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转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查看: 16|回复: 5

[文学作品] 《芙蓉楼送辛渐》唐代,王昌龄

[复制链接]

 成长值: 18040

发表于 2024-4-16 07:16:0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微信登录

x

芙蓉楼送辛渐


. r7 F8 S+ H" h- ~) x

【唐】王昌龄
; x' v, @2 l3 \- X& x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译文
% j& Z! g, s3 y0 `7 C
1 Q* i  R2 i# q6 i$ c0 |
冷雨连夜洒遍吴地江天,清晨送走你后,独自面对着楚山离愁无限!9 l; l$ v+ S' r. d6 w. A. h/ O
到了洛阳,如果洛阳亲友问起我来,就请转告他们,我的心依然像玉壶里的冰那样晶莹纯洁!

. _5 w2 I# m+ T+ \4 I0 \
注释
5 j! ^2 Z2 u1 c7 X3 ~+ [; g5 i/ e0 V
  • 芙蓉楼:原名西北楼,登临可以俯瞰长江,遥望江北,在润州(今江苏省镇江市)西北。一说此处指黔阳(今湖南黔城)芙蓉楼。辛渐:诗人的一位朋友。
  • 寒雨:秋冬时节的冷雨。连江:雨水与江面连成一片,形容雨很大。
  • 吴:古代国名,这里泛指江苏南部、浙江北部一带。江苏镇江一带为三国时吴国所属。
  • 平明:天亮的时候。
  • 客:指作者的好友辛渐。
  • 楚山:楚地的山。这里的楚也指南京一带,因为古代吴、楚先后统治过这里,所以吴、楚可以通称。
  • 孤:独自,孤单一人。
  • 洛阳:现位于河南省西部、黄河南岸。
  • 冰心:比喻纯洁的心。
  • 玉壶:玉做的壶。比喻人品性高洁。
    3 ?9 s9 }* S7 {& |* I8 ~5 [' p3 _% O

' R9 t* q/ j8 Y4 b  D# q
3 c& L' _; H* t+ Y# z5 _) h! G1 K  ?
创作背景
3 `# z) S1 _/ d$ s% k$ e
此诗当作于天宝元年(公元742年),王昌龄当时为江宁丞。辛渐是王昌龄的朋友,这次拟由润州渡江,取道扬州,北上洛阳。王昌龄可能陪他从江宁到润州,然后在此分手。这首诗为在江边离别时所写。
, }3 n) u9 u' w9 Z% ^% K6 D1 x
赏析' ]& |8 I2 i% v- m7 ~. v, \7 \

此诗为一首送别诗。

“寒雨连江夜入吴”,迷蒙的烟雨笼罩着吴地江天,织成了无边无际的愁网。夜雨增添了萧瑟的秋意,也渲染出离别的黯淡气氛。那寒意不仅弥漫在满江烟雨之中,更沁透在两个离人的心头。“连”字和“入”字写出雨势的平稳连绵,江雨悄然而来的动态能为人分明地感知,则诗人因离情萦怀而一夜未眠的情景也自可想见。但是,这一幅水天相连、浩渺迷茫的吴江夜雨图,不也展现了一种极其高远壮阔的境界吗?中晚唐诗和婉约派宋词往往将雨声写在窗下梧桐、檐前铁马、池中残荷等等琐物上,而王昌龄却并不实写如何感知秋雨来临的细节,他只是将听觉视觉和想象概括成连江入吴的雨势,以大片淡墨染出满纸烟雨,这就用浩大的气魄烘托了“平明送客楚山孤”的开阔意境。


4 u! H6 @# O! {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后两句,“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是指作者与友人分手之际,对友人的嘱托。洛阳,指的是今河南省洛阳市,唐朝时是政治、经济、文化的著名城市,那里有作者的亲朋好友。相问,如同说“问你”,冰心是形容人的心地清明,如同冰块儿;玉壶,玉石制成的壶。六朝时期,诗人鲍照曾用“清如玉壶冰”(《代白头吟》诗),来比喻高洁清白的品格,此处的玉壶也是用来比喻纯正的品格。这两句话的意思是:你到达洛阳以后,那里的亲友如果问起你我的情况,你就这样告诉他们王昌龄的一颗心,仍然像一块纯洁清明的冰盛在玉壶中。作者托辛渐给洛阳友人,带去这样一句话,是有背景的。当时作者因不拘小节,遭到一般平庸人物的议论,几次收到贬谪。这里,显然是作者在对那些污蔑之词作出回击,也是对最了解自己的友人们做出的告慰。表现了不肯妥协的精神。

: n( b* w( Y$ f+ P6 v( s

自从开元宰相姚崇作《**诫》以来,盛唐诗人如王维、崔颢、李白等都曾以**自励,推崇光明磊落、表里澄澈的品格。王昌龄托辛渐给洛阳亲友带去的口信不是通常的平安竹报,而是传达自己依然冰清玉洁、坚持操守的信念,是大有深意的。

诗人在这以晶莹透明的冰心玉壶自喻,正是基于他与洛阳诗友亲朋之间的真正了解和信任,这决不是洗刷谗名的表白,而是蔑视谤议的自誉。因此诗人从清澈无瑕、澄空见底的玉壶中捧出一颗晶亮纯洁的冰心以告慰友人,这就比任何相思的言辞都更能表达他对洛阳亲友的深情。

即景生情,情蕴景中,本是盛唐诗的共同特点,而深厚有余、优柔舒缓。“尽谢炉锤之迹”(胡应麟《诗薮》)又是王诗的独特风格。本诗那苍茫的江雨和孤峙的楚山,不仅烘托出诗人送别时的凄寒孤寂之情,更展现了诗人开朗的胸怀和坚强的性格。屹立在江天之中的孤山与冰心置于玉壶的比象之间又形成一种有意无意的照应,令人自然联想到诗人孤介傲岸、冰清玉洁的形象,使精巧的构思和深婉的用意融化在一片清空明澈的意境之中,所以天然浑成,不着痕迹,含蓄蕴藉,余韵无穷。


9 ?' a  t4 l( y+ z( C* l, F
发表于 2024-4-16 10:47:38 | 显示全部楼层
感谢楼主分享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成长值: 18535

发表于 2024-4-16 11:33:48 | 显示全部楼层
学习一下,感谢分享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4-4-16 11:36:34 | 显示全部楼层
感谢分享,开心快乐!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成长值: 5040

发表于 2024-4-16 18:02:27 | 显示全部楼层
学习一下,感谢分享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4-4-20 09:34:57 | 显示全部楼层
周末愉快,感谢楼主分享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