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转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查看: 62|回复: 7

【史海泛舟】萧克晚年评价林彪,大体中肯,却说林彪“不大容人,城府很深”

[复制链接]

 成长值: 18055

发表于 2024-11-1 01:00:0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微信登录

x

在我国近代史的辉煌篇章里,两位杰出的将帅,宛如两颗璀璨的明珠,于时空交汇之处应运而生。他们的人生履历充满革命烽火,性格坚韧不拔,同一年出生的他们,都曾在黄埔军校的殿堂里刻苦学习,共同见证那段历史的激荡变革。他们也曾并肩参加南昌起义,用血与火书写忠诚与担当。


林彪元帅与萧克上将,两位传奇人物,早在岁月的深处就已结下深厚的友谊。他们的缘分深厚到萧克曾两度担任林彪的智囊团成员,一路相随相助。


萧克晚年谈及对林彪的评价时,语重心长地提到:涉及政治的议题自有其深度和分量。


“林彪还在革命阵营时,我认为他政治上开朗,有军事指挥才能。同时也感到他有两个缺点,一是过分自尊,二是不大容人,性格上偏于沉默寡言,城府很深。”


他究竟为何会做出这样的评价?




1907年,萧克出生在湖南,与此同时,林彪则在湖北出生,两人这时相距甚远,并不相识。


萧克出生于一个文化底蕴深厚的家庭,虽然家庭经济状况因时代变迁而并不充裕,然而家中的文化氛围却像一座知识的殿堂,孕育了他饱读诗书的才华与气质。


在辉煌的1926年,萧克的卓越成绩为他赢得了进入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宪兵教练所的入场券。然而,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这家教练所后来融入了黄埔军校的大家庭。因此,从本质上讲,萧克也是黄埔军校的一份子,他在那里完成了他的学业,成为了那个时代的一颗耀眼之星。


不过这可能也是萧克和林彪之间为数不多的不同点之一。




林彪的父母本意是想要他在家乡谋一个教师职业,这样也能够照顾家中,平平淡淡地过完这一生。


不过当时的国家形势林彪在学习的过程中也有所了解,所以在这关键时刻,林彪说服了自己的父母,毅然决然地去为国家做一份贡献。


而后,在经过组织的批准之后,林彪南下广州,考入了黄埔军校第四期。


萧克和林彪的相识是在红军长征时期,当时两人虽然只是20出头的小伙子,但都已经加入了组织。




当时萧克和林彪分别在叶挺和朱德的手下,而两人的第一次见面和叶挺朱德也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


当时井冈山会师之后,叶挺和朱德两人正在叙旧,聊到部队中的良才时,两人突然发现他们的队伍中都有一个黄埔军校出生的小伙子,并且各方面的才能也是十分顶尖的。


叶挺和朱德口中的两人正是萧克和林彪,恰逢此时,萧克和林彪还都要找叶挺和朱德两人商议事情。


就这样,两人在叶挺和朱德的介绍下互相认识了对方,当时萧克一听说林彪和他是校友,立刻笑容满面的找林彪握手。


不过林彪的性格本就沉闷,面对萧克的热情也只是勉强微笑。




从此之后,两人就算是正式认识了,他们之间的联络也逐渐多了起来,不过一般都是萧克主动找到林彪,不仅仅是因为林彪的性格原因,更多的则是因为当时林彪的身体并不是太好,所以很少在井冈山走动。


当时部队中的资源非常稀缺,就连吃的粮食都要走几十里的路下山用扁担挑到山上。


当时萧克十分照顾林彪,他每次下山都会给林彪单独带上一点吃的,而林彪每次也都只是说一声谢谢。


而萧克和林彪的友谊在井冈山只是一个开始。




当时林彪的性格虽沉默寡言,但他的才华和军事才能是毋庸置疑的,年仅22岁的他就受到了上级领导的赏识。


1929年,红四军主力开始向赣南和闽西一带发展,而林彪就在这时候担任起了红四军一纵队的司令员,而萧克则被任命为他的参谋长。


其实这已经不是两人的第一次合作,因为林彪在部队中的表现一直都很优异,所以在这次任命之前的很长一段时间里,林彪一直都是萧克的顶头上司。


直到萧克晚年,对林彪的军事才能还是啧啧称奇,当年林彪指挥的一些漂亮战役,萧克全部都记忆犹新。




在1928年2月,朱德率领红军攻克了敌军严密防守的耒阳县城,可耒阳县城中的民团局长谭孜生在被赶出耒阳县城之后心生记恨。


但他也很明白,自己根本就不是朱德的对手,所以,谭孜生就开始在背地里搞小动作。


当时红军的气势正处在高涨的阶段,同时也在招收当时的爱国人士参加到红军当中。


而谭孜生在了解到这一状况之后,就命人在县城中四处散步谣言,试图通过舆论的方式来诋毁红军。


不仅如此,谭孜生还纠集了一众残兵败将,趁红军不注意,直接带人袭击了红军的后勤部队。




当时负责护送后勤部队的正式时任排长的林彪,他带着部队正行走在一片峡谷当中,就遇到了谭孜生的袭击。


虽然红军战士们训练有素,但后勤部队的火力有限,最终造成了后勤部队中20多名战士的牺牲,还有10几人深受重伤。


得知消息后,朱德的眼神瞬间凝重,他手中的水杯像被注入了力量般猛然砸在桌面上,震动力道强烈。随即,他果断下令,声音坚定如铁,要求立即召见林彪。


林彪到来之后,朱德并没有进行责怪,而是询问林彪有什么打算。


林彪的性格虽然沉闷,但他却是一个有担当的男人,面对自己的过错,他并没有推卸责任,而是紧握拳头说了一句话:“血债血偿!”




林彪说出这句话并不是凭借着一腔热血,而是在事情发生之后,他就已经开始谋划,并且心中已经有了一个成熟的计划。


当时林彪了解到,谭孜生和他的残兵败将正藏匿在耒阳县城外的三公庙中。


于是在几天后的清晨,林彪带领这一个连的战士悄无声息地走出耒阳县城,并在城外换上了国民党的衣服。


而后,林彪命令将士们高举国民党的旗帜,大摇大摆地向三公庙的方向走去。


没过多久,谭孜生所设置的哨兵就发现了他们,随即赶忙给谭孜生汇报。


而谭孜生一听说是国民党的军队,急忙丢下手中的工作出门迎接,并且在接待的过程中,还将自己的所作所为全部讲了出来,就像是一个向主人邀功的“奴隶”。


可他殊不知,现在站在他眼前的“国民党连长”,正是他所袭击的林彪。




林彪当时并没有露出什么痛恨的表情,而是顺着谭孜生的性格夸赞了一番他的“丰功伟绩”。


在酒足饭饱之后,谭孜生的警惕心逐渐消失殆尽,而就在这时,林彪直接从腰间拔出枪,而其他战士们也都端起了枪。


直到这时,谭孜生才反应过来,他想要掏枪反抗,但林彪岂会如他所愿。


随着谭孜生的丧生,他的残兵败将们也都一一缴械投降,林彪也算是给那些牺牲的兄弟们报仇雪恨。


从这件事就可以看出,林彪在发生这样的事情时,他仍旧没有失去理智,而是沉着冷静,用最小的代价取得最大的成果,而这也是萧克佩服他的原因。


不过在解放战争末期,一场战役的发生,却让萧克对林彪改变了看法。




林彪当时作为第四野战军的统帅,掌管着军队的决策大权。而原第四野战军的参谋长刘亚楼,在接到中央的指令后,被赋予了新的使命,离开了原有的岗位。他的离去,如同一位英勇的战士暂时告别战场,为了新的征程和使命,踏上新的征程之路。


这样一来,第四野战军的参谋长位置就空缺了下来,而这时上级领导就想到了萧克。


在经过组织研究讨论之后,决定让萧克填补上刘亚楼的位置,去和林彪搭班,接任参谋长的位置。


此时的林彪和萧克已经多年不曾见面,这次见面,两人都已经褪去了稚嫩的脸庞,取而代之的是坚毅的目光。


虽然林彪还是和以前一样不善言辞,但他脸上激动的表情就已经说明了一切。




刚刚步入领导位置的萧克,面临的第一场挑战便是一场硬仗,即备受瞩目的衡宝战役。这场战役对他来说,犹如一场严峻的试炼。


在这场关键战役中,林彪担任总指挥,以他的军事智慧运筹帷幄。他果断下令四野第十五军一三五师勇敢向敌人后方挺进,一路上密切保持联系,随时向他汇报位置与进展。


部队接到命令之后立即启程,战士们趁着夜色的遮掩,穿梭在山路当中。


不过随着在山区的深入,电台逐渐失去了信号,直接导致和司令部失去了联系。


在意识到问题之后,林彪曾多次向他们发去电报,要求他们停止前进,可奈何一三五师并没有接到命令,仍旧在不断地前进。


等到一三五师所携带的电台重获信号,将他们的位置报告给林彪时,林彪这才发现,一三五师此时已经处在了敌方身后。




随后,林彪直接改变原定计划,让一三五师迅速在原地阻击敌人,而他则命令其余部队向敌军发起猛烈的冲锋。


在战斗开始没多久之后,敌军就发现了一三五师的存在,随即直接撤出和其他部队的交锋,转头将主力对准了一三五师,意图先将他们吞并。


但一三五师早已做好了准备,在战斗开始之前就已经构建好了防御工事,所以面对敌方几倍的人数也丝毫不怕。


另一边,敌方在开始向一三五师进攻时,林彪就急忙命令部队前去增援。


等到敌方还没有将一三五师拿下,增援部队就已经赶到了战场,直接将对方的主力部队包围起来。


但尽管如此,这场战役还是打了整整三天。




战后落幕之际,林彪展现了一个令人费解的举动。这一行动,如同政治舞台上的转折,令萧克感知到他的深层变化。


当时衡宝战役刚刚结束,歼敌数量还未完全确定,但林彪却直接向党中央表示,将敌方第七军和四十六军的三十八师全部歼灭。


萧克得知这个消息之后,就立刻找到了林彪说道:“歼敌人数还未确定,你这么做不就是作假帐吗?”


然而林彪却并没有做出任何解释,甚至还表示战役是他指挥的,歼灭了多少敌人他自己心里清楚。


虽然此时萧克的心中还是有些不痛快,但他最终还是没有说什么。




不过因为这件事,萧克对林彪的印象发生了很大的改变,他认为林彪这么积极上报,就是为了彰显自己的才能。


虽然统计完成之后萧克发现,这场战役的歼敌人数比林彪上报的人数还要多上不少,但这仍旧没能改变林彪在他心中的印象。


在这场战役过后不久,萧克就被中央军委调到了别处,不过在临走之前,林彪特意为萧克和他的妻子送行。


在这特殊时期,林彪一反常态,言语变得极为丰富。这对于平时少言寡语的林彪而言,确实难能可贵。他的言谈举止仿佛在展示一种前所未有的情感和态度,令人瞩目。


从这件事中我们就可以清楚地感觉到,林彪对萧克这个老战友老同学还是十分尊重和敬爱的。




不过就在1949年6月,萧克和林彪在今后工作重点的理念上发生了一些争吵,萧克当时认为应该将重心放在城市上,而林彪却认为需要将重心放在农村上。


两人各执一词,争论了许久都没有结果,直到中央的意见传来,强调党和军队的重心都要放在城市上,这才让林彪放弃了自己的观念。


萧克在晚年回忆说,正是因为这件事,他们两人之间才产生了间隙,林彪对此事耿耿于怀。


不可否认的是,林彪在晚年队却做出了一些错事,但他对国家做出的贡献也不能忽略。


萧克上将对林彪的评论是非常中肯的,不掺杂任何的个人感情,而是实事求是地将自己的感受说了出来。




而聂荣臻在回忆录中也曾对林彪做出了评价,他和萧克一样,同样认为林彪虽然在晚年陷入了舆论,但也不能一棍子打死。


聂帅的意思很明确,就是不能将功劳和过错放在一起谈论,不能因为有过错,就完全否认他的功劳。


可见不仅是萧克,就连聂帅对林彪的评价也是相对中肯的,绝没有任何庇护或者落井下石的意思。





评分

参与人数 3经验 +80 津贴 +100 收起 理由
南坡居士 + 20 谢谢发表精彩内容,论坛有您真好!
淘气的中年人 + 40 + 40 感谢您为论坛的繁荣做出贡献!
地道云南人 + 40 + 40 感谢您为论坛的繁荣做出贡献!

查看全部评分

 成长值: 18805

发表于 2024-11-1 07:46:55 | 显示全部楼层
感谢分享:【史海泛舟】萧克晚年评价林彪,大体中肯,却说林彪“不大容人,城府很深”。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成长值: 18805

发表于 2024-11-1 07:46:57 | 显示全部楼层
感谢分享:【史海泛舟】萧克晚年评价林彪,大体中肯,却说林彪“不大容人,城府很深”。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4-11-1 08:13:37 军转网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分享。祝战友们天天快乐!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成长值: 15580

发表于 2024-11-1 09:32:40 | 显示全部楼层
学习了,谢谢分享。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成长值: 15255

发表于 2024-11-1 13:50:05 | 显示全部楼层
今天签到,幸福安康。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4-11-1 20:47:09 | 显示全部楼层
绝没有任何庇护或者落井下石的意思。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成长值: 18550

发表于 2024-11-1 22:45:30 | 显示全部楼层
学习一下,感谢分享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