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立夏
: {& v% j# R# A4 f0 V0 F
【宋代】 陆游 赤帜插城扉,东君整驾归。 泥新巢燕闹,花尽蜜蜂稀。 槐柳阴初密,帘栊暑尚微。 日斜汤沐罢,熟练试单衣。 译文 ( T' F: x; e+ M1 B7 g7 U
红旗插满城内的窗扉迎接赤帝,太阳神准备驾车携着青帝归去。 泥巴还是新的,燕子巢中欢闹;百花已经开尽,蜜蜂越加稀少。 槐树和柳树,绿荫渐渐浓密;窗帘和窗牖,暑气依旧轻微。 太阳西斜,洗个畅快惬意的澡后,熟练地试穿起夏天的衣裳。 " g) K1 G. n9 f! a0 s
注释
3 b9 K" e/ X0 a- D立夏:二十四节气之一,在每年5月5、6或7日。 w% r0 F3 E' }3 f* l& A
赤帜:红旗,用火红指代夏天。 城扉:城内人家的窗扉。 东君:传说中的太阳神。代指春天。 整驾:备好车马,准备出发。 泥新:即新泥。 花尽:花已落尽。 帘栊:亦作“帘笼”。窗帘和窗牖。也泛指门窗的帘子。 汤沐:沐浴。 单衣:单层无里子的衣服。《管子•山国轨》:“春縑衣,夏单衣。” 1 {7 ]* Z( A( L) X$ B% @
3 P' o/ ]; k6 B3 M/ Q
赏析 Z, m3 [5 |) W- e8 J# M2 h
立夏前二日,陆游还作诗:余春只有二三日,烂醉恨无千百场。芳草自随征路远,游丝不及客愁长。把伤春与惜春表现得细致见微、入木三分。一到立夏日,诗人的精神为之一振。都说夏三月,万物“蕃秀”,若所爱在外,使志无怒,真是这样。他在立夏已十日余,还不忘告诉人们,山里人的夏天多么诗情画意:争叶蚕饥闹风雨,趁虚茶嬾斗旗枪。林中晚笋供厨美,庭下新桐覆井凉。观蚕事,试茶艺,别有情致。品晚笋,坐梧桐,清凉自在。山里人的夏天,意境优美,明白如话。而《立夏》当日这首诗,更是意境清新,构思精巧,描写了初夏生机勃勃、万物成长的景象。读来幽静典雅,宛如一幅精美绝伦的立夏风物图画。
% y3 Q3 C; I+ S" ~. g5 U* G- x8 O 三首立夏诗加一块,可见陆游对于这一节气的喜爱。首联,诗人用象征手法,婉转道出夏天来了,春天走了的消息。“赤帜”一词的运用,可见陆游对于《易经》的熟稔。在《周易》里,赤帜,代表红色,红色代表火,属于南方,对应夏季。陆游用赤帜,既是对“水村山郭酒旗风”的实写,又是对夏天来了的隐写。我们一般人只会想到“夏日叩城扉”,而陆游却能想到“赤帜插城扉”,甫一出口,高下立见。这就是陆游“六十年间万首诗”锤炼出来的语言魅力。春天来了,我们一般人会写“春天旋驾归”,而陆游却用了“东君整驾归”,这里的东,与前面“赤帜”的南,形成了八卦方位的对应。这就是古人的智慧,通过广泛阅读,自身修炼,站在天地之间,四时定位,天人合一。这种语言的美感,有些人一辈子领悟不到。正如“落霞与孤鹜齐飞”,在某些人口中变成“黄昏真美”一样。颔联,“泥新”对“花尽”,“巢燕闹”,“蜜蜂稀”,两组事物的强烈对比,将赤帜插,东君归的结果,表现得淋漓尽致。巨大的反差,预示着季节的更替。一个重要的节气,也在这些盛大的落花仪式中,顺着南风而来了。如果稍微联想一下自身的命运,这首诗的方向可能就会朝着“朝廷新人换旧人,年华容易把人抛”的伤感中去。但诗人,并没有。因为夏天是一个使志无怒的季节。所以,陆游将自身的忧愁,暂且搁置一边,继续观察季节的变化。颈联,“槐柳”对“帘栊”,“阴初密”对“暑尚微”。亦是一组对比。这次对比,没有失落,感伤,流露出的是欢喜。这就将上句的伤感的苗头扭转过来了。送春,感伤正常。迎夏,欢喜也正常。“蕃秀”的槐柳,给人们送来了清凉。窗帘和窗牖之间的暑气依旧轻微。这句可与王维的“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对应起来读。同是写立夏的景物,一紧一松,一远一近,皆成佳作。尾联,写太阳西沉,诗人畅快地洗完澡,将夏天的衣服找出来,一件一件地试穿。这样可爱的陆游,也只有在立夏这个季节才能看到吧。但愿他身材依旧,去年的夏衣还能穿上。四时天气促相催,一夜薰风带暑来。亲爱的读者,立夏节气来了,你们是不是也该为自己准备夏衣了呢。最后,祝愿大家身材不变,容颜依旧,开心度过每一个夏日。: O3 o# }5 b' q1 D+ R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