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2 r J- k4 }7 G+ Q7 d$ n
1 u' i6 K4 L. P, p( a8 M, s( T5 A
g3 {' B' C' y0 q9 I: e7 c1 \+ A, d! X( L3 ]% E6 O! _8 V$ M& s
& L( X+ |' k6 {& f/ U0 z2 z
( c$ O4 `3 }. S 普通人没必要“盲补” 维生素是维持生理功能和新陈代谢的必需营养素,但人体无法自行合成,只能通过饮食或补剂获取。 北京大学首钢医院营养科主任龚雄辉表示,各种维生素的需求量约为每日几十微克或几百毫克,只要保证合理膳食,健康人群都可足量摄取,无须额外补充,只有部分人可能存在摄入不足的情况。但摄入不足不代表机体缺乏,如果盲目进补反而有健康隐患。 《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报告(2020年)》显示,国人目前摄入不足的维生素有四种,分别是维生素B2、维生素B1、维生素A和维生素C。其中,维生素B2日均摄入量只有推荐量(男性为1.4毫克、女性为1.2毫克)的一半。“实际上,国人缺乏维生素D的情况也很普遍,九成就诊患者都有这个问题。”龚雄辉补充道。 这可能是两方面因素造成的: 没吃够——不少人三餐不规律、热量高但营养低、食物过于精细,或爱吃零食、习惯高温烹饪等,在食物中获取的维生素大大减少,老年人还存在咀嚼、消化吸收功能下降的问题。 流失加速——不良生活习惯是罪魁。抽一根香烟会损耗25毫克维生素C;喝酒、熬夜、吃甜食会加速B族维生素的流失;持续使用3小时电子屏幕,机体就开始消耗维生素A;户外活动缺少会影响维生素D的合成,这些不良生活习惯都在“掏空”维生素。 维生素分为水溶性维生素、脂溶性维生素,前者包括B族维生素、维生素C等,可随着尿液排出体外,毒性相对较小;维生素A、维生素D、维生素E等为脂溶性,易在脂肪细胞、肝脏大量蓄积,毒性潜能很大。 在营养科门诊,每年都有“乱补伤身”的病例:有绝经后女性每天补充大量钙和维生素D,引发高钙血症或肾结石;有些人每天超大剂量补充维生素B6,出现手足麻木,已有神经系统损伤,也不乏因过量补充维生素C出现胃黏膜受损的患者。 张士红补充道,“维生素之间其实是有相互作用的,只是大众不太熟知,比如补充过量维生素C会流失维生素B9(叶酸),维生素B1与叶酸也不宜联用。” 而且,维生素补剂属于保健品,相关监管不如药品严格,质量与价格也不成正比,甚至有部分产品的安全性得不到保障,含有重金属或非法药物,反而会伤肝伤肾。 5 \' V! O7 f- W7 f'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