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 d( P$ @" D/ k. H" N长平之战,那可是战国时期一场超级重要的大战,在历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这场大战里,秦国的白起用离间计,成功让赵国把廉颇给换了下来,换上了赵括。这背后的战略战术,那可大有玄机。7 F; b) s( [, s7 ^& w1 r
0 H$ j* c% T! n) m: y, @1 p
咱先说说这战争一开始的情况。当时秦国派王龁率军攻打长平,赵国则派出了老将廉颇迎战。廉颇那可是经验丰富的老将,他带着赵军和秦军一交手,嘿,发现秦军战斗力挺强啊,赵军有点扛不住。这一路下来,赵军节节败退,丢了 2 个城堡,一处营垒被攻破,还被俘虏了 4 名尉官,副将茄也被斩杀。而秦军呢,也就侦察兵被击伤了一些,毕竟他们是进攻方嘛,由此可见秦军战斗力远超赵军。
- A. C9 Q: w: ]! [! Z3 t. a, A& ~. }4 {% Z9 h c- \! q3 N+ c. b
廉颇一看这形势,心里琢磨着,这么硬拼下去可不行,于是果断下令坚守壁垒,不再主动出战。你想啊,秦军攻势正猛,士气旺得很,这时候赵军出去和人家硬刚,那不是送人头嘛。所以廉颇坚守不战,从战场形势的角度看,这做法没毛病,就是要避其锋芒。可这事儿啊,却让赵王不高兴了。! a" r% k2 S$ ^4 ~# r( u% L
( n: H5 i A1 h# P: o) D e
赵王那是多次派人去责备廉颇,为啥呢?一方面,廉颇吃了败仗,将士伤亡不少;另一方面,廉颇坚守不出,赵王觉得他太怂了。而且啊,当时赵国的粮食储备也快扛不住了。这仗再这么拖下去,赵国怕是要先被拖垮咯。这时候,秦国的范雎站了出来,向秦昭襄王献上了一条离间计。他派自己的心腹门客,带着大把的金子,跑到赵国都城邯郸,贿赂赵王身边的亲信,然后开始散布流言蜚语,说什么 “秦军最害怕的是马服君赵奢的儿子赵括为将,廉颇那是好对付得很,很快就要投降秦军啦”。
. y# t3 W5 g+ R# A' _4 T5 m- s7 _! M |2 s6 {' v1 X
嘿,你还别说,赵王还真就信了。为啥赵王会这么轻易就中计,要用赵括替代廉颇呢?这里面原因可不少。首先,赵王对廉颇已经相当不满了,前面也说了,廉颇败仗吃了不少,还坚守不战,赵国的粮食也快没了,这是促成临阵换帅最主要的原因。其次,赵括的父亲赵奢那可是赵国名将,在阏与之战中大败秦军,实打实的战功赫赫。赵王想着,虎父无犬子,赵括怎么着也得有点本事吧。而且赵王还专门把赵括找来询问,赵括那是口若悬河,大谈自己有办法打败王龁,这就让赵王更心动了。
0 C6 J0 ~- ]$ W s; ]7 w# P! _$ l/ R4 b" I0 ?; {
再从政治角度看,廉颇在赵国军队中的威望那是相当高,赵王心里说不定也有点担心,怕廉颇在战争中的影响力越来越大,威胁到自己的统治地位。所以,综合这些因素,赵王最终决定用赵括换下廉颇。, ]. {& m P7 X2 w/ b- h/ q2 L# n
+ N' Q* S- s) e1 y5 ~! n, \$ p4 y1 P/ ?
这赵括一到长平,就开始大刀阔斧地改变廉颇的战略部署,急吼吼地要主动出击和秦军决战。嘿,他这一做法,可就中了白起的计咯。白起那可是老谋深算,他一看赵括上钩了,马上采用了诱敌深入、分割围歼的战略战术。
9 V- H" d" n+ t* D' @# i4 A2 e5 d& d0 f" X
白起先派出秦军先锋去攻打赵军,然后假装打不过,节节败退。赵括一看,以为秦军不行了,哎呀,机会来了,赶紧率领赵军主力就去追击秦军。这一追,可就追出问题了,赵军形成了孤军深入的危险态势。这时候,白起早就安排好了后手,他命令 2.5 万秦军长途跋涉,绕到了赵军主力的背后,一下子就切断了赵军主力的退路。这部分秦军的任务,就是死死围住包围圈里的赵军主力,不让他们跑掉。同时,白起又派出 5000 骑兵,插入赵军主力与营垒中间,把赵军主力分割成两支孤立的部队,还把赵军的粮道给切断了。这 5000 骑兵呢,主要就是对付营垒中剩余的赵军。至于包围圈外围的秦军主力到底有多少人,史书上没明确记载。
/ \7 A, }. g. ~0 O7 A( [0 b, Y- o1 |' j" ~
赵括被包围之后,他的做法简直让人匪夷所思。首战不利后,他居然带着赵军主力在原地修筑壁垒坚守,等着救援。咱就说,当时赵国在长平战场已经有 45 万军队了,他到底在等谁的救援呢?赵国北方边军吗?长平之战最佳的突围时机就这么被赵括白白浪费掉了。在他等待救援的这 46 天里,秦军可没闲着,一直在加固包围圈。你想想,分割赵军主力的秦军奇兵才区区 3 万人,就因为占据了险要地势,居然就把赵军给围住了。赵括呢,也不拼死突围,就这么干等着,一直等到粮食吃完了,军心开始崩溃了,才想起来突围。这时候秦军的包围圈早就固若金汤了,46 天啊,秦军能做多少事!赵括连杀 8 名都尉都没法稳定军心,赵军分兵轮番突围,可始终突破不了包围圈。最后,赵括本人战死沙场,他这一死,赵军就彻底没了战斗力,只能悉数投降秦军。白起呢,除了放走 240 名年龄较小的赵军,其余的赵军全部被坑杀,赵国的主力部队就这样全军覆没了。
6 K+ {3 C h( W5 g* f
1 d( G2 ^ I$ Z1 w白起用离间计让赵国换帅,这背后的战略意图太明显了。首先,廉颇坚守不战,秦军要是强行攻城,那伤亡肯定小不了,而且这仗不知道要打到猴年马月,秦国的国力也耗不起啊。所以用离间计把廉颇弄走,打破僵持的局面,这是其一。其次,赵括虽然熟读兵书,但缺乏实战经验,容易冲动,这正好符合白起诱敌深入、分割围歼的战术要求。白起这一招,不仅解决了眼前的军事困境,还为秦国未来统一六国扫除了一大障碍。这长平之战,真是一场精彩绝伦又残酷无比的大战,背后的战略战术,值得咱们反复去琢磨。 |
评分
-
查看全部评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