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1993年10月28日,中央军委副主席张震收到一份报告,这报告是南京五个退休老干部写的。这五个老干部在南京军区很有声望,他们写的是一封求助信,信里希望中央为粟裕平反呢。
张震稍微思考了一下,他先是把这份报告悄悄藏起来,没对外公开。然后呢,他一个人去打听那五位退休老干部的名声。这一打听才知道,这几位老干部一辈子都很节俭,德高望重的。现在为了粟裕,他们都愿意拿自己一辈子的声誉作担保,这事儿可把张震感动坏了,他也觉得这个时候确实是时候了。
再往前想,粟裕对自己有知遇之恩呢。想到这儿,张震马上就召开了会议,把粟裕的事情又一次公开出来。中央军委的成员经过一致讨论后,通过了给粟裕平反的提案。
粟裕蒙冤受辱了三十年,到现在总算是清白了。那粟裕当年到底是为啥被批判的呢?他和张震又有啥关系呢?
【三件事惹怒彭老总】
1949年国民党逃往台湾,蒋介石一直念念不忘反攻大陆。就在这时,朝鲜战争爆发了,我国志愿军开赴朝鲜战场作战。蒋介石就想趁机从东南方向钻空子,像见缝插针一样登陆大陆。
蒋介石本想着和美国南北夹击新中国,让新中国衰败下去呢,可他没想到啊,我党带着人民群众一次次取得伟大胜利,结果都到1954年了,蒋介石原来的计划还是没能施行。
所以,我国志愿军在朝鲜战争结束后,打算把矛头指向老是骚扰华东沿海岛屿的国民党。
1955年2月底到3月初的时候,粟裕带着海、空军的领导,在南京商量福建东华沿海岛屿作战的事儿。当时还制定了把解放马祖列岛当作军事斗争目标的计划,粟裕信心满满地说,肯定用不了一年就能解放马祖列岛。
6月的时候,粟裕和陈赓一同把全面逐岛攻击的部署工作做好了。远在中央的彭德怀老总这个时候才晓得这件事,他特别吃惊,赶到南京后就去问粟裕和陈赓,这才知道他们打算对马祖的三个岛屿发起全面进攻。
朝鲜战争刚结束那会儿,咱们国家军备还不齐全呢。要是一下子全面进攻马祖列岛的话,那后果可就严重了。这事儿把彭老总气得不轻,他生气地指责粟裕考虑得不够周全。粟裕觉得很委屈,解释说:“这只是全面做准备,不是要全面进攻啊。”
但彭老总觉得,不管这消息是真的还是假的,中央和毛主席都已经知道他们要全面进攻马祖列岛这件事了,这已经是改变不了的事实了,粟裕不管怎么反驳都脱不了干系,更不能越权行事!
你权力再大,还能大得过国防部吗?
彭德怀批评了粟裕,最后粟裕也只好不太情愿地撤回命令。
可事情没这么简单。1957年的时候,中苏正处在蜜月期呢,粟裕代表中方去苏联访问。但见面的时候,粟裕没通知其他中央代表,也没向中央汇报,就跟苏联的总长提出,想让他们提供国防部等的职责书来参考。
粟裕本来觉得,在我国建国初期的时候,国防部有很多职责,部门划分也不明确,在职责惩处方面也没有什么能参照的。他就想参考苏联国防部的分工和职责划分的情况,来构建我国的国防部。
粟裕这么做又一次触犯了中央纪律。他没经过国防部批准,就私自向外国军队索要重要资料情报。要是苏联以后拿这个当把柄,责任可就大了,对新中国也会有特别恶劣的影响。
粟裕又一次受到了中央的批评,这让他有口难辩。实际上,粟裕的这种性格是因为他长期南征北战形成的。在土地革命和抗日战争的时候,粟裕一直在积攒作战经验,到了解放战争时期,粟裕才开始崭露头角,最后成为了大将。
在这个过程里,要想赢得胜利,就可以遵循“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这一理念,这也造就了粟裕灵活作战的风格。
但在战争年代,这种习惯可以说是灵活不僵化的。可在成建制的社会体系里,粟裕的性格和习惯就很容易引发争议。他担任总参谋长,职位很高,要是带头破坏规则,下面的人跟着学,肯定会让国家社会陷入混乱。
粟裕的初心是好的,可到了这个时候,他还没发觉自己已经首先违反了规则。
一直到1957年年底,粟裕的问题被彻底揭露出来。
当时中央看到局势稳定了,就打算分批把在朝鲜战场上的志愿军撤回来。粟裕提的方案呢,也被中央批准了。但到了2月的时候,粟裕下命令了,让志愿军的五个作战单位一块儿回国。粟裕本来的想法就是想快点撤兵,这样能集中兵力,保障国防安全。
但他之前并没有向中央提出申请,国防部也没批准。粟裕又一次越权做了这个决定,这让彭德怀实在受不了了,就又一次来找粟裕:
你一个总参谋长,没那么大权力去调动大规模作战部队,你现在的这个决定,会产生很严重的后果!
粟裕很单纯,就算他把事情的缘由说出来了,可既然违反了规定就得被批判。粟裕心里满是委屈,但中央也得让粟裕吸取教训,让他反省自己。所以中央批判粟裕有“极端个人主义精神”,这也使得粟裕后来只能退居二线了。
1993年,中央军委副主席张震得知粟裕有平反的机会,他高兴得像个孩子似的,赶忙把这个消息告诉了粟裕的家人。那张震和粟裕之间有啥关系呢?粟裕对新中国都作出了哪些贡献呢?
【相见如故】
1914年,张震在湖北平安县出生,16岁就加入了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就在同一年的10月,他成为了一名正式的共产党员。
土地革命那时候,张震还是个少年呢。可他打仗的时候总是带头往前冲。国民党搞“围剿”的时候,他特别勇猛刚毅,就这么着负了两次伤。这些伤留下的疤就跟他的功勋章似的。再后来长征的时候,他又参加了“四渡赤水”之类的战斗。
这些事情变成了张震的阅历,到抗日战争的时候,张震当上了八路军驻晋的总参谋长,跟阎锡山的部队一块打仗,建立起了抗日统一战线。
之后他走进群众里,组建抗日武装力量。在打游击战的时候,他把当地的土匪给收服了,说服这些土匪加入队伍一起抗日,这就做到了团结一切能团结的力量。
后来由于作战勇敢,把日军的飞机给击落了,还建立了豫苏皖边区抗日民主根据地,写了不少抗日思想和理论方面的东西,让本地老百姓团结起来,积极抗击敌人,给中原抗日战场贡献很大。
张震在抗日战争时期表现很出色,所以1946年就被调到华中野战区,成了第九纵队司令员粟裕身边的一员大将。
张震老早就听说过粟裕的大名,粟裕可是跟着叶挺军团参加过南昌起义的呢。1938年3月,粟裕还带着游击队到皖南去了,到了4月就组建了新四军的先遣支队。
那时候战争形势特别凶险,日本人在战场上出动了飞机大炮,想把打游击的战士们都轰平。所以负责侦察的先遣支队就相当于把脑袋别在裤腰带上,不但得获取日寇的一手资料,而且随时都有丧命的危险。
但粟裕不但圆满完成了任务,还在6月带着部队去南京、镇江等地把铁道给破坏了,这样日寇的物资军备就送不到前线了,成功挡住了日寇继续往前推进的脚步。
之后粟裕带着先遣支队去伏击日军,一下子就把日寇的少佐和他手下的官兵都给歼灭了。这种以小胜大的壮举,让粟裕在军中出了名。
后来打抗日战争的时候,粟裕老是打这种以小胜大的仗,还老能打赢。到了1940年,粟裕手底下的新四军已经有7000多人了。这时候国民党里有顽固派和投降派,他们居然回过头来攻打一直坚持抗日的新四军。
粟裕面对危险毫不害怕,带着大家和国民党正面杠上了,就这么7000人又一次以少胜多,消灭了国民党1万多人,还缴获了好多枪支弹药呢。在粟裕的带领下,苏北抗日根据地就这么建起来了,华中抗战也有了新面貌。
后来在1944年的1、2月的时候,粟裕把兵力集中起来,开展了春季攻势作战。这一仗把粟裕的军事才能展现得淋漓尽致。他运用了对日寇“避实就虚,拣软柿子捏”的办法,想法子声东击西,一下子就把日伪军的作战计划给打乱了。
粟裕打法很灵活,在他这种打法下,日寇和伪军不断往后退。最后粟裕带着新四军解放了差不多三千平方公里的国土。粟裕的部队所到之处,日寇根本没地方躲。就说车桥战役吧,日寇哪还有以前那种嚣张劲儿,被粟裕强攻之后,就只能举白旗投降了。
到这个时候,粟裕消灭的日寇和伪军加起来超过了一千人,还炸掉了日寇和伪军好多处碉堡。接着粟裕乘胜接着打,打得日寇没处可逃,最后消灭了两万多日伪军。在粟裕的带领下,这就为我国打赢抗日战争奠定了基础。
于是,当张震知道自己到了粟裕麾下的时候,心里特别激动。在张震的想象里,粟裕得是身高八尺,长得特别威猛,眼睛像铜铃一样。结果张震头一回见粟裕的时候就愣住了,一张娃娃脸,还带着亲切的笑容,这真的是威风凛凛的粟裕吗?
粟裕见到张震之后,也大踏步地走了过来,一把就抓住了正发愣的张震的手,说道:“我知道你,你在抗日战场上表现可真棒!”
张震听到这话觉得受之有愧,和粟裕比起来,他做的那些贡献真是差得远了。但粟裕却没当回事儿,只是说:“咱们都是为了解放人民、新中国,哪有什么大功小功的,后面的任务更难了,你有没有信心?”
粟裕十分和蔼可亲,这让张震心里受到很大震撼。他一下子振作起来,挺起胸膛,铿铿有力地回答:“我肯定能完成任务,决不会让您失望!”
粟裕和张震后来又有着怎样的不解之缘?张震为啥对粟裕老是念念不忘呢?
【知遇之恩】
张震到粟裕的队伍里后,天天起早摸黑的,和粟裕一块儿谋划作战部署。一直到1948年3月,粟裕给了张震很重要的任务,让他当上了华东野战军第1兵团参谋长、华东野战军副参谋长。
这可把张震惊到了,心里觉得受宠若惊呢。这时候粟裕就拍了拍他的肩膀,很诚恳地对他说:“记着啊,别分什么小功大功的,咱们的目标就是解放全中国,把自己的劲儿都使出来,好好打仗!”
粟裕的话让张震备受鼓舞。张震头一回指挥这么多部队作战,压力特别大,不过他把协助粟裕并创造性地达成粟裕的意图当作自己的使命。
于是,为了更好地协助粟裕,张震定下先打开封、再歼援敌的策略。先顺利渡过黄河,朝着淮阳方向行进,以吸引敌军注意,然后兵分两路,在陇海路两端歼灭敌军。
就这样,他们前前后后制定了不少方案。在张震的配合下,粟裕最终打赢了豫东战役,而且是大胜。这一仗,我军一共歼灭了国民党军9万多人呢。这可不得了,中原地区原本处于劣势,这下被改变了,华东战区的局面也被扭转过来了,还推动了解放战争战略决战向前发展了。
11月淮海战役的时候,粟裕提出了一个逐步把国民党军主力歼灭的计划,张震对此特别赞成。
于是,几个人一块儿联名向毛主席提出申请。毛主席真就批准了他们的建议。这个建议呢,虽说可能会让淮海战役的规模变大,可也能很好地拦住敌军逃跑,还能尽量减少战争造成的损失,而且能让战线不断往南推进呢。
所以在1949年3月的时候,有粟裕在,再加上张震的配合,淮海战役最后打赢了。这可把张震激动得不行,他把粟裕交代的任务完成了,也没让粟裕失望。
战争的时候,他俩通力合作,感情特别深。建国以后,两人的交情越来越好了。所以粟裕被批判的时候,张震也为粟裕觉得不公平。
好在粟裕只是被调到二线去了。到了六十年代,国家处于敏感时期,张震受到牵连,结果他在中央的名望一下子就跌下去了。
当时张震觉得人生没希望了,好几次都想走极端,幸亏都被人救了。但就算这样,那些污蔑他的人还是不想放过他,眼看张震生命垂危的时候,一个电话打过来,张震就得到了保护和安置。
这个电话是粟裕打来的。
他知道张震的情况以后,马上通知许世友,叫许世友不管用啥法子都得保护好张震。
就是因为粟裕出来维护,张震的状况才缓和了一些。张震特别感激粟裕,把粟裕的恩情牢牢地记在心里。
好在1970年12月的时候,张震恢复职务了,当上了武汉军区的副司令。他一直把粟裕当年被批判的事放在心上呢,后来就经常去看望粟裕。
粟裕晚年身体欠佳,由于常年打仗,身体有了各种僵化的情况,还耳背。
但每次张震来探望的时候,粟裕总是不太高兴。有一天,他强撑着生病的身体,对张震讲道:
我晓得你是好意来看我,可你现在地位高啊,担着咱们中国的安危呢。你最该做的是谋划未来战争的防御,别操心我了。
那时候张震都当上中央军委副主席了,他心里明白粟裕满怀着对国家和人民的热爱。但是看着老首长的身体一天比一天差,张震心里特别担心。
一直到1984年2月,在那个冷冷清清的冬天,名将粟裕突然就去世了,可张震还是没能为粟裕平反。
老天不负苦心人啊,1993年10月28日的时候,张震终于盼来了机会。这个机会就是南京五个退休老干部写的报告,他们想要为粟裕平反。
这可把张震高兴坏了:“时机真的已经到了。”
粟裕虽然已经去世了,但他(此处需明确“他”指代的对象,原文有指代不明的问题)一定要让粟裕身后留名。
于是,在张震的努力推动下,粟裕当年被强加的“极端个人主义”的帽子终于被彻底摘掉了,粟裕的名声也因此得到了挽救。
后来啊,张震可没让粟裕失望,他在军委副主席的岗位上踏踏实实地工作呢。不过呢,他也经常想念当年跟粟裕一起作战的日子。
粟裕虽说被平反了,可多年的负面影响让粟裕一直得不到正面宣传。所以在1994年12月25日的时候,张震带着刘华清一块儿发表了《追忆粟裕同志》这篇文章。
文章详细记载了粟裕对新中国作出的贡献,还有张震对粟裕个人人品的敬重,以及对他的追悼和怀念之情。
张震和粟裕之间的同袍情谊特别让人动容,这也提醒着我们,不管什么事都得公平公正地去看待。
特别是对待历史的时候,咱们得从多个角度、多个维度去分析判断,这样才能有更客观的认识。像这样积极地积累沉淀,就能为社会和国家出一份力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