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临江仙·斗草阶前初见
R4 U* u/ J- A+ I7 a! |( j 4 y& J! u9 a" z+ d" B8 w: L! n, s
【宋代】晏几道 斗草阶前初见,穿针楼上曾逢。 罗裙香露玉钗风。 靓妆眉沁绿,羞脸粉生红。
5 ]9 z0 e9 `. ~* }1 ~- \' j" @* Z) }; k
流水便随春远,行云终与谁同。 酒醒长恨锦屏空。 相寻梦里路,飞雨落花中。 译文
$ q8 H$ S( H4 v. i8 c" ]" f与你初相见是你在阶前与女伴斗草的时候,七夕你在楼上与女伴穿针时我们再次相逢。斗草时你裙子沾满露水,头上的玉钗在风中微微颤动。七夕时,只见装扮秾丽,眉际沁出翠黛,脸儿更是羞得生出娇红。 不料华年似水,伊人已不知流落何方,也不知依附了何人。每当深夜酒醒的时候,总觉得围屏空空荡荡,心中再也无法填满。只能在春雨飞花的梦中,跋山涉水,苦苦找寻。 & O {, s( {4 D r' b% V) y
注释 ' k; I. ~8 `0 J9 P
临江仙:原唐教坊曲名,五十八字,上下片各五句,三平韵。
) z& f. ~8 G1 v* ?- ~3 v0 o 斗草:古代春夏间的一种游戏。梁·宗懔《荆楚岁时记》载:“五月五日……四民并踏百草。又有斗百草之戏。”但宋代在春社、清明之际已开始斗草。 穿针:指七月七日七巧节。《西京杂记》载:“汉宫女以七月七日登开襟楼,寄七子针”,以示向天上织女乞求织锦技巧,称之为“七巧节”。 玉钗风:指女子头上的玉钗在风中抖动。 靓(jìng)妆:秾丽的打扮。 眉沁绿:黛石描眉所显现的青绿色。 “流水”句:从李煜“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句化来,此处指女子去远,无处寻觅。 行云:这里用“巫山云雨”的典故。喻指女子如行云一样飘忽不定。 锦屏:内室的屏风,此指内寝。 飞雨:微雨。 $ ~2 ]7 D5 t c3 ?8 l4 o
创作背景
+ o9 B1 P! `3 M; V宋代斗草之风,与唐代相比有过之而无不及。在时间上,宋代人斗草除在端午节外.在春社及清明也有斗草活动,此诗为证。据说这还成了妇女游戏的专利品,这首诗词里对“斗草”的描写就和女性有关。 赏析
% Z ?% S# ]7 g 此词系作者为思念一个自己曾经深爱过的女子而作,全词写情婉转而含蓄。作者正面写了与女子的初见与重逢,而对于两人关系,更为接近后面锦屏前相叙一节却未作正面表现,给读者留下了充分的想象空间。梦中相寻一节也写得很空朦,把心中的哀愁抒写得极为深沉婉曲。 上片不过是寥寥五句,可是一句一景,一景一情。景中不仅有人,也有人物的感情透出;感情由浅入深,逐步递变。更妙的是,这个女子的音容笑貌,也仿佛可以呼之欲出。
5 y3 c3 A3 G& i& ~& j2 P! ^
“斗草阶前初见,穿针楼上曾逢。”忆叙他与她在两个特定环境中的初次相见和再次相逢。“斗草阶前初见”写有一天女子同别的姑娘阶前斗草的时候,词人第一次看见了她。“穿针楼上曾逢”写转眼又到了七夕。女子楼上对着牛郎织女双星穿针,以为乞巧。这种风俗就从汉代一直流传下来。这天晚上,穿针楼上,他又同她相逢了。 “罗裙香露玉钗风。靓妆眉沁绿,羞脸粉生红。”这三句,是补叙两次见面时她的情态。她的裙子沾满了花丛中的露水,玉钗头上迎风微颤。她靓妆才罢,新画的眉间沁出了翠黛,她突然看到了他,脸上不禁泛起了娇红。以上既有泛写,又有细腻的刻画,一位天真美丽的女子形象如在眼前。末句一“羞”字,已露情意。 下片则陡转话题,抛开往日美好的回忆,陷入眼前苦苦相思的苦闷之中。 “流水便随春远,行云终与谁同”用巫山神女的典故,表达了心中的无限惆怅。“流水便随春远”说随着时光的流逝,共同生活结束了,姑娘不知流落何方。“春”也是象征他们的欢聚,可惜不能长久。“行云终与谁同”,用巫山神女“旦为朝云,暮为行雨”的典故,说她像传说中的神女那样,不知又飘向何处,依附谁人了。 “酒醒长恨锦屏空”,人是早已走了,再也不回来了。可是,那情感却一直留了下来。每当夜阑酒醒的时候,总觉得围屏是空荡荡的,他永远也找不回能够填满这空虚的那一段温暖了。正因为她像行云流水,不知去向,所以只好梦里相寻了。 “相寻梦里路,飞雨落花中”,春雨飞花中,他独个儿跋山涉水,到处寻找那女子。尽管这是梦里,他仍然希望能够找到她。此处以梦境相寻表现了词人对自己深爱过的女子深沉的爱恋和思念。 这首词写怀人。表现作者对往日相逢的美好回忆和如今孤独相思的不堪。 全词前后反衬,对比鲜明,形成强烈的情感落差,所以有很强的感染力。
5 I7 K7 s7 r! k" J/ c; f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