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养老奉亲书》中说:“善服药者,不如善保养。”传统中医素来有“三分治七分养”之说,平时注重保养,不仅能免了吃药的苦,还有利于健康长寿。活了141岁的药王孙思邈,也早在一千多年前就提出了“治未病”、“消未患”等先进养生理念。他说:“口中言少,心中事少,腹里食少,自然睡少,依次四少,神仙诀了。”寥寥数字,道出了最简单也最高级的养生,不过一个字:少。8 @- X3 v# |8 j$ }0 M0 g( \, n
: a. P. f" C9 e1 N( G f/ Q4 Z+ m5 `/ t: L& c' [+ D
) z; p6 p* j" g9 i% T M6 K 01 口中言少,养气古语有云:“日出千言,不损自伤。”很多人都会有这样的感受,明明没有大量运动,只是说了很多话,也会觉得相当疲累。中医认为,多言则气乏,会损耗掉身体中大量的元气。气是身体的动力,气壮则康,气衰则弱,如果长时间损耗,就会引发疾病。第一,走路时不要说话。《尚书》有言:“行走勿语,伤气。”边走边说,人容易处于亢奋状态,气血上冲,代谢加速,消耗肺气,你会感到浑身疲倦。第二,吃饭时不要说话。古人说“食不言”,因为吃饭时身体气血主要供于胃部消化,此时说话容易导致气血不足,还会引起消化不良。《千金方》中也说:“语而食者,常患胸背痛”,所以一定要谨记吃饭时莫说话。
4 c- o# L9 M2 y. R$ |第三,睡觉前不要说话。 古语有云:“卧须闭口,则元气不出,邪气不入。”躺下后就别说话,既不消耗元气,也能抵御外邪入侵。况且夜谈容易使人精神亢奋,不得安眠,长此以往,脸上就会失去血色而变得萎黄。管住自己的嘴,这样不仅可以睡个好觉,舒缓身体,还能颐养心神。常言道,祸从口出,少言能避免不必要的是是非非。是非争端少了,烦恼也就少了,自然能够心平静气,身体也就好了。/ z5 }# c4 u k2 |
+ k* G0 \: Y% l! u1 D* o 02 心中事少,养性《养生要集》有言:“多思则神殆,多念则志散。”多思伤神,你心中装的事情越多,越容易折磨自己,得不到快乐。明明很简单的问题,不需要纠结挣扎,偏要一想再想。想着想着,就把自己沉浸在负面的情绪中难以自拔,难免抑郁伤情。就像林黛玉,父母逝去后住在自己的外祖家,受尽宠爱。但性子却敏感多思,一有风吹草动就在内心掀起轩然大波,一直郁郁寡欢,最后十七岁时就英年早逝。而近代著名书法家于右任先生,从追随孙中山先生,推翻满清统治,到后来前往台湾,一生饱经磨难风霜,但却始终气定神闲活到了85岁的高龄。秘诀只有三个字,就是想得少。他的客厅中,悬挂着一副对联:不思八九,常想一二,横批是“如意”。做人不能太敏感,什么事都往心里放,只会是自己为难自己,然后身心俱疲。《古今医鉴》中说:“心劳则百病生,心静则万邪息。”胡思乱想多了,身体也就垮了,唯有心思宁静,情绪稳定,才能身康体健。其实,人生不过匆匆百年,一眨眼就过去了,又何必顾虑太多,给自己添愁苦呢?生活本不易,要学会看开看淡,不多思,不多虑,方能修身养性,健康自在过一生。
5 G" X9 T, N( |$ ~$ o, @, k) Z) m) s+ a8 _# G9 }+ z
03 腹里食少,养身《仁斋直指方论》中说:“节饮食乃却病之良方。”人的胃口就这么大,过量饮食只会让我们的肠胃超负荷工作,而且身体一旦吃坏就很难恢复。曾看过报道,人类患病和死亡的原因,百分之五十以上都和饮食不当有关,其中饮食过饱就是重要原因之一。饮食过度,伤脾伤胃,节制饮食才是远离疾病、健康长寿的良方。杨绛先生,平日里就是一个十分注重饮食的人。不仅要荤素搭配、营养均衡,更重要的是从不大吃不喝,饮食十分有度,每餐绝不过饱。早起先喝两杯凉白开,主食吃麦片粥,中午饭前吃水果,主食吃黑木耳,晚饭更是简单清淡。到了九十岁以后,杨绛先生还可以弯腰两手触地,这是其他高龄老人中难以做到的。节制饮食,不沦为食欲的奴隶,就是给身体减负,为自己增福。俗话说:“常有三分饥,百病不相袭。”人生需要留白,肠胃亦是如此,腹中食少,身体才好。少吃四成饭,多活二十年,吃饭要恰到好处,不能放纵自己。腹中饱中带饿,饿中带饱,就是最好的养身之道,长寿之本。
9 Y" Y/ @) Q$ G0 e
- P* d0 K! X* I) _" ^; ^. {1 f 04 自然睡少,养神《太平御览》中说:“早起不在鸡鸣前,晚起不在日出后。”一夜睡好,精神百倍,好好睡觉,是人生的头等大事。自然睡少,说的就是少赖床,少熬夜,按时入睡起床,规律作息,你才能养足精神,保全身体。如果睡太多,缺乏运动,容易导致气血运行不畅,神思不宁,身体机能渐渐减退。要是睡太少,经常熬夜,只会让自己身心都疲惫,状态不佳,等于就是慢性自杀。总之,作息越规律,越是容光焕发;睡眠质量越高,人生越成功。当年,晚清名臣曾国藩初到京城时,生活十分清闲,四处吃喝玩耍。生活颠倒,长期晚睡晚起,让他不仅荒废了学业,也拖垮了身体。大病一场后,他在他的修身之道中写:“黎明即起,天黑即明。”曾国藩开始调整自己的睡眠时间,坚持早睡早起,该睡觉就睡觉,说起床就起床,不拖延也不抗拒。渐渐地,他的气色明显变好,学问也大有长进。所以,少熬夜,少赖床,你才能在变老的路上,慢慢变好。古人也讲:“神足不思眠。”早睡早起的人,能给人生重新注入生命力,遇见全新的自己。健康的身体,光明的未来,永远属于那些能够好好睡觉,始终自律的人。* c9 n P" ` w2 F: ]# m
《易经》中有言:“夫少者,多之所贵也。”凡事以少为贵,物是如此,人也是如此。口中言少,管住自己的嘴巴,懂得适时沉默,才能养气;心中事少,把一切看淡看轻,学会放过自己,才能养性;腹里食少,吃饭只吃七分饱,善于节制食欲,才能养身;自然睡少,不熬夜也不赖床,坚持规律作息,才能养神。少,是一个人最健康的生活方式,也是最顶级的养生。
a$ M9 e: P1 _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