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青玉案·凌波不过横塘路
/ L: Z; @5 `$ ?9 o) E1 e: e
【宋代】贺铸
, z) t4 y" c/ Y
凌波不过横塘路,但目送、芳尘去。 锦瑟华年谁与度? 月台花榭,琐窗朱户,只有春知处。 碧云冉冉蘅皋暮,彩笔新题断肠句。 试问闲愁都几许? 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 译文; ~ H6 E2 F) ]! I( R
3 N2 c. V; e/ A3 ~! K. s5 I轻移莲步从横塘前匆匆走过,只能目送她像芳尘一样飘去。正是青春年华时候,可什么人能与她一起欢度?在那修着偃月桥的院子里,朱红色的小门映着美丽的琐窗。只有春天才会知道她的居处。 天上飞云在空中拂过,长满杜蘅的小洲在暮色中若隐若现。佳人一去而不复返,我用彩笔写下伤感的诗句。要问我的忧伤有多深多长?就像烟雨一川青草,就像随风飘转的柳絮,梅子黄时的雨水,无边无际。
, u/ e# A7 T+ s. J& h
注释 : \) V1 W) g* `: @; p6 ]( f
青玉案:词牌名。汉张衡《四愁诗》:“美人赠我锦绣段,何以报之青玉案”。因取以为调名。又名“横塘路”。双调六十七字,前后片各五仄韵,亦有第五句不用韵者。
9 f8 Q5 F1 i% K+ _0 h$ d+ B凌波:形容女子步态轻盈。
7 S9 P, y4 T- [7 F4 V# O5 B4 t横塘:在苏州城外,是作者隐居之所。2 S5 q6 a! n- s7 U
芳尘去:指美人已去。/ t( ]7 L: x7 _) u1 f
锦瑟华年:指美好的青春时期。锦瑟,饰有彩纹的瑟。- Q$ h3 {0 W' ^7 O* J, l) _
月桥花院:一作“月台花榭”。月桥,像月亮似的小拱桥。花院,花木环绕的庭院。$ R% B [3 |) c9 @( b! \* \3 b
琐窗:雕绘连琐花纹的窗子。朱户:朱红的大门。4 \1 s7 A3 W+ o; t7 z
飞:一作“碧”。
$ m* R( i% W$ f% q冉冉:指云彩缓缓流动。
8 Y" O& G- V' C蘅(héng)皋(gāo):长着香草的沼泽中的高地。
/ m# ^1 e% h. w( ?2 Z& q彩笔:比喻有写作的才华。7 G" b; m5 ^6 E8 F% H
断肠句:伤感的诗句。
- b+ T, B) | Q8 d& D7 {( S9 }2 b) E; X) M试问:一说“若问”。闲愁:一说“闲情”。4 F6 V! Y) C, n' D3 ?, q) u
都几许:总计为多少。
+ ]6 x. h( K3 ~ C4 N2 m5 }/ _一川:遍地,一片。
( W) A# ]' O3 M6 J! g梅子黄时雨:江南一带初夏梅熟时多连绵之雨,俗称“梅雨”。
( S5 n& `7 n6 D& w创作背景
9 ?. N0 H9 x+ R" b3 t$ r7 O1 U
% G, o0 f F9 Z, _8 i0 m7 a6 E) I" D
此词为贺铸晚年退隐苏州期间的作品。龚明之《中吴纪闻》卷三载:“(贺铸)有小筑在盘门之南十余里,地名横塘,方回往来其间,尝作《青玉案》词。 赏析
- e& `- p7 F" X9 H7 }' \ 本篇为相思怀人之词,是词人晚年退隐苏州期间所作。通过对暮春景色的描写,抒发作者所感到的“闲愁”。 上片写偶遇佳丽生起眷慕相思和无缘相见的惆怅之情。“凌波不过横塘路,但目送、芳尘去”写美人走路的姿态,出自曹植《洛神赋》中的诗句“凌波微步,罗袜生尘”。只见她迈着轻盈的步伐,姗姗地走过横塘的道路,我一路目送她飘然远去,从一片芳尘之中追寻她的踪迹。“锦瑟华年谁与度”谓曰这锦绣年华可和谁共度?词人以反问的语气抒发了内心的怅惘之情。“月桥花院,琐窗朱户”四句,写的是词人想象美人的去处的情景,是在月下桥边花院里?还是在有花窗的朱门大户?但却无从知道,于是感叹一声:“只有春知处。”大概只有春风才知道她的住处。含蓄地抒发了对美人的思恋之情。 下片则承上片词意,写春日迟暮美人不来的闲愁。“飞云”一句,是说词人伫立良久,直到暮色的四合,笼罩了周围的景物,才蓦然醒觉。“彩笔”一句,转写自身相思悲苦,提笔写下柔肠寸断的诗句。也有人认为题写“断肠句”的是美人,可备一说。接着,由“断肠句”引出下一句“试问闲愁都几许?”“试问”一句的好处在一个“闲”字。“闲愁”,不是离愁,不是穷愁。也正因为“闲”,所以才漫无目的,漫无边际,飘飘渺渺,捉摸不定,却又无处不在,无时不有。这种若有若无,似真还幻的形象,只有那“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差堪比拟。后三句运用一系列的比喻将抽象的、难以捉摸的感情写得十分具体生动。这里的好处不仅是“梅子黄时雨”一句,因为词中的一问三叠答已组**一个完整的、不可分割的意象,而且富于独创性。古人描写闲愁的名句很多,但这样巧妙地原因博喻的,还没有先例。词人妙笔一点,用博喻的修辞手法将无形变有形,将抽象变形象,变无可捉摸为有形有质,显示了超人的艺术才华和高超的艺术表现力。 此词上片写路遇佳人而不知所往的怅惘情景,含蓄地流露其沉沦下僚、怀才不遇的感慨;下片写因思慕而引起的无限愁思,表现了幽居寂寞积郁难抒之情绪。贺铸一生沉抑下僚,怀才不遇,只做过些右班殿臣、监军器库门、临城酒税之类的小官,最后以承仪郎致仕。将政治上的不得志隐曲地表达在诗文里,是封建文人的惯用手法。所以这首词所表现的思想感情对于封建时代的人们来说,都是“与我心有戚戚焉”。这一点也正是这首词具有强大生命力的关键所在吧。
: V8 ]) t! L! z \3 @* 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