朝廷,对于强势的侯国,文帝把他们的封国分割成小块分给他们的子嗣,肢解了对朝廷有威胁的侯国。 汉景帝时,地方诸侯逐渐不遵守礼制,并有私铸铜钱这种动摇中央政府根基的行为。南方的吴国靠近海边,兴渔盐之利,经济十分发达。 中央政府再次受到来自地方诸侯的威胁,御史大夫晁错几次抓住诸侯犯的错误上书要求严惩,景帝顺势削减诸侯的封地。这引起了诸侯的警觉,他们联合起来达成盟约,聚拢三十万大军,以“请诛晁错,以清君侧”的名义,发动叛乱,史称七王之乱。 景帝慌了,这个时候,有大臣建议,诛晁错以息众怒,景帝无奈只得采纳,诛杀晁错。 可叛乱的联军并没有停止攻伐的脚步,景帝知道,这场硬仗,不打不行了。 他启用了周亚夫为大将,命其领兵平叛。周亚夫也非常给力,成功击败叛军,平定了七王之乱。 所以你看,枪杆子里出政权,这句话是多么的有道理。 七王之乱平定后,景帝趁热打铁,再次把各国分割并分给诸侯的儿子们,并削弱他们的政治权力。 文帝和景帝两次对各国的的分割和再分配是采纳贾谊提出的建议“众建诸侯而少其力”。 到了汉武帝时,为了彻底消灭诸侯对中央政府的威胁,主父偃提出“推恩令”并得到了武帝的采纳。 推恩令以前,各封国施行的还是嫡长子继承制,各国的嫡长子可以完整继承祖上积攒的家底。有一定的政治权利、军事实力,继续猥琐发育,不敢保证不会再次壮大。 推恩令要求,各国不再由嫡长子一个人继承,而是把领土分给所有子嗣。分完家产后,与县同级,受郡管理。 这项法令下,各国王反应不大,毕竟家里的财产还是自己的子嗣继承了;嫡长子是最大受损方,原本可以全额领取的500万奖金现在只能拿到三分之一,搁谁都想哭,但是父王还在呢,也不敢反对;而其他儿子们是最大受益者,必定感恩戴德,一定会严格督促法令的执行,对他们来说,这真的是恩啊,原本分家毛都捞不到一根,现在能分到整整三分之一啊,想想都激动。 推恩令的实行,彻底断绝了诸侯们崛起的希望。 经过几代的逐步分散,原本可以威胁帝国统治的地方势力,现在变成一个个县或者乡那么大的区域。 你能想得到其中的差异吗?打个比方,东北王张作霖,在北京谁都得给他三分面子,如果换成你们乡长呢?去市里都不一定说得上话。 文景时,诸侯王里不少都是张作霖,武帝之后,个个都是乡长县长。 后来武帝又找各种借口直接剥夺了很多王侯的爵位,乡长都不让当了。 仅存的一些王侯能够从祖上继承下来的财产也仅够衣食住行日常开支。 比如中山靖王之后,都沦落到在街头织鞋贩履才能维持生计。 中山靖王谁人也?汉景帝之子,汉武帝同父异母的弟弟,他的后代,在织鞋贩履。 可以想见,推恩令对地方诸侯是何等压迫的一项政令。 至此,分封制在汉朝名存实亡,各诸侯王也过上了有名无实的王爷生活。 * x( j) e. ^2 @, 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