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谒金门·秋感 6 |$ M$ Y% v& {& h; y
【宋代】苏轼 今夜雨,断送一年残暑。 坐听潮声来别浦,明朝何处去。 3 r7 \1 D9 G! K. J1 V
孤负金尊绿醑,来岁今宵圆否。 酒醒梦回愁几许,夜阑还独语。 译文8 J7 u! h/ Q3 U
/ g9 l B7 F* h( d6 S# d a今夜一场秋雨,结束了一年的秋老虎。因为爱听那钱塘江的潮声,就来到了送友话别的江边。明天将奔向什么地方? 有负于金杯盛的美酒,明年的今晚还能相聚吗?酒醒梦醒还有多少愁?尽管夜深了,我一人还在自言自语。 * a0 t/ n. Z' R2 t
注释
' p+ D1 j7 s( g- G2 G9 {! A谒金门:词牌名。背景/ c" C1 i( c8 O5 f
此词约作于宋神宗熙宁六年(1073年)七月十五日,是时,东坡在杭州通守任上。与《谒金门·秋夜》一样,此词系东坡与人酬赠之作。
`4 j" L" F2 b) n" _: U- Y 赏析
7 y% R' B+ |" k0 k
- W L3 @) _2 x' V% {! _5 u/ R ]4 u词的上片,写秋夜雨后与友人听潮。“今夜雨”三字,如同电影的台词,明白地点出时间和自然气象。即使在江南,秋雨也难得。正是秋夜雨“断送”“残暑”,大自然顿时改变模样,词人顿时感到痛快,真是久热逢甘雨。再去会友的江边“听潮声”,将是潮声欢腾,人心甜润,人潮相印,颇有“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桔绿时”的韵味。然而,面对秋夜怡人的潮声,不得不思考“明朝何处去。”这是双关语。一是问明天再去什么地方欣赏自然景色,一是问日后他们的政治归宿是什么,能否再相会。此等句非常妙,起到了总上启下的连带作用。 词的下片,写秋夜雨后与友人饮别。有感于秋雨“断送”“残暑”而饮酒,饮酒也应是祝福秋雨“断送”“残暑”。 “孤负金尊绿醑,来岁今宵圆否。”开头两句,就承上转入感情交流中。古代文人,以酒为媒,以酒开心,是修身的一大法宝。“金尊绿醑”含道义,天长地久现真情。为了不负于秋雨和江潮,痛饮干杯。“来岁今宵圆否”便是文人的共同心愿,但愿一“圆”吧。“酒醒梦回愁几许,夜阑还独语”,借酒感秋,倾诉衷肠。酒醉必入梦,酒醒必梦醒。酒醒梦醒头脑醒,人生话题又面临。自然界的秋雨“断送'’“残暑”,可现实的“残暑”又不知何时“断送”,问君还有“愁几许”,恰是一江秋潮滚滚流,清尊断送秋。 现在,“夜阑”了,朋友走吧,酒中多少情,梦中多少诗,留给词人一人“独语”,“明朝何处去”等到“来岁今宵”再谈。 全词以秋雨“断送”“残暑”起兴,引发了词人政治上的“愁”感:“明朝何处去”“夜阑还独语”,一说明北宋社会禁锢较严,无有言论自由,二表示词人胸有不平,无处痛诉。
9 L3 p5 V$ l( }# c# N- z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