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鸟
0 G* i: h5 d3 ]0 D6 O. ]3 e6 R: s# n
【唐】白居易 ) |* K5 y+ a1 |, Z/ E4 _
谁道群生性命微? 一般骨肉一般皮。 劝君莫打枝头鸟, 子在巢中望母归。 译文% b9 a- }1 j L' U" g
! X3 d# R9 e7 _* P- y4 i
谁说这群鸟儿的生命微不足道?它们和人类一样有血有肉。) _ E8 `; i+ G2 U
劝你不要打枝头上的鸟儿,幼鸟还在巢中盼望着母亲的归来。
* b. I! z. g3 _1 F9 u& w
注释 . o8 j9 i& ^7 Q5 H3 D# |, {
. s0 l# o# L+ j0 t: R `4 z. _
创作背景
5 Q# G9 M* ?; W2 `- d0 v这是一首劝诫诗,具体创作时间不详。每年春夏之交,鸟儿们正处于繁育时期,不少乡下**喜欢掏鸟窝、抓小鸟,甚至不少大人也在田间地头边干活边捕鸟,究其动机,仅仅是出于好玩。一幅幅鸟儿或死去或挣扎的画面让诗人心悸惊恐,心生悲凉。于是,诗人创作此诗,深情地呼喊与号召人们爱惜小鸟,与它们和谐共处,同时以鸟喻人,劝诫权贵尊重平民。
8 H" o- q0 A# N# L+ O4 D 赏析 _2 u4 @) {' F8 I8 B
白居易深受儒、道、佛的影响,与儒者论理,与居士论道,与佛家论经。如果说李白是世间的精灵,随性而为;白居易就是入世的苦行僧,兼济天下,仁义无边,又在知足中寻求解脱。这首诗就是诗人发出劝戒之声,劝导人们爱惜鸟类,表现出诗人的善良、仁爱之心。 & `2 [6 l; ^/ n! O! q$ l: L, ]) Y
“谁道群生性命微?一般骨肉一般皮。”此诗先以一个反问句提出诗人自己的看法,反问的语气使感情抒发更加强烈,表现出诗人的善良、仁爱之心以及对生命的尊重,接着点出鸟和人一样有着皮肉和骨骼。诚然,生命没有高低贵贱之分,世间万物与人类一样,都是有生命的,都是活生生、有血有肉的,人类应该像对待兄弟姐妹一样对待它们,绝不能伤害它们。之后的“劝君莫打枝头鸟,子在巢中望母归”两句顺势提出人类应善待动物的劝诫,并以幼鸟盼望母鸟的动人情景来感动人们,给人以强烈的震撼,劝说效果十分显著。 全诗语言朴实自然,通过蕴含真情的“子望母归”的自然现象劝诫读者善待动物,表达了对鸟类命运的关注和同情,这不仅是一种生态意识,同时还有着深刻的寓意:诗人意在以鸟喻人,说的是鸟,其实喻义着现实社会,皇家贵族性命高吗?贫穷百姓生命微乎?都是一样的皮肉,都有母子情深,诗人希望社会充满爱和欢乐,那是乌托邦还是桃花源?朱门桃李双争艳,贫家薄衫难遮寒。劝君莫有穷富论,一般骨肉一般情。
2 K. P4 p: e6 S3 s3 P" t. p
) `+ l. h% S, |. _- W% j' X* l: J5 A5 J) i$ [; K2 t1 s8 R q% c* a) W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