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转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查看: 25|回复: 3

[文学作品] 《北青萝》唐代,李商隐

[复制链接]

 成长值: 18040

发表于 2024-6-5 06:55:2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微信登录

x

北青萝

. [  [5 e2 \6 N- k) _2 }

【唐代】 李商隐

残阳西入崦,茅屋访孤僧。
落叶人何在,寒云路几层。
独敲初夜磬,闲倚一枝藤。
世界微尘里,吾宁爱与憎。
译文

" x6 O' v. B% b3 Y7 y8 T! O/ Y
夕阳落入崦嵫山中,我去探访一位独自住在茅屋中的僧人。  y4 y+ q- I+ p: O! _4 [9 U, k
树林落叶纷纷,不知僧人住在何处?沿着寒云缭绕的山路,盘曲而上,不知走了几重。& x2 a. f1 D" O3 r
夜幕降临,僧人在茅屋中独自敲磬诵经,闲适的靠着一枝青藤与他交谈。0 l/ _' R* T' m. I9 s; L; \  G
大千世界俱是微生,我还谈什么爱和恨呢?
* \. i% O8 J* I! c6 C3 Z& v
注释

$ {- S; H8 Q* Z* f! F# a
1. 青萝:一种攀生在石崖上的植物,此处代指山。南朝江淹《江上之山赋》:“挂青萝兮万仞,竖丹石兮百重。”& f! D- v* N' ^: a* U2 G
2.. 崦(yān):即“崦嵫(zī)”, 山名,在甘肃。古时常用来指太阳落山的地方。
3. 初夜:黄昏。
4. 磬(qìng):古代打击乐器,形状像曲尺,用玉、石制成,可悬挂。佛寺中使用的一种钵状物,用铜铁铸成,既可作念经时的打击乐器,亦可敲响集合寺众。
5. “世界”句:语本《法华经》:“书写三千大千世界事,全在微生中。”意思是大千世界俱是微生,我还谈什么爱和恨呢?
6. 宁:为什么。
% T1 m/ ?& @0 r8 s5 d
创作背景
" R8 {, H/ x( \2 R' |2 k4 p3 [
李商隐(约813年-约858年),字义山,号玉溪(谿)生、樊南生,唐代著名诗人,祖籍河内(今河南省焦作市)沁阳,出生于郑州荥阳。他擅长诗歌写作,骈文文学价值也很高,是晚唐最出色的诗人之一,和杜牧合称“小李杜”,与温庭筠合称为“温李”,因诗文与同时期的段成式、温庭筠风格相近,且三人都在家族里排行第十六,故并称为“三十六体”。其诗构思新奇,风格秾丽,尤其是一些爱情诗和无题诗写得缠绵悱恻,优美动人,广为传诵。但部分诗歌过于隐晦迷离,难于索解,至有“诗家总爱西昆好,独恨无人作郑笺”之说。因处于牛李党争的夹缝之中,一生很不得志。死后葬于家乡沁阳(今河南焦作市沁阳与博爱县交界之处)。作品收录为《李义山诗集》。
. y' S; y, @. z) Z  T
赏析
1 j' J) i" d+ X) z2 i$ q  I$ [

  

诗人在激烈的牛,李党争中,被搞得筋疲力尽,漂泊的生活,孤独的处境,使他感到生活在红尘中的不幸,急迫需要接触一下清净的佛家天地。

“残阳西入崦,茅屋访孤僧。”写诗人寻访僧人之事。时当红日西沉山谷,诗人进入山中,去拜访一位住在茅屋中的僧人。“茅屋”,写出僧人居处的简朴,“孤僧”,写出僧人的不厌孤独。而诗人此时正逢生活清苦、亲朋离散的艰难岁月,他寻访这样一位清苦而孤居的僧人,显然是要从对方身上获得启示,以解除自身的苦恼。清苦人寻清苦地,孤独客访孤独僧,俗与佛已经有了精神交流的契机。

“落叶人何在,寒云路几层。”写诗人寻访所经之路程、所见之景物。“落叶人何在,寒云路几层。”时当深秋,满山的林木飘下纷纷的黄叶,诗人要找的那位孤僧,却不知住在哪里。“人何在”,使人联想到诗人于山林间四处张望的神态,显现出山间林木的密集和僧人的幽藏,愈发表现出这位孤僧远避红尘的意趣,这正是诗人探访的目的。对句更将僧人的幽藏作进一步的渲染:诗人沿着寒云缭绕的山路,盘曲而上,已不知把那盘山之路走了几重。山路见云,已见其高,何况入的是“寒云”。“寒云路几层”不仅写出僧人的高居尘上,也写出诗人不畏辛劳和艰险、—心追寻禅理的热切之举。此联二句写景而兼记行踪,景中暗含着僧人和诗人的影子,言简意丰,蕴藏极富,堪称方家妙笔。


6 B5 P. d- _' g% j% m' Q' R

“独敲初夜磬,闲倚一枝藤。”以精炼的笔墨描绘了僧人的简静生活:“独敲初夜磐,闲倚一枝藤。”“初夜”二字与首句“残阳”相关照,写出到达茅屋的时间。夜幕降临,僧人在茅屋中独自敲磐诵经。“独”字与次句的“孤”字相呼应,因为是“孤僧”,所以独自敲磐。虽只身独处,而未怠佛事,可见其对佛的虔诚。诗人此时站在茅屋外边,耳听清脆的磐声,眼望寂静的星辰,深感佛界的静谧与安详,此中再无红尘之困扰。待到僧人佛事已毕,诗人走进茅屋,与之交谈,对交谈的情状仅用“闲倚一枝藤”五字概括,却内蕴丰富。“藤”是藤条做的手杖,极为简朴,僧人所“倚”,仅此而已,生活之清苦可以想见;难得的是僧人那份“闲”态,居清贫而安闲自如,从容不迫。

“世界微尘里,吾宁爱与憎。”写诗人获得了思想的启迪。。”佛教认为大千世界全在微尘之中,人也不过就是微尘而已。诗人领悟了这个道理,表示今后不再纠缠爱憎,众心净虑,以淡泊之怀面对仕途荣辱。

纵观此诗,语言凝炼,富于蕴藏,层次清晰。诗人先写出访,次写途中,再写遇僧,最后以思想收获作结。诗人先将笔墨集中在探访之上,描写僧人居住状态的孤独。用“独敲”一联勾勒,“独”字和“一”字均照应了第二句中的“孤”字。用“闲”字写出佛家对红尘物欲的否定,突显出诗人希望从佛教思想中得到解脱,将爱憎抛却,求得内心的宁静。最后写诗人访僧忽悟禅理之意,更衬出孤僧高洁的心灵。此诗所表达的就是一种不畏辛劳艰险,一心追寻禅理、淡泊之怀面对仕途荣辱的愿望,既赞美了僧人清幽简静的生活,又表现出诗人对禅理的领悟,淡泊之怀面对现实、从容之心面对仕途荣辱。

  Q9 j; E3 w' j- k: b. ?
9 s6 p3 f2 k8 q( S! i1 v

评分

参与人数 1经验 +30 津贴 +30 收起 理由
淘气的中年人 + 30 + 30

查看全部评分

 成长值: 18790

发表于 2024-6-5 08:43:21 | 显示全部楼层
感谢分享:[文学作品] 《北青萝》唐代,李商隐 。李商隐(约813年-约858年),字义山,号玉溪(谿)生、樊南生,唐代著名诗人,祖籍河内(今河南省焦作市)沁阳,出生于郑州荥阳。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成长值: 5040

发表于 2024-6-5 18:07:44 | 显示全部楼层
学习一下,感谢分享!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成长值: 15240

发表于 2024-6-6 04:42:24 | 显示全部楼层
周四快乐,多谢分享。
* ~0 E( Z, M9 N& y/ E; J! t* C8 Q

评分

参与人数 1经验 +20 津贴 +20 收起 理由
黄埔二期 + 20 + 20 感谢您为论坛的繁荣做出贡献!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