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长值: 10855
|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国家博物馆持续推出精品展览,更好满足人民群众文化需求, `) `; Y4 o& O$ Y% j, m
承载厚重历史 展现璀璨文明(文化中国行)' }/ ^* w: K+ b
本报记者 何思琦 王 珏( A# m$ H# p0 O3 u, {8 |
2024年12月08日05:22 |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9 t* d) Y% o1 |$ k4 P7 ?5 J+ U+ e 冬日北京,天安门广场东侧,中国国家博物馆游人如织。走进这座国家最高历史文化艺术殿堂,一件件精美藏品、一段段珍贵记忆、一个个动人故事,蕴藏着中华民族的智慧、精神、文化,饱含着生生不息的力量。 O. F/ b6 m. t8 K( v
国家博物馆平均每天接待观众2万余人。“来国博,看中国,读世界”,已经成为越来越多观众的文化选择,并从中获取丰厚的文化营养。
% A7 A3 |6 l: K, \) ^. ?4 T 淡季不淡、旺季更旺、常展常新
3 U8 g! o* g! ~ 骆驼背上玩乐队、2000多年前的原始“冰箱”穿越时空、霸气与可爱并存的远古“萌”禽……“来国博,这些文物千万别错过!”在社交媒体平台搜索关键词,呈现着各类“古代中国”基本陈列的观展“攻略”。+ J. d! o* @ [( t
看见古人的智慧与生活,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展出文物2026件,其中包括一级文物521件。在“古代中国”基本陈列参观,一眼千年。; _% X6 ]& z% r7 r6 M6 B* j6 ~
红山文化玉龙、四羊方尊、绿釉鸱吻、马头鹿角形金步摇、霁青釉金彩海晏河清尊……一件件历史宝藏吸引众多观众驻足观赏。
7 x2 y! R0 y' d* i* w' L$ R 一名观众留言:“隔着玻璃展柜,我和时空对望,想象每一个物件发生过的故事,有种奇妙的‘穿越感’。”
/ ~ Y$ Y: |9 o) X9 { 一器一物,浓缩文化。文物是文化的载体,也是历史的重要见证。
* L) w& D* _' P7 z. Y1 A 国博中央大厅里,许多观众正在排队等待合影留念。走进“风展红旗如画——馆藏红色经典文物展”,中国共产党党旗、搭乘神舟六号载人飞船飞行到南极点上空展示的国旗……一抹抹鲜艳的中国红,伴着扣人心弦的故事,吸引参观者驻足。
: r5 a" |, _* q* |' c+ U2 T “美的多元——古希腊的艺术与生活”展览展出了来自希腊国家考古博物馆馆藏的陶器、青铜器、金银器、雕塑等279件(套)珍品。“展览以‘美’为主题,展开一幅关于古希腊的生动美学图卷,让每名观众在观展中思考与‘美’的联系。”国家博物馆国际联络部主任、中方策展人朱晓云介绍。
- N+ Y* h! w; t4 u: f 基本陈列常展常新、专题展览丰富多彩、临时展览精彩纷呈、国际展览陆续展出……截至11月28日,今年已有630多万人次观众走进国博看展。淡季不淡、旺季更旺,国家博物馆承载厚重历史,展现璀璨文明,将无数珍藏的故事娓娓道来。# x7 o# z6 o9 g" j2 l
典藏珍品,讲好文物故事$ f3 S/ b) x8 T( X) m7 E+ b1 z' Y
国家博物馆现有藏品143万余件(套),涵盖古代文物、近现当代文物、艺术品等多种门类,藏品体系系统完整、材质形态多样,充分展现和见证了中华5000多年文明的绵延与辉煌。" e+ H' i1 ?9 ^+ ]6 H6 i
为了做好馆藏文物保护工作,一支50余人的“文物医生”队伍,检测、研究、保护、修复……日复一日地对国博馆藏文物进行着细致工作,他们对着文物“望闻问切”,悉心守护着中华文明。; }% j) Z7 d' E& c4 f, k& ~/ t
1963年,陕西出土的一个灰陶瓮中,一尊西汉错金银云纹青铜犀尊被人们发现。数千年深藏地下,犀尊早已沧桑斑驳、遍身锈蚀。60年后,国家博物馆“数说犀尊”智慧展览上,大幅面X射线荧光成像、X射线探伤……在多种现代无损分析手段的支持下,犀尊周身遍布的纹饰得以重见天日,熠熠生辉。7 `- y8 a) Z+ D4 |& I. w9 Y
有网友在线上留言:“来到国博,揭开历史的面纱,看几千年华夏文明生生不息……”
b- l; y: U7 C* D, j 为一件文物办一场展,利用数字技术做文物活化,带领观众挖掘文物斑驳外表下隐藏的价值,一个个展览照见了一群博物馆人的初心和用心。+ Y: C6 ~. J5 ^" t+ H
1950年,一批中国留学生乘坐“克利夫兰总统号”从美国启程回国。一张在船上的合影,记录下了当时的重要历史时刻。这批年轻的留学生,回国后逐渐成为相关领域的专家,为新中国建设和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5 E- Y5 t5 k7 Q4 k c
2023年6月,这张合影的原版照片,连同其他60件(套)相关实物资料被无偿捐赠给了国家博物馆。国家博物馆相关负责人介绍,后续他们还将对照片进行研究梳理,深挖其背后价值。/ f: J T$ n1 r, f
“课本上的文物来到了我面前,仿佛和我对话,讲述着文明的故事。”在“古代中国”基本陈列展厅,北京市顺义区第八中学初二学生代梓程拿着一本《中学生博物之旅·古代中国》,正比对着课本和文物,细细琢磨。当被问到印象最深的一件文物时,他思索了半刻真诚地说:“是后母戊鼎,它的花纹精美,形体巨大,看起来特别庄重。通过这件文物,我感受到了古时人们的匠心、审美和技术成就。”/ W; R) L$ y/ @2 p
一个博物院就是一所大学校,国家博物馆持续开展社会教育活动。国家博物馆面向中小学生设计开发20门课程,为中学生提供“古代中国”研学教育服务1034场次。: A& g4 L# e5 X& u
国家博物馆围绕各类展览推出49个讲解专题,截至2024年10月31日,累计完成公益讲解6175场次,累计服务观众约35万人次;围绕“大思政课”建设,拓展馆校合作的内容与范围;打造巡展品牌,在11个省份及海外开启巡展……
* T8 \8 h% @+ N 一座博物馆汇聚的力量,不仅来自典藏珍品,还源于每一位研究者、“文物医生”、策展人、讲解员和千千万万普通观众。专注与热爱,让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愈发彰显。
: n- d* `, o ]# q 让更多人走进国博、爱上国博
1 N! a* K. r' ~) O 最近,国家博物馆的文创产品——以明孝端皇后凤冠为灵感设计的原创冰箱贴,引发抢购热潮,屡屡登上热搜。$ ^7 L- u4 @2 v9 _
早上刚刚开馆,国博大厅“凤冠冰箱贴”购买点便排起了长龙。国家博物馆经营开发部副主任廖飞介绍,每天在馆内销售的冰箱贴共3500件,其中木质冰箱贴1500件,金属冰箱贴2000件。3 U2 A Y$ {3 x$ g% m8 _* h
手工贴上6颗珠子,挂上2个坠珠,两边各加一个“活动”帽翅,一个冰箱贴的制作,凝聚着匠心和传统文化之美。据统计,截至11月27日,两款冰箱贴共计销售超53万件,成为国博近20年来当之无愧的“销冠”。) ]) p0 p7 C! r1 t) D: d* k
万福绵长、金玉满堂、龙腾四海、海晏河清等13款国博特色拉花咖啡;冰箱贴、饰品等“美的多元”展览文创;笔记本、化妆镜、徽章、毛绒玩具、马面裙、雪糕……今年以来,国家博物馆累计推出各类文创产品200余款,涉及350余个品类,让观众在参观展览之余,还能“把博物馆带回家”。
( K) {$ M' `! n& x “我们希望通过热销文创,带动更多人走进博物馆,关注文物和历史,了解文物背后的故事。”廖飞说。
, s( ~9 s- y* {0 @! H 据统计,一年来,来国家博物馆看展的35岁以下观众占比过半,达到62.09%。为什么越来越多观众特别是年轻人,愿意走进博物馆?
/ B; n; l5 i$ g! r% B 国博的观众留言簿给出了答案。一名观众在参观后写道:“一国之博物馆,让一代又一代国人了解历史。”几名年轻观众在看过“复兴之路”基本陈列后,不约而同地先后写下“我爱中国”“我也爱中国”“我非常爱中国”。& x6 y( r- p3 e/ O$ H |
“‘文博热’下,观众对博物馆的热情,对在博物馆里了解中华文明、学习历史文化艺术知识的需求,是爆发式的增长。”国家博物馆社会教育部副主任王溪说。5 {3 U' h L! x5 c
国博相关负责人介绍,国家博物馆将持续推出精品展览、持续加强国际交流合作、持续探索文化和科技融合,加强文化供给力度,让更多优质巡展直达基层,更好满足人民群众文化需求。
1 }) d0 ]) }/ u/ c. i 《 人民日报 》( 2024年12月08日 01 版)
4 x6 e/ ^3 V/ N% ~0 ~) M( t0 K, T: B7 M0 s- v$ Y
|
评分
-
参与人数 3 | 经验 +110 |
津贴 +110 |
收起
理由
|
周悠时光
| + 40 |
+ 40 |
感谢您为论坛的繁荣做出贡献! |
秋日诗语
| + 40 |
+ 40 |
谢谢发表精彩内容,论坛有您真好! |
元兵
| + 30 |
+ 30 |
谢谢发表精彩内容,论坛有您真好! |
查看全部评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