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表于 2024-11-20 15:17:42
|
显示全部楼层
北京友谊宾馆位于海淀区中关村南大街1号,1954年建成,由我国建筑大师张镈设计,最初设计为接待苏联专家的招待所,后逐步成为招待外国专家学者及外宾居住和会议的场所,由宾馆和居住区组成,现为大型涉外旅游饭店。
6 F$ ]6 g9 Q: K6 K3 Z( `" L北京友谊宾馆伴随共和国共同成长,见证了新中国的发展。宾馆是由一组极具中华民族特色的建筑群构成的园林式酒店,位于中关村高科技园区核心地带,毗邻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等高等学府,与举世闻名的颐和园遥相辉映。友谊宾馆占地面积22万余平方米,建筑面积29万余平方米,绿地面积多达6万余平方米,建筑群古朴典雅,整体环境优美、景色宜人。( Y- {4 e: w8 M* X0 L8 d0 V; ~
整个建筑群以贵宾楼和友谊宫为中轴,两旁呈对称、扇形分布有4栋“工”字形大楼,分别为敬宾楼、迎宾楼、怡宾楼和悦宾楼。这些中心区域的建筑均为绿色琉璃屋顶,飞檐流脊,雕梁画栋,民族色彩浓郁。外围有4个相对独立的公寓式小区,共51个单元,根据各自建筑和园林景观的风格,分别被冠名为“苏园”“乡园”“雅园”和“颐园”。4个公寓式小区内的园林风格各具特色:苏园为苏州园林的北京再造,乡园是中国北方农家院落的缩影,雅园是以突出宾馆历史进程修建的现代园林,颐园则是仿造颐和园的风格及特点。. F7 z# c- @+ `& k$ t
北京友谊宾馆的兴建正处于我国发展国民经济的“一五”时期,也是新中国成立后建筑界对民族形式的探索时期。在这一时期,以宫殿式大屋顶为特征的倾向占了主流,建筑师们以不同的途径创造出一批具有民族特色和地方特色的建筑,友谊宾馆可以作为这一时期的代表作品。有评价称:“北京友谊宾馆是公认的中国20世纪50年代最早的新民族风格的成功尝试。”
) N+ c( I# U- e5 x+ x北京友谊宾馆在喧闹的都市中建园造景,除了塑造出风景供人欣赏之外,还创造出了舒适的生活环境,达到了两方的和谐统一,实现了中国特色建筑与造园艺术的完美结合。整个庭院繁花碧树,满植冬青绿草,院内树木和花卉的品种近百种,有5300多株乔木,珍稀树种4种,古树21株。* `. U2 p/ U0 D) d# x/ }7 o5 H
该建筑群内的乡园公寓、苏园公寓、苏园写字楼、雅园公寓建筑作为友谊宾馆的重要建筑类型,采用简洁的建筑形式和装饰。北京科学会堂的建筑造型中西结合;友谊宫整体给人以结实、稳重、大方、雄壮的感觉,建筑造型独特,建筑装饰极富时代特色。它们为北京近代宾馆建筑、会议办公建筑提供了难得的实物资料,具有一定的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