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1962年春天,时任广州军区副司令员的梁兴初轻车简从,回到了阔别十数年的老家。乡亲们十分热情,纷纷赶来看望,屋里院外挤满了人。将军和众人拉着家常,十分开心。正在这时,人群中挤进来一个老乡,手里拿着三块大洋,对梁兴初说:这是铁匠铺老板娘托我带来的,说是当年欠你的工钱。这是怎么回事呢?
梁兴初的父亲是一个篾匠,靠用竹子编制手工艺品谋生。当时正值民国初年,大大小小的军阀为了争权夺利经常开战,老百姓苦不堪言。虽然梁兴初父亲的手艺很好,编制的工艺品也栩栩如生。但当时的老百姓连维持最基本的生活都很困难,哪里又有闲钱来买工艺品呢?因此梁兴初父亲的生意并不好,一家人的生活十分困难。 转眼间到了该上学的年纪,村里有钱人家的孩子都背着书包进了学堂。为了让儿子将来有出息,父亲一咬牙,也把梁兴初送进了学堂。但仅仅两年之后,家里就供不动了,梁兴初被迫辍学,在家里给父亲打下手。当篾匠很考验一个人的耐心,偏偏梁兴初又是个急性子,坐不住,因此很快就不愿意干了。为了让他学一门手艺,父亲先后把他送到裁缝铺和理发店当学徒。
但梁兴初在这两个地方没干多久就不干了,后来父亲又把他送到了铁匠铺学打铁。当时的学徒很苦,梁兴初每天天不亮就要起床,生火、做饭、扫地、洗衣服,每样杂活都得干。所有的杂活干完之后,才能跟着师傅学打铁。当时梁兴初还不满14岁,身体十分瘦弱,十几斤的铁锤光拿着就十分吃力,何况还要对着铁块不停地捶打。因此干一会梁兴初就需要歇一歇,这样才能恢复一点力气。 每当此时,师傅都会对他大吼大叫,嫌他歇的时间长,催促他赶紧干活。除了每天抡锤之外,梁兴初还要负责背着打好的铁器走街串巷去卖。如果卖不掉,回来就要被老板娘数落,还没有饭吃。三年的学徒生活期间,师傅没有给梁兴初放过一天假。1930年春天,梁兴初学徒期满,回家前他按照先前的约定,找师傅要这三年的工钱,一共三个大洋。
这三年,梁兴初起早贪黑,没有歇过一天,付出的辛劳远远超过了这三块大洋。但师傅不仅没有给他,还把他骂了一顿,大声嚷嚷着说:“我管你吃,管你住,还教你手艺,没向你要钱就不错了,你还敢找我要钱!”然后不由分说就把梁兴初赶了出去。梁兴初十分气愤,但又没地方说理,只得回了老家。就这样,梁兴初在铁匠铺干了三年,到最后连一分工钱都没有拿到。 回家后不久,红军来到了他的家乡,17岁的梁兴初毅然报名参加了红军,成了红274团的一名战士。之后梁兴初跟着部队南征北战,先后参加了土地革命战争、长征、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累积战功升任四野38军军长。抗美援朝战争爆发后,梁兴初带领38军入朝作战,在第二次战役中表现十分出彩,为38军赢得了“万岁军”的美誉。从朝鲜回国后,梁兴初先是担任海南军区司令员,不久后调任广州军区副司令员,1955年被授予中将军衔。
1962年春天,阔别老家已经30余年的梁兴初在警卫员的陪同下回乡探亲。铁匠铺老板娘得知当年的穷小子现在成了副司令,害怕被秋后算账,急忙躲了起来,并托人送来了当年欠梁兴初的三块大洋。得知她的丈夫已经去世,一家人生活困难后,梁兴初不仅让警卫员把这三块大洋退了回去,还给了她一点钱。铁匠铺老板娘没想到梁兴初如此大度,心中很是感动。由于工作繁忙,梁兴初在家里只住了两天就返回了,不久后调任成都军区司令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