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唐朝是我国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 r% G; V5 F6 N5 m# Q: J2 j
也是诗歌历史上最辉煌鼎盛的时期,
5 a, Y" c+ `/ J& Z诗人以千数,诗作以万数,后世有名的才女美女也多出自这个时期。
2 ~5 k' g b! d' e( v* Y* E今天我们要说的这位正是唐代有名的四大才女之一:李冶
7 d* t/ K& l& Q' Y( W她可以算得上是大唐最牛女道士,《唐才子传》盛赞她:“美姿容,神情萧散,专心翰墨,善弹琴,尤工格律。”一首《八至》流传后世,一句“至亲至疏夫妻”道尽天下女子情绪。因为恋爱经历太丰富,谈一次恋爱出一首名诗,后世有不少人借此戏称李冶是个“恋爱脑”。
7 j0 @2 M6 O0 f& |5 ^( L但在我看来,李冶从来都不是低级的恋爱脑。: x: j+ t- [7 p/ _
“出名要趁早,来得太晚,快乐也不那么痛快。”这句话出自民国才女张爱玲之口。如果穿越到大唐盛世,早早出名,可就不一定那么痛快,特别是一名小女子。公元713年春光四月,浙江湖州吴兴的李家庄园里诞生了一个小女孩,天生丽质,少年早成。这个小女孩就是李冶。7 S1 B5 X. B* j
忽一日,李家宾朋满座,蔷薇花盛开,李父为了彰显幼女的才华,便抱起小女前去赏花对诗。看着看着,李冶随口说出一句:“经时未架却,心绪乱纵横。”也许说者无心,但是听者有意。因为“架却”与“嫁却”谐音,意为思念嫁娶而心绪烦乱,无心生长。此诗一出,在场所有人都投来赞赏不已的目光,无一不惊艳于李冶这个小女娃的才华。可只有李冶父亲愁眉不展,丝毫不为女儿的诗才开心。因为在李冶父亲看来此诗不祥,“架却”,谐音“嫁却”,女儿小小年纪就知道待嫁女子的杂乱心绪,恐怕今后是个失行妇人啊。从那以后,这句诗让李冶父亲如鲠在喉、忧心难忘。眼看着女儿一天天长大,才华愈加出众,李冶父亲十分担心女儿今后会做出什么出格的事情。不几年,李父便把满身才气的李冶送到老家附近的玉真道观出家,希望她在那里静心修身,坚守妇道。从此,李冶改名为李季兰。道观里的李季兰多情如蔷薇,心绪乱纵横,更加向往外面精彩的世界。她那悠扬的琴声,她那多情的诗句......别说是千年之前,就是现在谁不喜欢这样一位才华横溢又十分浪漫的美女?因此,道观里逐渐热闹起来,且多是文人墨客,后来都成了她的铁粉。一来二去,人们都戏称她为“风情女子”。若说从前她是养在深闺的**,那么现在她就是无拘无束的飞燕。道观清净自在日子让闲暇之余的李冶专心翰墨、学习音律,借这些风雅之事来消磨时光。偏偏她又天赋异禀,所以几年下来,取得了不俗成就。故而人人都知晓玉真观中有位不仅容颜俊美,而且才华横溢的俏佳人。7 }$ q2 ~9 R( s4 o* S0 y
十八岁的少女正是春心萌动的时候,在这最好的年华里,很快她就迎来了自己的初恋——谢灵运的第十世孙子释皎然。释皎然风度翩翩、谈吐不凡,所以在日常接触中,李冶愈发爱慕释皎然,芳心在悄然之间暗许。
1 [ f2 S' R) }& B" ~' C* {那个时候李冶将诗才尽数用在了写情诗上,爱慕之情一一跃然于纸上。她大胆写道:“尺素如残雪,结为双鲤鱼。欲知心里事,看取腹中书。”这让一心修佛的释皎然很是无奈,而后他只得回复李冶一首《答李季兰》来婉言拒绝,诗曰:天女来相试,将花欲染衣。禅心竟不起,还捧旧花归。妾有意而郎无情,即便李冶相思成疾,终究还是无可奈何的。因为释皎然是一位出家多年的和尚,并且年长李冶二十余岁。故而从哪方面来看,二人都是无半点可能的。这一段懵懵懂懂的感情就这样被扼杀在摇篮中,此后的释皎然便如同断了线的风筝,李冶再也寻不到他的半点踪迹。1 B3 n, c' N- j! @
初恋无疾而终并没让李冶失去对爱情的信心。她相信有花蝶自来,每日品香茗会诗友,有时还弹琴作画,日子过得好不自在啊!这般惬意的生活将李冶滋养的容光焕发,一改从前的颓废失落。8 X( ?8 ]2 v8 N/ ~+ \
如此娇颜的背后还有才华支撑着,所以自然而然的吸引了之后的阎伯均跟朱放。阎伯均这个如阳光般耀眼的男子,以春风化雨般的细腻治愈了李冶那颗满目疮痍的心。柳绿风软的午后,他们于波光粼粼的湖上泛舟游玩,执手共赏如画的风景。兴致来了,也会吟诗作对,你一言我一语的说出绵绵情话。情到深处,李冶全然放下了曾经的情伤,不顾一切的爱着眼前的男子,因为她以为这一刻就是地久天长。只是她高估了阎伯均对她的爱,在前途面前,阎伯均毅然决然的抛弃了李冶,转身娶了高门大户的女儿。心上人的心意变了,李冶心中或许有不甘和埋怨,但是并未挽留,因为她也有自己的自尊跟底线,只赠一首《送阎二十六赴剡县》,算是对这段感情有个交代。诗曰:流水阊门外,孤舟日复西。离情遍芳草,无处不萋萋。妾梦经吴苑,君行到剡溪。归来重相访,莫学阮郎迷。
& c# u; ]+ H4 u上一段失败的感情,并没有让这位放荡不羁的女子改变脾气秉性,对于她来说:爱情需要勇于追求,需要一份真心对待。这一次,李冶偶遇了学子朱放。
& W. c4 o8 K5 h0 e0 B二人以才结缘,谈诗抒情,说古论今,越聊越投机,越说越投缘,直到夕阳西下,他俩才依依惜别。朱放最不该在临别时,留下一首柔情断肠的诗:“古岸新花开一枝,岸傍花下有分离;莫将罗袖拂花落,便是行人断肠时。”从此,每天午后,李季兰与朱放相约剡溪边,游山玩水,吟诗对唱。如果一日不见,朱放深知李季兰定是身锁道观出门不便,他就会以香客的身份前往,悄悄地钻进女友的云房,品茗听琴,互诉衷肠。时光一晃半年有余,朱放奉召去江西为官,李季兰身为道士不能陪伴前往,两个有情人不得不挥泪而别。临别时,李冶泪眼婆娑,与朱放执手相望,眼底唯余失望。( @8 F: Q+ p7 H K5 _+ p
朱放岂是薄情之人,面对这样的场景,只得感叹情深缘浅,造化弄人。恋恋不舍时写下了《别李季兰》:古岸新花开一枝,岸傍花下有分离;莫将罗袖拂花落,便是行人肠断时。李冶明白朱放对自己的情意是真,皇命不可违抗也是真。情思在顷刻之间涌上心头,随即写下《寄朱放》,以此慰藉这一段缘分,诗曰:望水试登山,山高湖又阔。相思无晓夕,相望经年月。郁郁山木荣,绵绵野花发。别后无限情,相逢一时说。无数个难以安寝的深夜,盈盈月光携着凉风拂面,李冶窗前抚琴,声声幽怨化作了一首《春闺怨》:百尺井栏上,数株桃已红。念君辽海北,抛妾宋家东。
+ j& i4 O, Y2 n& r" e {. u抬头看看天上的明月,李季兰拭干泪水,吟出:“离人无语月无声,明月有光人有情;别后相思人似月,云间水上到层城。”好一句“云间水上到层城”。可以看出李季兰对朱放的爱情是入骨的,用心的。她时刻默念着与情人分别前的小聚,回想那云水间仙乡(层城之意)般的快乐。因为这一首诗,她被大诗人刘长卿称赞为“女中诗豪”。这场异地恋最终还是被时间打败。后来,她在相思中写下了著名的诗作《相思怨》,为后世历代之人啧啧称赞。人道海水深,不抵相思半。海水尚有涯,相思渺无畔。携琴上高楼,楼虚月华满。弹著相思曲,弦肠一时断。
& E" V5 l, r. p4 E8 f y而后到了不惑之年,李冶对感情一事看淡了,也看透了感情的本质。她开始认识到凡尘俗世里的那些情情爱爱都是过眼云烟,转瞬即逝,所以将毕生所感凝结于诗词,留下颇具盛名的《八至》:至近至远东西,至深至浅清溪。至高至明日月,至亲至疏夫妻。经历了这么多,看开了一切的李冶只想安度晚年,她希望能回到初入玉真观的那段时光,品茗赏花、吟诗作赋,过上清净安逸的日子。
& F8 c( ^5 ]2 z7 A然而当那些诗作传到皇帝的眼中时,李冶的安稳生活就此被打破。皇帝对李冶的诗作爱不释手,十分期待能一睹本人的风采。于是李冶奉旨入京面圣,去的路上无奈的写了首《恩命追入别广陵故人》。诗曰:无才多病分龙钟,不料虚名达九重。仰愧弹冠上华发,多惭拂镜理衰容。驰心北阙随芳草,极目南山望旧峰。桂树不能留野客,沙鸥出浦谩相逢。皇帝见到容颜秀美、气质超然的李冶,心中竟然生出了几分恨不相逢未老时的惆怅。高仲武曾在《中兴间气集》中对李冶有高度评价:上比班姬(婕妤)则不足,下比韩英(兰英)则有余。不以迟暮,亦一俊妪。由此可见,李冶确实是难得一遇的美人。 g6 K/ I2 w2 y* v7 K
原以为这回能过上清净日子了,但是好景不长,奉天之难不合时宜的发生了。朱泚叛乱之后,很是仰慕李冶的才华,押了李冶来为他写诗。当时情况危急,为了保全性命,李冶不得不写下赞扬朱泚的诗。怎料后来局势大变,皇帝率军收复失地,而李冶因为给叛贼写诗,被安上了谋逆的罪名,最后在乱棍下香消玉殒,以最惨烈的方式结束了坎坷的一生。
2 D8 [9 p0 F( A' z3 y* ?9 e$ R一代才女,死于重刑之下,无不让人惋惜。但她面对感情的坦然与热烈却让男子也自愧不如。
: K4 j4 H. t' K, z, U4 z: Q有人就写到:爱一个人就是一场豪赌,赌什么呢?赌的是真心、时间、经历、实力甚至是金钱与李冶相比,释皎然太木讷,阎伯均太功利,朱放太浅薄,他们对感情付出的爱意不及李冶的一半。她这一生多情,但每一段感情都谈的坦荡热烈;寻常男子用才华为自己换取功名利禄,而李冶却只希望用才华换的有情人的一颗真心,这样的一个女子才不是庸俗的恋爱脑
( \/ H0 c& K+ Y. E+ t+ `8 K# Y
9 I+ o0 K: ]: z( [- b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