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北平起义是解放战争期间国民党军高级将领发动的最大规模起义,仅仅一座城市就有25万多国军官兵主动缴枪,在近代战争史上也极其罕见。傅作义起义时官兵成分复杂,包含中央系和绥远系两派,这样的行动能够顺利实施且没有发生武装暴动,是非常难得的。在起义过程中有3位国军将领明确表示反对,但他们却都不敢发动叛乱、武力对抗傅作义,而是纷纷选择了乘坐飞机逃离北平。为何如此呢?
先来看看这三个人是谁。反对北平起义的3位国军大佬分别是第4兵团司令官李文、第9兵团司令官石觉和第16军军长袁朴。这三个人无一不是手握重兵,又对蒋政权抱有愚忠心态的将领。李文事实上是华北剿总军权仅次于傅作义的二号人物,不仅仅是第4兵团,整个北平的中央军部队都听从李文的命令。平日里李文也不完全服从傅作义的调遣,而是起到监视限制绥远系的作用,防止傅部投降倒戈。9兵团司令石觉听到傅作义宣读起义声明时,更是站起身来哭诉“对不住校长栽培”,可见愚忠到什么程度。
然而三人虽然顽固不化,却无法改变起义大势,想采取武力对抗的行动是不现实的。第一点原因,北平城外在1月下旬已经有100余万解放军,城内防御兵力仅为我军部队规模的四分之一。本来这样的攻防战,守方基本就没有胜算,再加上几天前天津刚刚以29小时的惊人速度破城,东北野战军的攻坚能力令国民党军彻底胆裂。要知道天津守军13万,我军攻城部队34万,攻防兵力比不到3比1,这种情况下天津只守了一天多点,情况更差的北平又预期守几天呢?
打天津时东野特纵准备了1200多门火炮,打北平则更多,以25万国民党军密布在狭小城内的防守态势,在东野的饱和炮击面前无疑将死伤惨烈,不等解放军步兵攻城,国民党军的意志基本就被瓦解了。而李文等人如果真要率领中央军暴动对抗起义,首先不是面对解放军,而是要控制住城内的傅系部队。能不能成功本身就很难说,此时再加上东北野战军趁机攻城,国民党军自己无疑将乱作一团,攻下北平城岂不是易如反掌?
第二点原因,傅作义本身没有为难这3人。根据北平起义前华北剿总的政策:凡是有不愿起义、反对国军出城改编的将领,傅作义不会强求他们留在北平坐以待毙,而是允许这些将领在留下所辖部队的前提下,乘飞机飞往南京。换句话说,傅作义给足了这些人台阶和面子,也给了出路。李文等人自知反抗无望,也只好提前搭乘飞机离开北平。后来这3人的结局如何呢?石觉和袁朴都在1949年逃往台湾,而李文主动请缨担任第5兵团司令,继续死守四川,结果兵败投降,后来辗转脱离我军控制,也逃到了台湾。3人都在台湾省终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