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E7 J3 x8 Z: L7 g3 o6 z
昨夜朱楼梦,今宵水国吟。岛云蒸大海,岚气接丛林。月本无今古,情缘自浅深。汉南春历历,焉得不关心?这首诗在《红楼梦》里第五十二回通过薛宝琴口述出现,所托一位外国女孩所做。就整部《红楼梦》诗词而言,并非是最出色的,但却是令我印象最深刻的。每每读这首诗,思绪依然似远烟空梦,层层叠叠,慨叹薛宝琴丰富的生活经历背后观照出的特定社会现实。6 S( {/ o* `: ^: d u8 N S0 d
^2 Q2 L) M2 I. c作者笔下的薛宝琴聪慧,活跃,极具敏锐洞察力,她的出场无疑是最惊艳的。不说别的,就凭曾经的海外足迹就为大观园的清贵小姐们打开了外界一扇窗,在她众多海外奇谈里,独独突出真真国女儿诗这一情节,除了凸显中华文化在海外的强大影响力之外,我感触最深的就是,封建统治的上层建筑和文人士大夫们骨子里的一种隐形短视,这种毫无防备的短视,造成国运衰落的隐患早已埋下。% J' x: E* F. d) h
! {# J; Y; {8 F& p( f很长一段时间,中国都是大魔王般存在,特别是对周边国家。薛宝琴到西洋,遇见的真真国女孩子,从描写的打扮,满头宝石,带着倭刀,薛宝琴也不惊奇,因为见多识广,还有就是当时薛宝琴走过的地方与中土的各方面差距没有真正拉开。明清时代欧洲的工业革命早已完成,科技飞速发展,这股力量也许是没有影响到薛宝琴走过的西洋各国,否则,凭着薛宝琴敏锐活跃的洞察力,不可能觉察不出工业革命和科技发展带来的差异。当然,薛宝琴到西洋那年只有八岁。但曹雪芹通过薛宝琴口述真真国奇遇这段章节,看出封建社会的上层建筑骨子里大国理念的自我陶醉和自我膨胀,导致对世界变化的视而不见,被不断发展的时代边缘化了。 . ^8 A5 H$ `& e& j! t ! h. g- u. }) G4 q- ?9 j仔细想来,明清政府的闭关锁国,终日在泱泱大国的壳子里,不屑对外界尝试,没有新知,可时代却不等人。 1 W( M5 t$ f8 x. u5 f $ i' @4 u! _6 N; k' |5 t4 Y没有科技灯塔,民间先驱者纵然风声呼啸,孤绝起狼烟,也只能输给时间,输给盲目和血腥的连环爆雷。 % [4 E$ U! N8 m/ _7 i, u! o- J7 J+ n; b- j