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郑位三是新中国历史上的一位特殊人物,既没职务也没军衔,但却被毛主席钦点,予以三级行政待遇,形同元帅!他究竟是何许人物,能得主席如此关照呢?
步入革命
郑位三,原名郑植槐,1902年出生于湖北省黄安县。 他的童年如同大多数农村孩子一样,充满了艰辛与不易。然而,16岁那年,郑位三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了湖北省甲种工业学校。
知识改变命运。郑位三的入校就读,成为了他人生中的第一个拐点。 郑位三在学校里勤奋学习,考试时成绩位列全校第三,因此他特意为自己改名为“位三”。 在校期间,郑位三除专心念书外,还积极参与学生运动。他结识了许多志同道合的青年学子,一起寻觅国家的未来。 1925年,郑位三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他深知自己肩负的使命与责任,因此不久后,他便回到家乡开展工作,将自己的见识和智慧投入到了火热的红土地上。 在郑位三的带领下,当地农民夜校如雨后春笋般兴起,农会很快也组织起来。他领导群众惩治土豪恶霸,为农民争取权益,在黄安大地上播撒下一个个革命的火种……
不幸的是,1927年反动派接连发动政变,使农民运动遭受了严重破坏……原本蓬勃发展的革命形势遭受了挫折,许多革命者被迫转入地下斗争。
戎马倥偬
面对反动派的疯狂镇压和组织的严重破坏,郑位三并没有选择退缩。他深知,此刻的退缩意味着革命的失败…… 郑位三迅速行动起来。 他联合了几个关系匪浅可以信任的同志,共同筹备武装起义。经过紧张的筹措和组织,1927年11月,黄麻起义爆发,打响了大别山武装反抗的第一枪! 然而,黄麻起义并未取得完全胜利。由于敌人的疯狂反扑和内外因素的制约,起义最终受挫了。
但郑位三并没有因此灰心丧气,他及时调整策略,带领剩余人员进驻柴山保地区,保存了革命力量。 在郑位三的领导下,柴山保地区逐渐成为鄂豫边革命根据地的中心。经过一年的艰苦努力,以柴山保为中心的鄂豫边革命根据地基本形成。 1932年,鄂豫皖苏区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困境。由于张国焘的胡乱指挥,部队被迫向川陕地区转移……郑位三没有选择退却,他主动留守,决心在大别山,将革命事业坚持到底。 在大别山,郑位三深入发动群众,用近一年的时间就拉起五千余人的部队规模。 后来,苏区重建红二十五军,郑位三将自己麾下的五千多人全部补充了进去。他深知,个人的权利和地位并不重要,重要的是革命事业的胜利。
当时的郑位三只有33岁,但却被大家亲切地称为“位老”,这离不开他卓越的领导才能和宽阔的胸怀。在郑位三的带领下,红25军才逐渐走出了困境,到达了陕南根据地。 此后,郑位三以政治部主任的身份,积极参与到根据地的建设中。 数月后,红25军为了配合中央红军长征,决定西征甘肃、北上陕北。面对这一重大决策,郑位三再次展现出他的担当和奉献精神。他主动提出留守根据地,出任鄂豫陕特委书记。 随着抗日统一战线的形成,郑位三又奉命返回鄂豫皖地区,担任新四军第4支队政委。他率部在抗日战场上英勇作战,为保卫祖国作出了重要贡献。 1941年皖南事变后,中央重组了新四军。郑位三调任第二师政委,与师长张云逸一起领导淮南等地的斗争。他们紧密团结,共同抵御日寇的侵略,为保卫祖国立下了赫赫战功。
解放战争时期,郑位三出任中原军区政委,领导中原地区的建设和发展,在中原突围一役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回顾郑位三的革命历程,不难发现,他从土地革命战争开始便是我党的重要领导,且立下过不少战功,如果他能参加授衔,相信级别必然不会低! 只可惜,郑位三没能参与我军首次大授衔……
元帅待遇
其实,郑位三的革命生涯充满了艰辛与坎坷。他常年在艰苦的大别山内中打游击,身体情况本就不好。 中原突围时,他更是经受了身心的巨大考验,回到延安后,身体状况更是每况愈下,基本不再参与领导工作,处于休养状态。
建国后,郑位三的身体状况也没有得到完全恢复。由于没有职务且不在军中,他自然无法获得军衔。然而,组织并没有忘记这位为革命事业作出巨大贡献的老同志。 在1955年推行行政等级制度时,毛主席特批郑位三享受三级待遇,这一举措充分体现了组织对郑位三同志的关心和厚爱。 1975年7月,郑位三同志于北京逝世,时年73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