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武王伐纣的具体日期是个天坑。 据二里头考古工作队队长许宏先生的统计,学术界对此共有44种结论,前后相差112年。 因此本文只讲事件,不摆年份。 01 灭商之后没两年,周武王姬发便生了一场大病。 据史书记载,病因很有意思,因为他每天晚上都焦虑的睡不着觉。 天下都是他的了,有啥可焦虑的? 很明了,因为商王室的残余势力。 为此,姬发将原来的商王畿地区拆散,一分为四。 一块封给帝辛的儿子武庚,让他统领部分殷遗民,这是怀柔政策; 其他三块,分别安排三弟管叔鲜、五弟蔡叔度和七弟霍叔处监管,统称“三监”。 这就是惯用的胡萝卜+大棒。 《史记·周本纪》载:武王征九牧之君,登豳之阜,以望商邑。武王至于周,自夜不寐。周公旦即王所,曰:“曷为不寐?”王曰:“告女:维天不飨殷,自发未生于今六十年,麋鹿在牧,蜚鸿满野。天不享殷,乃今有成。维天建殷,其登名民三百六十夫,不显亦不宾灭,以至今。我未定天保,何暇寐!” 长期的精神紧张,休息不规律,最终姬发撒手而去。 他儿子姬诵继任,是为周成王。 这时的姬诵才上小学的年纪,他能把控这一大摊子事儿吗? 显然不行。 必须有一个年长的人来操持政务。 谁来呢? 此时,老三管叔鲜在东边盯着武庚。论资排辈,只能是老四周公旦。 周公旦 但管叔鲜不干:我是哥哥,辅政大位就应该是我的,老四这么干,明显是想篡权夺位! 就在这个时候,商王畿地区流传出一则流言:“周公旦这人可不是啥好人,恐怕对年幼的成王不利啊!” 至于这流言是怎么出来的,现在已经没有办法考究了。 不过按谁最得利的原则,幕后黑手还是很好猜的。 是“囚徒”武庚。 只要管叔鲜按捺不住,挥兵西进,那武庚就可以趁周人内讧,搞事情…… 而对于管叔鲜来说,流言是谁散布的,是真是假都不重要,他当下的目标就是干掉周公旦,流言恰好给了他兴师问罪清君侧的理由。 就这样,两拨各怀鬼胎的阴谋家算是合流了。 在管叔鲜撺掇下,老五蔡叔度和老七霍叔处也被绑上战车。 武庚也派人**了东夷和淮夷部族的首领。 (东夷虽然之前一直跟商人掐架,但敌人和朋友之间一般都是可以相互转化的,就看你的价码开的高不高。) 一场周朝立国以来最大的政治危机就此爆发! 02 值此危急时刻,周公旦高超的政治智慧得到了集中体现。 一方面,他迅速取得了太公望(姜子牙)和召公奭的支持。 姜子牙 不管从君臣大义还是亲缘关系哪方面来看,太公望都是坚定的保皇党。 因为他是姬诵的亲外公。 (姬诵**名字已经得到考证:邑姜) ps: 根据现在对金文的研究,西周一代,每隔一代就会出现一个姜姓王后。 再**到周人的老祖母叫姜嫄(周人祖先后稷的母亲),姬、姜两族联盟或许已经延续了几百年。 考虑商周时期的历史,太公望很有可能就是姜姓部族的大首领。 战国的书里,太公望被描述成了一个破落户形象,被姬昌这个贤主发现,再拜为丞相。 这在商周时期基本是不可能存在的。 战国诸子之所以那么编故事,是为了推销他们所谓的“尚贤”理论。 另一方面,周公旦召集了其余弟弟们开了一次团结大会。 由于文献缺失,我们无法还原这场战争的全貌,只知道这场战争打了整整三年。 最终,武庚和管叔鲜一起被杀,蔡叔度被流放,霍叔处被批评教训了一顿。 03 这场叛乱后,周公旦对殷遗民采取了进一步分化政策: 1、继续拉拢商人旧贵族,在今天的豫东地区分封宋国 2、分化商人的基层社会,比如:分出六族交给儿子伯禽,带去鲁国;分出七族交给康叔封带回卫国;剩下的迁到洛邑,直接监管;在受监管的这部分人里,周公旦继续搞小动作,表现好的,适当吸收他们做周王室的官;不服从管教的,严厉打击;这样,中间派和墙头草就不得不做出选择,和周人合作。 《左传·定公四年》载:“昔武王克商,成王定之,选建明德,以蕃屏周。故周公相王室,以尹天下,于周为睦。分鲁公以大路、大旂、夏后氏之璜,封父之繁弱,殷民六族:条氏、徐氏、萧氏、索氏、长勺氏、尾勺氏。使帅其宗氏,辑其分族,将其类丑,以法则周公,用即命于周。......分康叔以大路、少帛、綪茷、旃旌、大吕、殷民七族:陶氏、施氏、繁氏、錡氏、樊氏、饥氏、终葵氏。” 3、再次拆分商王畿的地盘,把主体部分给了卫国,北边一部分给了燕国,东边由邢国与齐国共管,宋国虽然保留了公爵的空头名位,但实际领土被拆得全变成了飞地,根本无法连成一片; 4、拉拢商的诸侯国,和他们联姻,对商国的盟友进行打击。 (一种说法认为,之后的秦国就是商国的铁杆盟友,被周公东征打败后,被迁到了甘肃,成为周人的附庸) 5、也是最绝的一招—— 根据今天对甲骨文的理解,在商人的心里,天是一个自然物,有命运主宰权的是神话中的帝。 周公旦最伟大的发明创造,就是把天与帝合一,天从此具有了至上神的地位,再发展出“天有道德”的内涵。 然后再标榜周人之所以会获得天下,那是周人有德的结果。 只要有“德”,那你干什么都是对的。武王之所以伐纣,那是得到了天道的加成。帝辛失去天下,完全是自作孽。 几百年以后的孟子依旧在鼓吹: “闻诛独夫纣,未闻弑其君。” 这几板斧下去,周公旦成功立住了自己的光辉人设,并凭一己之力,开创了历史上的^_^第一个治世——“成康之治”。
j' t& S; z% }1 M* U9 b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