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56262|回复: 204
|
[政策动向] 军退明年会不会实行35年?走社保?![]() ![]() |
点评
支持在职高薪。
2016年改革后,在职独自加了岗贴,亲属补助,房补和公积金实用实发,房贷打折,大多每年多拿3-5万元,20年不是就百十万,不是小数目。
以篇概全了,很多人都没有赡养金,没结婚的也没荣誉金,就那三块两枣的住房公积金住房补贴早发迟发有啥子影响,莫非家里真的等着它买米下锅
2016年改革后,在职独自加了岗贴,亲属补助,房补和公积金实用实发,房贷打折,这些2016年以前在职都没有呀。每年多拿3-5万元,实实在在的改革红利呀。
最占强事的是你啊,现役那次涨工资你没跟着涨?他们拿了高工资难道你没拿。
| ||
| ||
点评
如果进社保,社保部分上海肯定比四川高,如果不进社保,西部艰苦地区肯定高于非艰苦地区
高阶版逐月,比例高些,法定退休年龄后保留荣誉金进社保,退休上海的肯定比退休四川的高很多,35年的比30年的高很多,鼓励干到60岁。细的没好问战友,很快拿出来了。不相信的就当我讲故事吧。
| ||
点评
60以前跟着在职的涨,60以后一分不少地进社保,再跟着社保涨,是这意思吗?
照79880的说法,老退休的真是开心了。
不合法规的说法都是谣言。
前提是符合立法法退保法有关规定
了解下机关事业单位如何切入社保的就不会这样说了。满了六十的按以前老办法的退休金进社保就行了,增长按社保来,没办退休的政策上造成没缴费年限的按视同缴费年限算,新方法计算出来这帮人都笑嘻了。
| ||
点评
老人老办法新人新办法
| ||
| ||
点评
拿出来见面的东西基本定型了,改也是些不痛不痒的细节了,逐月改了多少都清楚。能有发言权的都是不移交那帮人,他们会有什么意见呢?现在这大环境下都知道有意见有多少用?
目前为止征求意见稿没有定稿还在继续调研争求意见修改不断完善中,
如新政策实行,对新人没过渡期或其他备选项,确实会引发问题。上次改逐月,没设过渡期,只有其他备选项。如果这次再改,看看对新人的过渡期或备选项,是怎么安排的。
从逐月这个事情上看完,政策制定者会去管楼下说的东西吗?他觉得怎么方便怎么简单怎么来,割到谁的肉谁倒霉,有人会去善后。
(接下条)老人完全执行原政策,纯新人完全执行新政策,这两种情况都具有较好的内在合理性。出问题的是夹在中间的一批人,高工资只是赶上部分时间,退休待遇却要完全遭遇相对低值。这群人的麻烦怎么**,值得关注。
(接下条)所以,当前待遇改革的方向是强调“即时兑现”,尽量不搞延后弥补。这个原则体现到具体层面,就是显著增加现役的酬劳,同时,作为对冲的代价,一旦不能继续贡献之后,待遇就要大幅降低,总的给付基本不变。
对新退休者另搞一套的根本原因,是当前执政者的观念与老退休待遇设计理念无法兼容。以前主张:小年青的先好好干活,别争待遇,等老了都有你们的;现代人认为:少TM拿这套词儿忽悠我,爷要现钱,你不给爷就不跟你干。
比如,新的薪酬体系,高薪服役30年,可能比以前多拿一二百万,不是小数目,所以新老退役的差别是实实在在的,导致新老退役标准也可能不同。
改革不可能大范围**新的矛盾,产生新的问题。
改革就得有人牺牲,看牺牲哪些人而已。肉没割在政策制定者身上他都无所谓,看运气吧。
| ||
| ||
| |
| ||
点评
难度太大了吧?除了技术人员,高级干部。
基层,有几个能干到35年的?
军队是打仗的,年龄太大了,只能是高级干部,技术高级了。中级也不宜太多,否则年轻人进不来
| ||
| ||
点评
社保基数高的地方进社保占便宜,基数低的待遇就会少一些。也是解决这个地区差异问题。
谈不上24年前就有福,算的结果应是差不多才对
大概率25年执行,先等机关事业单位落实了,军队一般以12月31日为节点,之后退休按社保接轨。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