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3 沅江边,看尽常德人的诗情画意
沅水将常德市区一分为二,江南为鼎城区,江北为武陵区。每每从武陵过了桥,上学的记忆就像被叠成一摞的扑克牌,一张对应一段画面。当时我们称桥的这头,为桥南,桥南市场是女生们相约逛街的“胜地”。 在还没修建大桥时,轮渡是唯一的过江工具,早期码头来来往往,甚至可以渡车。
即便有了大桥,轮渡依旧我们学生时代最喜欢的过江方式。如今,再一次站到江对面,曾经的荒芜已是高楼一座座。这边的武陵阁,倒还有点老派头,创下吉尼斯世界记录的诗画墙,仍值得特别推荐。但六公里的沿江堤上,比诗墙更抢眼的,是四座仿古阁楼。
曾经我一直分不清四座阁楼,常常走错,但它们却是大有讲究。 从东往西依次是排云阁、春申阁、武陵阁、渔父阁。 上世纪90年代初,常德为了修整城区的防洪大堤,筑起了这一道守护了常德人几十年的长堤。且为了城市美感,开始对闸口通道动心思。用时可以一夫当关万夫莫开,闲时又能陪着常德人诗情写意,时称“五朵金花”(因为原有五座阁楼)。何止于仿古美化,还专门研究取名。 最有名的武陵阁,被称“常德的天安门”,以常德旧称“武陵”为名。已不在的三闾楼,是为了纪念屈原。
排云阁,则是纪念刘禹锡。这位才子诗豪,被贬朗州司马,于常德的十年里,倾注了大半生的诗情,成就了他人生中诗词创作的鼎盛时期。排云二字,便是“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春申阁,源自战国楚相春申君,黄歇,常德人。 最后一个,渔夫阁,很有桃花源的意境,但它是为了纪念常德桃源人,宋教仁(号渔夫)。 不论从哪座阁楼穿过,都可以几步到江边。
生生不息的江水,伴着历史的长歌,将常德人的诗情画意缓缓氤氲而出。 再走一遍诗墙,这座被吉尼斯总部命名“世界最长的诗书画刻艺术墙”,一千多首,全是先秦以来,各朝吟唱常德的诗作和中外名诗。 《百代沧桑》叹时代变迁;《名贤题咏》歌武陵;《兰芷风华》全是民俗风情;《千古绝唱》囊括了先秦至清末历代名诗。 一口气,刻满八大篇章。恰如余光中的赞誉:诗国长城,半部文学史。自然,再长的诗,亦是这漫长岁月和时光的点缀。我更喜欢在一座座阁楼内,吃上一顿钵子菜后,再入阁。在这骄阳灿烂,江水静默的江边公园走走停停。
看江水中的野鸭子,看缓缓而过的轮渡,看桥上的车水马龙。也看常德人在这江边,慢悠悠的日子。 最后,可以推荐过人民路,到访老西门。在现代和历史里游走,感受常德城市文化里最精华的一部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