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转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查看: 46|回复: 7

[陈年旧事] 难忘军旅!女兵连的故事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4-9-8 06:58: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微信登录

x
本帖最后由 南坡居士 于 2024-9-8 07:04 编辑 3 O' s* T2 y1 |: ^
4 f$ w3 L$ C$ ]. r$ \8 o
1971年2月,新兵训练结束后,我被分到师后勤部汽车修理营制配三连,当时老连队的番号是中国人民解放军5751部队14中队53分队。后改为89201部队14中队53分队。老连队在光化县城西南角,营房建在一道挺高的防洪堤坝上的马路边,一条宽阔的汉江从堤坝下流过。这是连队大门口,上面安了个像天安门似的城门楼,两边的土城墙,不知是哪个朝代留下的,连队就地取材,成了营区的围墙,挺有时代感。
5 t" [# K' O! y. _& b/ m+ k6 s( ?
# c0 V9 L- ~; ~
我们这批兵到来之前,三连己有一个70年的女兵班了。这批女兵个头差不多,长得都挺好看,大部分是兵部大院的铁二代。班长叫白淑清,(71年调走)人很腼腆,白里透红的肤色让我羡慕,走路时头老是低着还向一边歪,后来听说,男兵给她起了个外号叫6点过5分。还有在我们新兵连当班长的王翠霞和李明,她们也在这儿;看过70年代的日本电影女名星山口百惠之后,总觉得王翠霞班长长得和她挺像姐俩,都是那么的淑女清纯甜美迷人;瞧李明班长那双眼睛,炯炯有神,她还是个才女呢,肚子里揣满了诗,还写有一手好字。那个严京平,长得多像阿尔巴尼亚的洋娃娃;乍一看肖翠萍,还以为是电影英雄儿女里的王芳呢;赵伟英那对双眼皮的大眼睛异常的灵动有神;带着一副眼镜的李友佳,口才特别好,晚上睡不着的时候,我们就求她讲故事,一双绣花鞋、爱甩辫子的姑娘一天一小段,可受欢迎啦;牛亚菊个子最高,脚上的解放鞋,不知咋的,洗了以后两头翘翘的像两支小船;李萍、李兰萍,从名字上看,像姐妹俩似的,而且俩人都很喜像,未语先笑,总是流露一付稚气未脱的笑模样;许崇伟,和她名字一样,伟岸挺拔;潘奕星,含蓄清雅灵动。呀呀呀,不说了,让人羡慕不够嫉妒有余但决不恨。0 h+ f6 Q. a, U( ]/ X! t1 W! y
0 P% d: e' I/ `! m5 u6 L

8 N) u% Q% C% S: g刚到连队不几天,连里安排我们去车工车间参观,走进车间,头一眼看到的就是这批女兵,她们好像变了一个人,穿着浀腻腻的工作服,正在认真地工作着。一位老兵给我们介绍工作流程:看图纸、往车床上安装工件、选择安装刀具、走刀车削、卡尺测量精度,这些都是每天要做的工序,是不能有半点含糊的⋯正说着,只见一个女兵弯下腰,两手握起一个大的工件,往怀里一抱,憋足一口气,鼓起肚子,顺势就搬上来了,哇,我差点喊出来,头一回看到女兵们这样熟练地操作,头一回看到这些油光锃亮的机器,心里痒痒的,就想着啥时候也能像她们一样该多好呢。
9 U5 n$ a, V4 Y; k; {% Y8 |8 K  H9 Y6 n3 Y8 `& a7 l
后来听说,营部还专门派报道组的卢业钊老兵,下到三连对女兵专访,之后,他写的题为《雨露滋润禾苗壮》的文章在咱的兵报巜铁道兵》(1970年12月8日)上刊登,感谢卢老兵的真诚付出!这可是历史的见证,咱英姿飒爽的女兵们在这么重要的报刊上露脸,不自豪都不行。摘录一小部分:五七五一部队修理营制配连十三班的同志,都是今年入伍的女战士,她们在毛泽东思想的哺育下茁壮成长,今年四好总评,全班同志都被评为五好战士,实现了"滿堂红"。怎么样,深感自豪吧,为70年的女兵们拍手叫好!这不仅是女兵们的荣誉,更是咱三连光辉历史的重要组成部分呢!
2 Z1 j4 |) b- |9 O& n5 z
" G$ N/ [. v3 c' U; t# _, G7 O# H
我们这批女兵,个头参差不齐,高的近一米八,矮的不到一米六,年龄最小的14岁,最大的有20岁,有的是学生,有的是下乡知青,性格开朗活泼好动,我们来之后,一下子给女兵排增添了许多活跃气氛。工种分配也是多种多样,有开磨床、铣床、刨床的,有做钳工的,有干木模的,有搞钢铁化验的,大个子宋洁被安排操控龙门刨床。1 m  ~! K- f. d1 d2 {1 d% w" p
( y3 a( C. G: _0 y
由于多了我们女兵,三连比一、二连多了一个排,所以就有了女兵13、14、15班。(随着女兵逐渐退伍减员之后,略有更改),这是四排长朵丽英,她是从师医院调来当我们女兵排排长的。
* t3 ~- y8 u. D$ [0 R: m4 g9 U4 p! s- V
女兵们住的宿舍是一个小独院,左边两间13、15班挨着连部,右边一间14班靠着三排钳工车间,和一台冲床作邻居,小院门冲着连队的大门,后边是片菜地,墙根紧靠着一个大粪坑,墙身是干打垒的,屋顶是石棉瓦的,遇到晴天的晚上,从墙和屋顶的夹缝里,可以数上几个小星星,如果赶上三排冲床加班,"咣当!咣当!"的声音伴随着我们,好一阵子才能入睡。大门是一个木框夹草席定做的,开关都挺费劲,起着聋子的耳朵摆设作用。% n1 c7 W: T2 q
* x/ D5 R& m: }" r6 g& H
有一次半夜连队紧急集合,一个女兵在黑暗里伸手抓起背包带,可那背包带"噌"的一下从手中溜跑了,一声尖叫后,这才缓过神,原来是条小蛇,如果不是紧急集合,这条小蛇会陪伴这个女兵一同入梦。到了夏季尤其是伏天,这里面就像蒸桑拿,一觉醒来,凉席上就是一个人印。湖北的冬天也格外冷,屋里生个小煤碳炉子取暖,也起不了太大作用。可就在这么个小院里,这么个小屋内,女兵们的笑声、歌声和打闹声时常不断!6 G3 z! V# B% f6 A+ m# u

: S9 ^- \( T) G* V
到老连队后,过的第一个节日是三八妇女节。"妇女节"?我们才多大呀,就过妇女节了,不过,连里给我们放了一天假,对于这种特殊优待,我们很高兴,尤其是午饭,我们比男兵还多了一道好吃的肉菜,看到男兵们眼馋的样子,我们好得意。这一天,关着小破门的小院里非常热闹,有看书的、有打扑克的、有下棋的、有给爸妈写信的、有拉二胡的、有跳象皮筋的……俨然一群女孩子。- _+ ^. c, W! @( O5 m" D
# u2 r% J% a/ K+ A. S
是的,那时的我们虽然穿上了军装,但还不完全像个军人,严格的说,我们那时只是一群穿了军装的女孩,有时也会做出让人脸红的事。记得一次我和刘彦、李爱平溜到汉江对面,无意中走进一片槡树林里,树上挂满了熟透了的槡椹,我们三边摘边吃,边笑边闹,蹦蹦跳跳穿梭在这片紫色的海洋里, 快乐无比,我们和小鸟打招呼,和槡树说话,和槡椹逗乐,像女王似的在林中为所欲为。突然一声吼"哪个?在那里做么子呀?!"。接着一阵急匆匆的脚步冲我们而来,"快跑!"刘彦边说边跑,我和李爱平紧跟其后,三人发疯似的一路狂奔到江边,江上的轮渡刚刚起程,没辙。再回头一看,哪有什么人影呀,我们三人像泻了气的皮球,一下子滩坐在江边的土地上,"你……"三人气喘嘘嘘几乎同时举起手指着对方,"哈哈哈……"对方就是镜子,你看我,我看她,每人都一样,满嘴一色的紫,都是槡椹惹的祸。回到连队,谁也不敢开口说话,悄悄地捧起一本书,低头装蒜,还好没人注意到我们。
( `  N; D$ H- \4 Q" I2 T/ a! S
& H1 P! p/ Q* D7 I6 u+ ~5 H
那时候,汉江水质良好,江边的水清澈见底。汉江边,曾留下许多女兵的足迹、身影与甜蜜。
$ j3 v2 `, y$ I/ {2 t0 y$ G: D% L* v0 `: `' d
一次,还是我和刘彦、李爱平三人溜到江边看舟桥连架浮桥,忽然发现从江的上游飘来一片片白花花的东西,近了仔细一看原来是刚死不久的鱼,上游不知在干啥,把这些大大小小的鱼炸的死的死,晕的晕。我们三个颇有兴趣的捞了一条又一条,正在兴头上,听到文书一声喊:李爱平、刘彦、刘吉英马上回连部去。糟了,接下来我们被连长很训了一顿。"连长刚才说啥了?","光想那些鱼了,谁知道他说啥了。"事后说起来,哈哈哈,一阵大笑,原来那天我们三谁也没带耳朵去连部。
9 ~4 O4 k  j1 f% x, A( |! q0 N$ X
3 J' f  Q% V* f$ O& @+ L  b
一次,连长带男兵和女兵打了一场篮球,连长不知被谁拌了一交,摔了个大马爬,等他起来,白色的背心上只有鼓起的肚腩那印了个大灰圈圈,全连上下一片轰笑,我心里那叫个解气!
, X8 S6 u9 O$ w& E% V/ V, f( M% y  X9 P- o& Y: M: ^
0 @% O# k& |& l5 Y
当兵一年后,就想着第二年当老兵,谁知72年偏就没招兵,楞是让我们多当了一年新兵。第二年春节一过,连长就说了,过几天连队将要迎来一批新兵,哈哈,终于要当老兵啦,看大家这么高兴,朵排长建议,每个女兵给新兵准备一个见面礼,经过讨论,大家觉得做个针线包最有意义。为了做好针线包,女兵们充分发挥想象力,搅尽脑汁,就想着把它做到极致。没有布,我们就用自己的旧军装,或者用自己的小手帕,记得我做的针线包,是用一块长方形加三角形的布料做面,里面再缝上三个正方形的布,每个正方形三边缝在长方形布料上,留下一边,就是三个小囗袋,然后折三折,在三角形处缝按扣时,因用力过猛,针一下子扎到左手中指的指尖上,一滴血珠,染在了即将做好的针线包上,这可怎么办呢,忽然,脑子有了灵感,用红线绣个五角星,不就齐了吗,嘿嘿,看着自己缝制的那个针线包,自我感觉良好,毕竟是自己一针一线缝制而成的,所以特有成就感。其他女兵做的也是五花八门,有卷筒式的,有口袋式的,有圆形的,有方形的,别说,还真耐看,个个都是艺术品。在迎接新兵大会上,连队隆重地举行了赠送仪式,看新兵们一个个神态庄严地向连长行个军礼后,用双手从连长手中接过针线包的时候,我的心还真有些小激动呢。送战友一个小小针线包,看起来很平常,但当过兵的人都知道,这传承的是,人民军队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体现的是,战友之间质朴无暇的纯真友情!
2 H2 K8 r& Z- F5 ?- n
3 r  [: Z8 b% l& B' u2 f
我们连队是个工厂性质的连队,有车、铣、铇、磨、镗、冲床,钳工、电工、锻造工、电焊、木模、炼钢、翻砂、热处理,冷热加工都有,各类 工种齐全。' H5 H2 U0 `4 t- T- v! v9 n4 j

- D' K1 n1 A4 y7 }. n# m" G4 j
周总理说过,铁道兵是工程部队性质,无论平时、战时、都是执行工程任务,路外,还可以担任修建公路、机场、码头的任务,每年工作220天。
1 \, L$ _6 w7 }  C* v( o( b% n: s' g, X" S9 _! j3 M' C, U
所以,我们一年除冬夏两季的短期军训外,绝大部分时间就是生产、加工汽车零部件。每天早操后,列队吃早饭,接下来换工作服,到各自的车间工作,午饭午休后,又是换工作服,上各自的车间工作,晚饭后,各班组织学习或全连集中学习或看电影等等集体活动,接下来,息灯,睡觉,……。日复一日,年复一年。
6 W# H8 ?+ Q- f/ L+ ^6 l3 }' C6 Z! P; ?1 b
这是前不久,我的朵丽英排长从李仲友老连长那里,寻来的几页珍藏品,这份泛黄的兵报记载着:在1978年的红五月,铁道兵科学技术大会胜利闭幕!从光荣榜上科技成果栏中,我看到了非常熟悉的字眼,铁道兵八九二〇一部队修理营化验室,其二项先进成果的名称是:布氏硬度计测试装置和电孤炼钢炉电极自动调节器。随之,我又再次从科技工作先进单位中,看到了久违的老连队:铁道兵八九二〇一部队修理营三连。之后,我努力地在二百四十二名科技工作先进个人拦中寻找二项先进成果的发明人,我的师傅、老兵罗炳成的名字,终无果。也难怪,早在大会召开的前几年,他就己经卸甲归田,回祖籍湖南邵阳了。% d2 _1 x$ M- h5 L+ V

" t; o4 v9 B8 K. w& z9 x
1978年,一连之长李仲友连长代替罗炳成参加会议,这是连长和代表们与华国锋主席的合影照,至今一直挂在连长家的墙上。
1 L- v' j0 d( v0 X) ]2 a4 v/ E0 c: {, x5 j
我到老连队不久,就和李爱平、刘彦一起分配到了化验室。当时化验室就罗炳成一位老兵,从他那张国字脸上炯炯有神的眼光中,我看到了他的喜悦,在之后的工作中,他不耐其烦地教我们如何操作,我体会到了他的用苦良心,他是真诚的愿意,把他所有的技术都传授给我们。
- D6 L9 q3 ^! q; @# s( Q' P* M1 l
1 z& S2 p# i" s" O8 N% x3 q

; D' A% K7 H7 ~. h( L最初,我并不理解,而且对他近似残酷的方式感到不爽,比如,单手摇三角烧杯,这个最基础的动作,他要求我们,右手持玻璃三角烧抔,10几厘米的杯口,对准试管滴嘴,摇晃时,杯口既要平稳,还不能离开滳嘴下滴范围且又不能触碰滴嘴,杯里的液体既要沿杯底旋转,又不能溅出,左手控制滴管开关,使滴管里的试剂,一小滴一小滴地滴入烧杯内,直至满足测试要求。单就这一项,我们反复练了无数次,练的我手腕生痛。他对工作环境卫生,要求十分苛刻,苛刻到了我以为他有洁癖。尤其是对微量元素分析天平,不能有一丝灰尘,也难怪,化验来样测试,都是以毫克微克来计算的。化验室酸性试剂多,师傅要求分析中所用的酸、氢氧化铵和过氧化氢等液体试剂,不仅要标明浓度,还要在名称后括号内写明其比重。如有特殊要求应予说明,要贮于棕色瓶中,或用时现配。需标定的标准溶液应在标准溶液名称及配制方法下面写出标定方法、标定份数。易燃、易爆、易灼、伤毒性大的试剂要特别注意安全使用,如氢氟酸、高氯酸、氰化物、苯、甲苯等。$ [4 s) y# c  g* c2 u. o
$ `, L) Q9 `7 I# J/ ~$ `) \
在师傅严格的教导下,我们很快撑握了基本操作,也都能在工作中独当一面了。师傅几乎把所以的精力都用在了改革创新上,化验室一共有三间房子,其中一间成了他做各种试验的地方,在那里总能留下他埋头于看图画图,手挫部件的身影。这两项获奖科技成果,就出自于这间陋室。前几天,我拨通了师傅的电话,说起这件事,电话那头的他,停顿了一下,紧接着就说,那都是过去的事,冒必要提起了,都是我喜欢做的事,就不管哪个得奖啰。听邵阳战友说,退伍后的他,一直都还在执着地做各种技新试验,虽然总是找不到市场推广,仍然我行我素,乐此不疲搞着自己热衷于一辈子的各种革新试验。相比之下,我实在是辜负了师傅的辛苦传教,退伍后,也曾为了保留本行,坐等了多半年时间,可不知为什么,那年钢厂不接收退伍兵,无奈之下,选择去了省第四劳改总队,那是个汽车制造厂,好在有个小小化验室,暂且保住了老本行。成家后,家住城东,我工作地在城北,上下班路上的辛苦着实让我感到无比疲惫,不久,省法院招人,我凭一纸好字,进了和丈夫对门的这个机关,一直干到退休。虽然改了行,但师傅处事认真,对人直率的品德,一直影响着我。感谢在我世界观初成时,巧遇罗炳成师傅!
9 }+ `% i/ D4 E+ s8 S% F0 [1 O3 ^. v5 _2 k
当年我们用的是一个0.5吨的小型电炉,基本上炼的是普通碳素钢。由于用的是电炉,用电负荷量大,所以我们都是在晚上开战。碳素钢内部元素的基本含量是:含碳量0.04~2%,含锰量1﹪以下,含硅量0.4﹪以下,磷、硫的含量一般在0.5﹪以下。炼钢就是根据所炼钢种的要求,把原料里的含碳量去除到规定范围,并使其它元素的含量减少或增加到规定范围的过程。这一过程基本上是一是炼钢炉个氧化还原过程,生铁中硫、磷这两种元素在一般情况下对钢是有害的,在炼钢过程中必须尽可能除去。当时这些工序,都是通过战友们的人工操作来完成的。比如添料时,他们手拿加料铁铲,依次排队在炉旁,当炉门打开瞬间,他们就一个跟着一个,用最快的速度跃身、加料、转身、撤离,看战友们的身影,好一幅跃身如下山猛虎,转身似出海蛟龙的生动写照。
' \: B& G- T: b# z% `* L
- u. {! ?- n2 y# k
如赶上盛夏,战友们大汗淋淋,工装都可以拧出水来。要是在隆冬,夜晚零下十几度的气温,冷风习习,四处透风的车间干打垒的外墙上会附着一层薄冰,可车间内炉前操作的战友们, 个个头上都顶着一团热气,汗水很快打湿了工装,在停下操作空闲时,湿透的衣服贴在身上,又会觉得非常冷。在炉前负责搅拌的战友,他们的脸会被钢水烤的通红,每每一炉钢出炉收工后的第二天,有的人脸蛋上还会脱掉一层皮!整个炼钢过程程序严谨,如何使各种元素达到要求,我们的炉前化验还是很重要的。化验室的基本分工是:刘彦侧重碳含量的化验,李爱萍侧重锰含量的化验,我侧重硅含量的化验,平时钢铁原材料的化验没有时间限制,可炼钢时不行,即要求化验速度快,还要求化验结果准。由于师傅罗炳成对我们平时的基本工训练抓得紧,加上我们三个都还聪明,技术掌握的很快,时间不长,我们就都能在炉前化验上独挡一面了。炼钢班的朱师傅也很有经验,他会在出钢前,取出一小勺钢液,看蹦溅的火花,再结合着我们的各项化验结果,来判断是否该不该出钢。反正,我们的炼钢质量都有保证,记忆中没有出过废钢水。出钢时,负责抬钢包去浇注的战友,特别要倍加小心,因为那是上千度的钢水呀,一但倾斜,后果可想而知!出钢之后,我们可以吃上炊事班为我们做的加班饭,赶上锻工班加班,我们还可以痛痛快快地洗个热水澡,再回宿舍睡觉,第二天我们还可以睡个懒觉,不用出早操,嘿嘿,感觉特好!总盼着多炼钢炼好钢呢!
9 E6 T. H1 @3 ]" ~8 L" W% |很可惜,女兵们的工作照少之又少灬
  _. {" v# N. I( ^. |! ^5 `- v* v' z* L9 J, U/ n) M
1974年夏季,女兵军服变更,由原来的有檐帽改为无檐帽,夏装改为裙服。戴惯了有檐帽,改戴无檐的,怎么戴怎么别扭,怎么看怎么象个做面包的大师傳,还有那个裙子,穿上后露着大半截腿,又没有丝袜,脚上再配上个布鞋,很不顺眼,正当我们还没有足够的勇气穿戴出去时,连里传来要求女兵着新式军服集合的命令,连首长们真够可以的,让女兵们集体亮相⋯⋯那天,全连男兵们的眼珠子就像聚光灯似的,一起射向女兵队伍,而我们女兵呢,大都涨红着脸,低着头,怎么站怎么别扭。(这张照片是借来的). M2 ^2 v* L) \' t* P" x' h

. D3 h( x5 e4 U2 F" k& b
连首长们很重视每年一度的实弹演习,在这之前,非常严格地集训我们女兵,就怕在实弹演练中出故障。( H8 Y3 n! ^; D- D) R

6 X7 O8 p! X* r% a3 T2 C
不曾想,还是在一次投手榴弹的演练中出了差。
' F. K0 }+ G* j7 \& G' e
# a, l1 n( A1 k2 m; k$ ]
记得那天,秋高气爽,蓝蓝的天空上飘着一丝丝白云。我们全连列队来到实弹演练现场。这是一块长方形,四周环山的小开阔地,小山顶上红旗随风飘扬,显得生机勃勃。掩体修在东边,地面上向西依次画着10米、20米、30米、40米的白线条。3 c$ N( `8 O& F6 C- Y" |# J+ |  _

( p" |0 g# h3 \
当天的实弹考核,由罗开朝指导员指挥坐阵,一排长苏全体、女兵排朵排长、文书和一位湖南兵,分别负责发放手榴弹、查报和记录投弹成绩。+ l& v7 I2 g- m9 e

/ [* i8 `# t) M! V) W
苏排长把掩体修整了一下,让"战壕"变得宽敞一些,几箱手榴弹整整齐齐摆放在战壕的左边,文书马永兴在战壕的右前方土埂上挖了一个壁洞,挺帅的一个小伙子折叠式的曲坐在狭窄的壁洞里,把自己保护起来,记录簿放在大腿上。朵排长站在文书前面。" t1 r, M; N# B* r, J

. V9 S- j  W8 ]- o3 d4 B1 X
我们在南边山上待命,轮到我们班了,我就趴在山头上,这样可以看到下面的情况,心里想着快该叫到我了,只见我前面的那个女兵,她接过苏排长递过来的手榴弹,拧开后盖,小心翼翼地把牵引环套在右手的小拇指上,手榴弹的正确握姿应当为:四指卷握,小指弯曲于木柄末端,拇指压于食指或拇指与食指相接,这位女兵许是想投的远一点,把手榴弹的未端移到中指和无名指之间了,当听到投掷口令后,她右臂使劲往后一抡,还没等抡起来,手榴弹不知何故,被她甩落在了身后,拉了弦的手榴弹,发疯似的"呲呲呲"冒着白烟,在地面上旋转,我的心一下子提到嗓子眼,这时,只见苏排长迅速将罗指导员和这位女兵拽到战壕后面,而朵排长还呆呆的楞在那里,就在同一个时间里,那个湖南兵从战壕里纵身一跃,伸手去抓地上那枚冒着烟的手榴弹,因为它是旋转的,第一次没抓着,第二次才抓着,他顺势迅速往前投,"轰"的一声,这枚手榴弹没等落地,就在前方的空中爆炸了,一次流血事件在一瞬间,被这个湖南兵制止了,他叫王梅春,是湖南邵阳籍68年入伍的老兵。每每回忆,脑海中就象过电影似的,一幕一幕清晰地凸显在眼前。
5 n& m1 B; j: x9 s
$ J. h* z: C" T7 ~
回来以后,大家都以为连里会给他报请大功的,可最终只给他立了个三等功。不知为啥,不久,他就被紧急安排退伍回湖南了。: I: t  X* j/ N

  A0 u( y6 C3 ]9 J  p
如果当时手榴弹在他手上爆炸,如果他当时壮烈了,那么一定会给他冠予英雄称号,如果当时他不跳出掩体,不去完成那一系列的举动,与他没有一点责任,他也不会有任何危险,但平平常常的他却这样去做了,而且事后也没有一点炫耀的意思,还是那样的平平常常,还是那样的一般般,可他在我心中在大家的心中,形象变得很高大,我挺敬重他,至今难以忘怀。) x! F3 [+ S: g, E
2 X' q6 ]0 q3 {, ?
伟英说,这是她参加师后勤部射击比赛时,不知谁给照的,在比赛中她拿了个第一名,后又参加师射击比赛,又拿了个第二名。棒棒的!
) P4 X4 t! _# {! p
2 d& r$ H8 S" G( {" o. J

5 m4 Q6 A9 q+ G经过层层选拔,刘彦参加了铁道兵运动会,在射击比赛中获得铁道兵半自动步枪第一名的好成绩,后来由兵部挑选出来,在石家庄铁道兵学院进行了为期半年的参赛训练。训练非常苦,之后,她代表铁道兵一名半自动步枪射击运动员,参加了1975年5月11~25日在北京举行的第三届解放军运动会。为三连、为铁一师、为铁道兵争了光!
) V3 ~8 {* H7 Y& C
: d# {: Q0 I7 B% b1 A: }
女兵中,有各种特长的很多,比如米新华、李友佳的乒乓球,宋杰、郑祝梅的蓝球,肖翠萍的羽毛球,她们分别代表三连参加过比赛。
9 T0 I  h8 U5 f. ]  S: P1 u, z# g
连里也常组织一些趣味娱乐比赛,记得一次春节扑克大赛,经过几番角逐淘汰,我排徐敏、余剑闯入决赛,在众多战友们的围观呐喊期待中,天助好运,她俩最终得冠!; K/ _& }; p( S/ _6 I+ N0 K- V

/ v4 V% ^5 m, }7 Q4 k4 [; X) G
一般过了"五一"劳动节,光化的气温就会陡然升高,在干热风的炙烤下,麦子很快就成熟了,城边随处可见黄的麦秸秆,饱满的麦穗在风里摇曳着身姿,渲染着夏的火辣。麦子抢收也就在这时开始了。那个时候没有联合收割机,收麦全靠人工操作。五月的天,象猴子脸一样,说变就变,要赶在雨季之前把麦子收回仓,必须抓紧时间抢收。每年这时,连里会组织大家,到城乡结合部的地方帮助老乡们抢收麦子。这是一项非常累的任务。女兵们和男兵们一起头顶烈日,在麦田里比赛,每个人的脸上、鼻孔里、耳朵里全是麦叶上扬起的尘土,汗水流过,都成了花猫脸,麦芒划的胳膊上左一条右一条的血印,但为了赶时间,大家全然不顾,依旧一镰一镰的割、一步一步的向前挪,老乡们看了直夸,当兵的干活就是卖力,割得真快!  U+ ]% M" x5 K" V

6 q7 V6 t! W* _% b" Z
等收工回来之后,个个累的蹲下腿疼、弯下腰痛,连饭都不愿意吃,有的像中暑一样直呕吐。
) }" Y7 v0 C3 b1 n* o& |
& Q- P- R: @: t' t
在连队吃了不少苦,最让人难忘的是每年三伏天的那几天军训。湖北的伏天闷热,不活动都一身汗,可我们还要穿上军装,头顶火辣辣的骄阳,脚踏滚烫烫的大地,操练着非常枯噪的立定,稍息,向左转,向右转,向后转,齐步走,正步走,跑步走……一天下来,嗓子冒烟头发蒙,军装湿了干,干了湿,白花花的汗碱大圈小圈画了一后背。但我们知道,训练就意味着疲劳、痛苦、枯燥、烦闷,我们更知道,自己已经是个兵了,为了红五星红领章,为了拥有军人钢铁般的意志,必须得坚持练下去。功夫不负有心人,在一次营部组织的队列表演比赛中,我们女兵排队列表演取得了第一名的好成绩。/ Y; r% s3 l% u  J7 n
8 W8 g3 e7 D  r3 U
到了野营拉练目的地,朵排长不顾一路疲倦,在休息间隙,还组织女兵们学习党的第十次代表大会文件。
+ K9 Z  _% j1 e" J9 U  D
$ B) k  c( G3 W( O; O3 B6 @
还有另一种难忘的苦就是站夜岗。连队分生活区和工作区,夜岗是大门一个固定岗,工作区一个固定岗,再一个是流动岗。我最怕站工作区的那个固定岗,那么大个厂区,就你自己一人站在那里,心里别提多紧张了。我们的朵排长就常常被站夜岗的女兵叫醒。记得有一天凌晨四点多,有位站岗的女兵急匆匆地跑回女兵排,把正在熟睡的她叫醒,说连队大门向左转的城墙上有情况,(连队这个城墙,是旧县城留下来的一段土城墙,墙高近二米,墙宽四米左右,因长年无人照料,城墙上长滿了杂草和一些小树),象是有人从那翻墙而过,可一会又不见了踪影。朵排长赶紧穿上衣服,跟着这位女兵去查看,结果也没看到什么,排长就回来了,这位女兵换岗时,把这个情况交给下一班岗,这一班岗的女兵非常紧张,就又回来叫醒朵排长,那天夜幕下的营区,黑漆漆的,黑的只看到营房的轮廓,静悄悄的,静的只听见两人急促的呼吸,突然有一个黑影掠过眼帘,她们两人心里直发毛,屏住呼吸,端起手中枪,猫着腰,目不转睛死死盯着那个身影,一会那个身影又消失不见了。在极度紧张状态下,朵排长一直握着上了子弹的五四手枪,却没让女兵步枪子弹上膛,她怕她的战士枪走了火!她陪站岗的女兵一直颤颤惊惊到了天亮,后来才知道,原来是一位职工师傅起夜没去厕所,直接爬上城墙方便去了。你说这叫什么事,把朵排长和我们的女兵折腾的!总之,这个夜岗,实在是让我们女兵站的好痛苦,那一小时,真得是好难熬好难熬呀!* o; R6 G" {+ b" Y9 R
( Q& W( y# s: z. D
经期的女人是不易做剧烈运动的,可这时的女兵们照样得齐步走、盖房子、当小工、和泥、搬砖、卸车、站岗,赶上啥就干啥。男兵们干的活我们全干,男兵们干不好的活我们也能把它干好。谁让我们要强呢,结果很多女兵来例假时,都落了个肚子坠胀、腰疼痛的毛病。. J. U, _3 e0 ]) Z7 C
# F8 L1 V4 b! Z- Q
9 B% R5 l7 T7 d! s
在工作中,也时常出现一些小故障,车工车间常常有飞溅的钢屑,跳到女兵的脸上胳膊上手上留下痕迹。记得有一次,刘彦在车工车间观看车工操作时,一块车红的钢屑突然飞溅到她的一只眼睛的上眼皮上,等把它扒掉时,上眼皮那块己被烫的红肿起泡,等过几天掉痂后,呵呵,单眼皮变成了双眼皮,我开玩笑的说,再把那只也烫了吧,上哪找这免费美容。她连连摇头:别介,我可不想再遭罪。铣工车间,一位女兵在铣螺旋棒时,突然脚底一滑,一只手的食指正巧落在铣刀上,半个指甲盖的部分被削掉,鲜血直流,十指连心呀!高艳霞,当时如果再深一点,就够评伤残等级啦,是不是?6 T2 K" O* b- t# @$ s
+ e. h( H9 q; }6 E, ]" L
一天傍晚,刚吃过晚饭,女兵们在小院里,有的看书,有的洗衣服,都在忙着做自己的事情。突然听到一声吼:"四排长,派人出来卸车啦"。原来是值班排长站在女兵小院门口喊着。"哦,知道了"。"女兵们,运货的车来了,轮咱们排去卸,谁跟我一起去呀?""我去""我也去"好几个刚洗澡回来的女兵也争先恐后的向排长报名。排长说:"不用争,一班去5个人就可以,去多了也使不上劲。"这次是卸煤炭,满满的一卡车黑色煤炭,要把它卸在工地上,十几个女兵扛着铁锹,来到卡车前,有几个女兵麻利地爬上车箱,打开后车厢档板,一锹一锹往下铲,其他几个女兵在车下,把铲下车的煤炭装在筐里,抬到翻砂班车间里。黑糊糊的煤炭粉沫直往鼻孔里钻,往脸上贴,等卸完车,女兵们个个像个黑包公。; r" z) o! c! f' j& \& I3 Y; C, r

  H9 o6 H5 i: }% i; X& ^
"四排长,派你的兵⋯"这种声音隔段时间就会来一次。"四排长,派你的兵去杀鸡啦"这不,值班排长又喊起来了。每年八一建军节前,连里为了给大家改善生活,,就让司务长买来不少的活鸡,各排就得派人去帮厨。"知道了""哇,这活也让我们去"女兵虽然十万个不情愿,可也不能不去呀,只好硬着头皮奔赴杀鸡现场。各排都派来了"屠夫",那个血腥场面真是让我们望而却步。那次是我第一次派去干这个差事,当我抓起一只鸡,用刀往鸡脖子一划,一松手,这只鸡拍打着翅膀,歪着脖子滴着血,连跑带颠的乱转起来。一个男兵赶紧跑过去,抓起这鸡补了一刀,才算了事,之后说了一句,"过来,学着点",只见他从铁笼子里抓起一只鸡,左手抓着两个鸡翅膀,右手把鸡头往两个翅膀中央一放递到左手上,然后在鸡脖子上"噌噌噌"拔掉一些毛,再拿起刀往那一划,把鸡竖起来,鸡血立马流了出来,等不流血了,把鸡头往一侧翅膀下一别,"看到了吗,就这么简单",噢,好麻利呀,我有点傻了,"别站着不动呀,那么多鸡还等着处理呢。",有啥呀,不就这两下子嘛,怂包咱可不当,瞧好吧,我学着他的样子,一只,二只,三只⋯练起来!完成任务回到宿舍,半天才缓过神来,瞅着还带着腥味的双手,妈呀,这还是我的吗!
7 n" ]% T* r6 F$ |% K: c# s8 Y0 G% p/ Z0 _* z& m  h

( k, P6 X6 K6 r% }+ E& c) E/ w
0 K- L; K6 \! ^! ~0 @, B

评分

参与人数 3经验 +90 津贴 +120 收起 理由
我做主 + 30 谢谢发表精彩内容,论坛有您真好!
秋日诗语 + 40 + 40 谢谢发表精彩内容,论坛有您真好!
周悠时光 + 50 + 50 谢谢发表精彩内容,论坛有您真好!

查看全部评分

 成长值: 18670

发表于 2024-9-8 07:05:03 | 显示全部楼层
感谢分享:[陈年旧事] 难忘军旅!女兵连的故事。老连队在光化县城西南角,营房建在一道挺高的防洪堤坝上的马路边,一条宽阔的汉江从堤坝下流过。这是连队大门口,上面安了个像天安门似的城门楼,两边的土城墙,不知是哪个朝代留下的,连队就地取材,成了营区的围墙,挺有时代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成长值: 18670

发表于 2024-9-8 07:36:13 | 显示全部楼层
女兵连的故事,谢谢分享~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成长值: 18655

发表于 2024-9-8 09:16:00 | 显示全部楼层
0 j; p  F5 ~) ?- \! E
女兵连的故事,谢谢分享~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已抛锚 成长值: 10065

发表于 2024-9-8 12:30:28 | 显示全部楼层
点赞.谢谢分享.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成长值: 18415

发表于 2024-9-8 18:51:45 | 显示全部楼层
学习一下,感谢分享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4-9-8 21:46:52 | 显示全部楼层
感谢分享,周日快乐!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4-10-22 16:33:56 | 显示全部楼层
女兵连的故事,谢谢分享~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