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人的命根子是田,田的命根子是水,水的命根子是森林。”1300多年来,世世代代哈尼族人在大山上辛勤雕琢,创造了哈尼梯田这一人类农耕文明史上的奇迹。 哈尼梯田 每年农历六月,哈尼梯田秧苗开始抽穗、扬花,漫山遍野开始由绿变黄,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人们迎来了大地母亲的馈赠,哈尼族矻扎扎节也在农忙中耕之际如期到来。 哈尼族“矻扎扎” “矻扎扎”,哈尼语为Kuqzaq zaq,意为“预祝五谷丰登、人畜康泰”,是哈尼族祈求丰收、追求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盛大节日。因在每年农历6月中旬举行,也叫六月年。 据唐代文献《蛮书·云南管内物产》记载:“滇池以西,土俗唯业水田”“蛮治山田,殊为精好”,说明哈尼先民在唐代就开始耕作梯田。由于哈尼人信奉万物有灵,在上千年改造自然的历史进程中,总结了一套围绕梯田稻作开展的农耕礼俗,“矻扎扎节”由此孕育而生,经过长期的发展积淀,涵盖休闲娱乐、社交、体育及祭祀祈福等内容。 矻扎扎是哈尼族的“四大”传统节日之一,也是红河哈尼族特有的民俗节日,犹如汉族过春节一样热闹隆重。过“六月年”,其目的是明示大家一年已过半,祈求五谷丰收、人畜兴旺。“矻扎扎节”是哈尼族一年中承上启下的节庆活动,也是农耕分时线,对哈尼族百姓由春耕季转入秋收季调节身心,凝聚人心,顺利丰收起到重要作用。 每逢“矻扎扎”,哈尼山寨到处兴高采烈,热气腾腾。人们穿上五彩缤纷的节日盛装,成群结队地相聚到磨秋场,擂响牛皮鼓,敲响铓锣,打磨秋戏耍娱乐。 《快乐的节日》 - X! F8 A. P. ^8 C. B. j
《转秋之乐》
7 j/ r4 ?, F. X y哈尼矻扎扎节 按照哈尼人的规矩,磨秋杆必须是黑夜砍好后,小伙子们在黎明前扛回来。下午,穿着绚丽服装的哈尼人摩肩接踵的聚到了磨秋场,按照哈尼人尊老敬长的传统习惯,先由几个德高望重的老者“开秋”,他们象征性地甩了几圈以后,成双成对的小伙子、姑娘们轮流上去转,身手不凡的小伙子,往往成了姑娘们爱慕的对象。 夕阳西下,磨秋场上响起了一排清脆的响声,通知人们前来唱歌跳舞,那时大家都也聚拢来了。老人们围坐在场上喝酒取乐,**们追逐戏要,青年人则围成圈子,跳起了扇子舞、乐作舞,锣鼓声、琴弦声、欢呼声在群山间回荡,一个不眠的狂欢之夜开始了。 祈福仪式秋千下起舞 云上梯田,在欢快的节日中,感受着耕耘者的轻抚与呵护,感受着耕耘者的热情与挚爱,感受着耕耘者的祈祷与祭献,和那卧在田边守望着丰收的耕牛一起,感受着大地母亲给予的一切。 无论在梯田上,还是在蘑菇房里,每一年的耕耘劳作和节日狂欢同步进行,正源源不断地把哈尼血脉延续下去。 甲寅镇绿树格村矻扎扎节磨千场上展雄姿
7 R- ^- Q1 W2 e5 N 小贴士: “矻扎扎”作为哈尼族人民传承千百年的传统习俗,有着重要的历史和文化价值。2013年12月,“矻扎扎节”被云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三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2021年5月24日,“矻扎扎节”被列入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由于哈尼族支系较多,各支系间的风俗习惯也不尽相同,故而不同地区、不同支系的哈尼族民间风俗习惯也繁杂多样,因此关于“苦扎扎节”的传说和习俗也有很多。
# v# h9 f+ s0 C: W$ \
6 V2 g l) r4 Y3 W- U& L
) u& J T. g% `) v4 V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