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本帖最后由 秋日诗语 于 2024-8-5 06:37 编辑
$ G; c5 ], y3 K
$ {3 s; s2 i% w5 M7 v$ s2024年7月27日,在印度新德里召开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46届世界遗产大会通过决议,将“北京中轴线——中国理想都城秩序的杰作”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至此,中国世界遗产总数达到59项。
0 B3 O1 p& r I
“北京中轴线”指的是什么?“一根线”,为什么能申遗成功? 1 z3 u7 b: `3 N* _
^! ^* b/ q3 G) B4 T
一根线,为什么能申遗成功? + |2 I$ h* @. S$ z
历时12年,北京中轴线终于申遗成功了!
5 L. y) n2 o) \
这条线位于北京老城中心,纵贯老城南北,全长7.8公里,距今已有750余年,见证了北京作为都城的历史变迁。 " D6 |' V6 o8 f+ A
2 f: f% n. l/ p& f) \% u
它正式形成于元代,约在至元四年(1267年)。 7 R" i6 e( z( w$ }" T
元大都的总设计师刘秉忠参考《周礼·考工记》中的都城形态,将“匠人营国,方九里,旁三门。国中九经九纬,经涂九轨,左祖右社,面朝后市,市朝一夫”的模式变成了现实。
& Y4 H" L, i& g( Q; z
元大都看起来像个棋盘格,从南边的丽正门穿过宫城的轴线,就是中轴线最初的样子。
0 K/ P @1 i3 z# z$ U; ]
2 _5 j) @1 @, \2 }2 T. n
* F) c3 g3 P! [0 \1 U
明代,明成祖朱棣迁都北京后,北京中轴线向东移动了约150米,形成了现在的中轴线走向。 & n- I @8 b! l. X
线上还建造了许多重要建筑,如天安门、故宫、景山等,基本奠定了今天北京中轴线的格局。
/ L3 ?7 N g4 t* T" Q! l8 n6 v! l0 c/ }
- ^6 a1 I9 q; z$ B+ R x6 d
: e4 s6 U. M/ O6 V
清代沿用明北京城的中轴线布局。 , s' z! E& O& @
顺治、康熙、雍正、乾隆等皇帝均对中轴线上的宫殿、坛庙等国家礼制建筑进行了大规模的修缮和扩建,如天坛、故宫等。 + `7 {* A" [- c, Z8 c9 y
至于“中轴线”这个名字,是梁思成先生提出的。 ! V, _# D& w* H2 Z% D
1951年,他在人民日报上发表了《我国伟大的建筑传统与遗产》,在文章的最后,明确提出了中轴线的概念。 7 v n, q; [+ ~# n- H; J
: \: T8 b: m3 d1 \( L# Z# a& [0 U, f8 c
' Q5 w$ h% J! W8 ^/ ^) {
中轴线可不止是一条孤零零的线,而是统领整个老城规划格局的建筑与遗址的组合体。 % s3 o! g3 M- }( Q; F
根据《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第1条,北京中轴线属于文化遗产中“建筑群”类型,是由15处咱们耳熟能详的建筑和遗址组成的“豪华阵容”。 " \+ g% t+ g+ ]4 \% [
2 M, f, c2 N8 j. \7 `
北端钟鼓楼,向南经万宁桥、景山,过故宫、端门、天安门、外金水桥、天安门广场及建筑群、正阳门、中轴线南段道路遗存,至南端永定门,太庙和社稷坛、天坛和先农坛分列中轴线东西两侧。 / H2 d9 n ~6 L; K% K
8 e% z" e- p& R) t8 D1 R8 m
这些建筑不仅具有极高的历史价值和文化价值,还展现了古代中国工匠们的卓越技艺和创新精神。
4 O0 |% V8 y, P& D; {
无论是故宫的琉璃瓦顶、雕梁画栋还是天坛的祈年殿、回音壁等都体现了古代中国建筑艺术的独特魅力和高超水平。 除了作为历史文化的缩影和建筑艺术的瑰宝外,北京中轴线还有着更深的寓意和象征意义。
3 q4 j( G$ a6 A5 Y' H, u3 h
2 k) v, {1 m1 @7 u1 Q
7 u( s( |5 M9 D$ P# x% j3 D
: P. T, _- _4 _/ Q0 \
北京中轴线,是祥瑞象征?
8 T6 e- n2 ^6 ]& }9 }7 U" F
在《诗经》中,有“龙旂阳阳,和铃央央”的词句。 * y1 {; w) G2 z
王充在《论衡·纪妖篇》中说“龙,人君之象也”。
1 M! P( d4 z: k+ B6 x+ @5 n
龙的形象,代表着力量、智慧和吉祥,是皇权、尊贵和威严的象征。
( Q) {) E3 m; V
. i9 z: e3 g1 f" ?/ [$ b* _
对龙图腾的崇拜和敬畏之情,一直深植根于古代中国人的心中。
0 u' F- d7 Y, m' S
北京中轴线,就是北京城的“龙脊”,寓意着美好和祥瑞。 4 y) O* Q. e* J' j
9 x2 e8 Z9 E' D/ k$ U s
: @% L$ [ T; Y' T
在古代社会,礼制文化和道德秩序是维护社会稳定和发展的重要基石。 7 }; \$ V1 f5 `' ?/ ]1 ?* N
中轴线的存在,就体现了古人对礼制和道德的追求。 f7 W1 I3 K, m* J7 U' O
北京中轴线上的建筑布局严谨,以紫禁城为中心,按照等级制度排列,这是为了彰显皇权的至高无上和封建社会的等级秩序。 5 I- A Q. e2 k" Z
从永定门到钟鼓楼,中轴线沿线既有御路、街道、河流、桥梁,也有城门、城楼、宫殿,这些建筑共同构建了一个国家权力与秩序的象征体系。 % N4 C4 R( W6 e0 h
+ M( p, y9 r# @0 O
$ }* O+ i# a5 O
# U3 {8 u% h2 c# J* v
中轴线上的太庙、社稷坛、天坛与先农坛等,都是用于祭祀的。 / F$ h7 S3 ~) A* d5 r3 ~) k. A
这也反映了古代中国人对天地、祖先的敬畏之心和道德追求。
$ }" r9 a+ |7 _2 ^
. s$ U: f9 s/ m# J! k3 m
蕴含中正和合、天人合一的哲学观念?
, L! j& V1 q: L4 P* {
中轴线的规划理念源自中华文明传统中正和合的哲学理念。
' P" b; f" }5 b' p4 H" f3 W
所谓“中正和合”,就是追求中正之道,注重和谐统一。 3 g/ s" ]4 u4 h# Z0 E
这是古代中国典型的城市规划理念。 7 {- y* ^% f5 f4 @9 q
北京中轴线将城市的重要建筑和景观都布置在这条线上,注重建筑的对称和均衡,还强调了建筑与环境的和谐统一,体现了古人对自然和人文环境的尊重和敬畏。
3 ?3 H( L, G! o& k5 B4 m
; D+ S6 O0 c! g
% h% }8 P2 ]4 L8 r( a
从中轴线的建筑布局和朝向中,也能体现出中国古代“天人合一”的观念。
. t8 t' }6 {; d
例如,明清北京中轴线以紫禁城为核心基点,结合北海、中海、南海以及漕运所需的积水潭水系,共同构成了极富韵律美感的城市中轴与景观形态,完美体现了中华民族对秩序美的极致追求以及对“天人合一”的向往。 5 L2 F' _7 _8 i. S% P" ?
- |& u4 |# \7 p3 t
- u! Y0 q; l+ Q q
北京中轴线还以其独特的空间布局和建筑群落展现了中国古代的美学观念。 " ]+ s7 V9 e7 {5 P+ z" q% V
梁思成在《中国建筑史》中写道:“北京城之布置最可注意者,为正中之南北中轴线……其布局尤为谨严,为天下无双之壮观。”
' ^$ P0 w7 m; m) d2 I8 k+ n
在这条南北纵贯的中轴线上,串连着外城、内城、皇城和宫城的宫殿园林、坛庙建筑、商市胡同等,形成了一个疏密相间、错落有致的空间格局。
! ^' |2 @( J6 n1 P6 a6 p# K* A
中轴线上的建筑形态不一、结构各异、相互映衬、和谐统一,形成了一种流动之美和空间艺术意味。 / @4 R+ I8 m, C' Q+ C
: f+ f2 E7 P! P3 f
北京中轴线不仅是一条物理轴线,更是一条精神轴线和文化轴线。 $ q8 i; J' C, ~7 D0 J6 L6 T: }
它象征着中华文明的独特魅力和国家权力与秩序的庄严神圣,体现了中华民族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哲学理念。
! B! K5 t @* O+ \4 V
作为首都文化的形象化标志和古今交融的典范之作,北京中轴线将继续在传承历史文化、推动城市发展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8 h+ I/ a5 C8 [8 g7 s
7 k8 O! o& ]0 o! c4 P; J) l5 O8 g3 J" 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