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1
! d6 ]: ^- G# z' _4 E3 l% y1 `; ~4 B3 f, I: y; A. ^
微雨过,小荷翻。榴花开欲然宋代·苏轼《阮郎归·初夏》 3 C. S/ ^: ^3 J
释义:细雨过后,轻风把荷叶翻转。石榴花衬着湿润的绿叶,更是红得像火焰。
$ o$ U& _# d* p2 B首词却是少有的婉约风,看上去很“娘”,却写出了古代最美的夏天。“阮郎归”这个词牌名背后有个很传奇的故事。
& \3 d( f4 V; n7 K ! H& L- D y) p" D8 c' Q
传说汉朝时,浙江剡县人刘晨和阮肇到天台山采药,不慎迷路,遇到了两位仙女,邀他们至家中,后结成两对眷侣。
" d, Q0 X6 d9 k, G$ M6 ?# B
在山中待了半年后,这两人十分想念家里,便告别两位仙女,返回家乡。 . v( s! t. P% T3 m3 ~- X
他们回到村里发现,已过七世,后来两人又返回山中寻找仙女,却再也找不到踪迹。
5 O0 V9 j2 K8 W f4 z
在苏轼之前,写女性的闺情词,总离不开相思、孤闷、疏慵、倦怠、种种弱质愁情,可是苏轼在这里写的闺情却不是这样。 ' t4 d1 _: [" U
女主人公单纯、天真、无忧无虑,不害单相思,困了就睡,醒了就去贪赏风景,拨弄清泉。
7 i; K8 ~; `/ N
她热爱生活,热爱自然,愿把自己融化在大自然的美色之中。给闺情词,注入了一股甜美的清泉。
) x9 F2 U: `6 Z4 r
2 `6 H l' u e3 D 4 o& s% ~% b* C5 S, ^) s
2
0 K5 M6 ^/ F% M/ z( u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宋代·苏轼《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五首》
, W1 Q6 q, j1 c0 D% g$ ~
6 h/ s$ K }7 F* v* A) S+ z
释义:乌云上涌,就如墨汁泼下,却又在天边露出一段山峦,明丽清新,大雨激起的水花如白珠碎石,飞溅入船。 0 {/ @- q2 i: T# f* e' z- A% L
1072 年,苏轼在杭州任通判,他把杭州视为自己的第二故乡。 $ p8 W( N, W. }4 o: @& M: j ]
这年六月二十七日,苏轼游历西湖,忽见远处天边涌起一片黑云,就像泼翻了的一盆墨汁,半边天空霎时昏暗。
6 A+ P1 y% Y' `! G
这片黑云不偏不倚,直向湖面奔来,一眨眼工夫,便泼下一场倾盆大雨。 * p# i) C7 b6 ^5 G# y; p; ?
苏轼在船上看到眼前奇妙的湖光山色,上岸后又信步到望湖楼上醉酒,苏轼不禁心生慨叹,这世间的变化犹如这云雨之景,迅猛而无常。 1 X5 L K8 o7 Y9 o# n
人生之路又何尝不是如此,时有风雨突袭,让人猝不及防。 . H# m: O4 Y. B( S
$ @5 x$ K0 G% F
3 j3 T% m0 k6 X8 a( I7 m# k- T3
! U/ v7 ? i8 ?- }1 ]( G, v3 c0 N2 z9 P6 s+ Y* Y5 e9 E. U
翻空白鸟时时见,照水红蕖细细香 宋代·苏轼《鹧鸪天·林断山明竹隐墙》0 ~) @. `2 ]* V; `4 M
6 m* L' Y/ {+ Z( j! w$ I- C) ^释义:空中不时有白色的小鸟上下翻飞,满池荷花,映照绿水,散发出柔和的芳香。 . [" v; m! S4 A9 ]
这首词是苏轼贬谪黄州时所作,山林、绿竹、池塘、白鸟、荷香......这一派幽境,闲适恬淡,很难和词人艰难的处境、悲怆的内心联系起来。 + E) B# h' M' [
但若细细读来,又会发现这确是逆境之中发出的声音。
1 T4 ~' z( r7 c, F
山林深处,竹影之下,难掩青青瓦舍古朴素雅;蝉声杂乱,衰草萋萋,往深处走,竟有一方池塘澄清明亮,水上白鸟嬉戏,水里芙蕖暗香。
7 b* Z: f n3 a
东坡先生深知曲径通幽带来的惊喜,有时远胜过一马平川的快意,故总是提醒我们即便身处困境,也要静下心来,寻找新的方向。 ( ^# i/ U1 W1 A/ Q" a2 m1 E& J+ ]2 d$ M
人生跌宕起伏,兜兜转转,拐过这道弯,焉不知前方就有始料未及的风景。
% C. M. \1 X! g) H+ H! `2 C
正如同我们的日子,看似平淡无味,却总会有些细碎的光透过生活这道墙洒落下来,落在地上,浅浅闪光。
/ e& |8 m: a# u t
' @7 d) n5 b; p+ _
" [2 [; ?* h2 q( ] ?/ u8 X, Z ; O! p6 t3 p6 `+ i; U( B5 ^- V: n
4
t' t5 X" }4 X4 u* d( t绿槐高柳咽新蝉,薰风初入弦宋代·苏轼《阮郎归·初夏》
8 d e' B' Q7 x1 ?0 w2 @' x释义:槐树枝繁叶茂,柳树高大,浓绿深处的新蝉鸣声乍歇,和暖的风微微吹起。 / @' s- w- S+ f4 Z
葱郁的绿槐与高大的柳树立于天地之间,新蝉在其间声声呜咽,似是诉说着夏日的故事。 + R3 \* \2 i/ U+ P, f: B
薰风轻柔地吹来,仿佛初次抚上那一根根琴弦,奏响了自然的乐章。
6 b: G# r6 ]. F; _8 \) G
诗中的景象可以让人联想到一种闲适、宁静的生活。在绿槐高柳下,听着蝉鸣,感受着微风,享受大自然的美好。
) S2 }( t0 w! j( S; x- f
% w9 p( v9 L3 e, P" A* H- s# U4 g
4 q v, H. a3 a+ r h
1 v0 v4 L: ~; ]- i l) N" G- K5
* x, n6 R* a- i1 l/ H' i。2 j# S y$ k9 O: p
悄无人、桐阴转午,晚凉新浴宋代·苏轼《贺新郎·夏景》9 T0 j( `: C) b! A3 f! l( ^% ^) j* e
释义:静悄悄四下无人,梧桐阴儿转过了正午。傍晚清凉时美人刚出浴。
* ^! V, e. ?9 }# C4 p
4 b. }5 `7 v. r/ H当年苏轼在钱塘的时候,有一名营伎叫做秀兰,天资聪慧,能言善辩,又非常狡黠,能够随机应变。 $ B8 V. L) G6 W* j: t: x
在一次宴会的时候,主办的官员让辖区内的营妓到场助兴,别人都来了,就唯独秀兰迟迟没来。 " U) E0 q% L" n# K2 A
后来等到宴会即将散场的时候,秀兰才到,而且解释是因为沐浴更衣之后觉得有些困乏,一不小心睡过头了。 7 P/ q8 S- j8 k% i) n
等到有人来催,她才匆匆赶来,还是耽误了。听完这件事,苏轼等人都大笑,并不以为意。
h' H- b' }) C; K1 s3 Z9 p+ i
然而做东的官员却非常生气,认为秀兰不给她面子,喋喋不休骂得没完没了。 $ }& p* O) T( B2 c7 v
秀兰是个机灵人,看到庭院的石榴花盛开,连忙折一朵献给那位官员。 5 x* Y1 }: T0 O
没想到,平日聪明伶俐的举动,这次完全不奏效,官员依旧不依不饶,火气越来越大。 ! L. Y/ ?, b$ F# m% X. j
也就是此时,怜香惜玉的苏轼看不下去了,现场填写了这首《贺新郎》,让秀兰现学现唱,并且向主人献酒,这才将化干戈为玉帛。 , I# v# x, P! L8 P! C) D/ k
" z, p3 \' }& k8 N" C; `( ]" M+ N9 d8 k! Q- Y3 v+ ]+ c
6 - Q: w& q N1 Y3 Y
殷勤昨夜三更雨,又得浮生一日凉宋代·苏轼《鹧鸪天·林断山明竹隐墙》
3 V5 T7 @( H8 ^4 T$ i- a
释义:昨天夜里三更时分,天公殷殷勤勤地降下一场好雨,今天又能使漂泊不定的人享受一日的爽心清凉。
1 M( B; q5 p9 i2 j( v! P6 Z
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黄州,担任团练副使这一虚职,生活清闲,薪水微薄,为了养家糊口,他当起了农夫,在黄州城东的山坡上开辟了一块坡地,自称“东坡居士”。
1 A" f; C- h9 u7 P1 L
在经历了官场的挫折和人生的起伏后,苏轼更加珍惜这片刻的宁静和清凉,也更加感慨人生的无常和短暂。
$ N0 ^! ] g) A) j- c" n
这句词反映了苏轼在困境中依然保持乐观豁达的心态,以及他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敬畏。
5 Q) N) z9 a! D/ w
我们在浮浮沉沉的生活里摸爬滚打,经历着各种酸甜苦辣。 . r) r& H; v# v9 I M+ I! T
而这一场雨,这一日凉,就像是生命中的那些小确幸,虽不长久,却能给我们疲惫的心灵以抚慰。 8 r$ n4 d8 Z2 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