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林徽因和徐志摩,虽然没能有情人终成眷属,但是他们做了一辈子的挚友。徐志摩在英国留学时,不顾家中妻儿,热烈地追求林徽因。林徽因喜欢和徐志摩在一起的感觉,却依然保持着理智,她主动离开徐志摩,给徐志摩留下一封信,表明分手的决心。 林徽因在分手信中表达了自己对平静生活的渴望,以及她的道德观让她无法介入徐志摩的婚姻。徐志摩和林徽因往来密切,被好事者拿来大做文章,林徽因从未作出解释。直到徐志摩去世,林徽因写信悼念徐志摩,高度肯定他的才情和品德,林徽因的处事方法充满哲学。
/ o! E( ~: C& n: g2 \5 {: ^3 T% z4 {9 y3 I
, @7 t% w( v8 A! i( ~6 c8 E0 A
一、林徽因斩断情丝 林徽因孤零零地坐在偌大的屋子里流泪,窗外下着雨,林徽因恨透了伦敦的阴冷天气。父亲外出赴约,一连好几日未归,15岁的林徽因有一种被抛弃的感觉。楼下的房东太太正在煎牛排,牛肉的香气飘上来,林徽因忍不住缩在沙发上,抱头痛哭。 不知道哭了多久,林徽因觉得浑身发冷,因为她的肚子里空无一物。林徽因不得不揉着红肿的眼睛起身,打起精神去找食物。她切了一片面包,把黄油抹在面包上,独自坐在黑漆漆的厨房里填饱肚子。林徽因感到窒息,寂寞的潮水快要将她吞没。
4 s9 d0 E* R* r4 p
x' `. e P% z4 m8 \
3 O4 K1 A1 j; v, g' R, C0 a正在林徽因陷入悲伤无法自拔的时候,敲门声响起。林徽因眼睛一亮,以为是父亲提前回来,她高兴地蹦起来,笑容满面地打开家门。一个清瘦的青年站在门口,苍白的脸上戴着一副金框眼镜,是徐志摩。林徽因发现来人不是父亲,心里有些失望。 当她认出徐志摩时,林徽因有一瞬间的诧异,她换上得体的笑容,邀请徐志摩进屋。徐志摩看着这个精灵一样的女子,赶路的辛苦化为乌有。徐志摩开朗健谈,林徽因听他说话,总是被他逗笑。壁炉里熊熊燃烧的火焰温暖了他们的身心,徐志摩和林徽因对彼此动了心。 + j9 I3 N) E1 x4 r
' X0 r2 o6 |' b; y/ H' w; S$ @! g' T" _0 d
徐志摩以护花使者的姿态,为林徽因引路,带她出门游览。在朋友眼里,徐志摩和林徽因俨然一对热恋的情侣,他们看向彼此的眼神,星光闪闪。徐志摩沉浸在爱情中无法自拔,早就把家中的妻儿抛到九霄云外。然而,林徽因还保留着一丝理智,她的内心纠结不已。 林徽因给家乡的姐妹写信,让姐妹们为她出主意。这些出身显赫的千金小姐无一例外地用严肃的语气告诉林徽因:“你不能和有妇之夫在一起,会让家族蒙羞。”林徽因决定斩断情丝,她不告而别,踏上了回国的旅程,只给徐志摩留下一封信。
+ n" J9 U8 Q* \5 Z; a1 L4 s
' o' Z3 B9 w% m0 ^
& o3 {# m) w. @徐志摩兴冲冲地赶到林徽因的居所,发现人去楼空,读了林徽因的分手信,徐志摩泪流满面。林徽因在信中表示,她是一个胆小的女孩,无法为爱和全世界对立,更不能忍受来自社会舆论的攻击。更重要的是,林徽因不愿为了自己的爱情,伤害徐志摩无辜的结发妻子。 林徽因想到自己的母亲,因为生不出男孩被林家无视,像垃圾一样被林家抛弃在后院,独自吞咽内心的苦楚。当林徽因看到徐志摩妻子眼神里的悲伤时,林徽因悔不当初,所以她选择主动退出,不让徐志摩为难。林徽因是理智的,所以她最终获得了平静的生活。 # ?0 ~$ A4 m l* b4 j2 T- W
% W K* G& U1 B) b
* m* T0 Y1 ]- {3 V7 N$ B# p* _; [
二、祭奠徐志摩 徐志摩遇难前,和林徽因约定,他一定会参加林徽因的讲座。林徽因安排车子去机场接徐志摩,却迟迟不见徐志摩的身影。林徽因焦急不已,到处向朋友打听徐志摩的消息,最终收到了徐志摩遇难的噩耗。林徽因悲痛万分,她想起那些好事者对徐志摩的诋毁,决定为他正名。 徐志摩性格宽厚,和谁都能交往。然而他婚内出轨林徽因,追求林徽因失败后,又不顾伦理道德,公然介入并且拆散了一对夫妻的婚姻。很多看不惯徐志摩的人,多年来揪着这两件旧事大做文章,以此攻击徐志摩,甚至影射林徽因结婚后和徐志摩有不正当关系。
& [( e' P! n' s4 F# O$ T( `$ R/ {7 [4 y" ?9 x1 z' J+ m" M
. k' B5 {' x f4 I3 p7 D
3 f: M4 r' ?. c- f0 m2 R v; b* \
! ]5 f. I6 w- K% ]林徽因和徐志摩早已放下过去,他们正大光明的来往,只是一对挚友。徐志摩生前从不理会这些风言风语,林徽因也专注事业和家庭,对这些流言蜚语一笑而过。徐志摩死后,林徽因给他写了一封哀悼信,表示徐志摩对那些搬弄是非的人只是抱有同情,不屑搭理他们。 从少女林徽因给徐志摩写分手信,到中年林徽因给徐志摩的哀悼信,人们能够发现,林徽因的文字充满哲学思想。她总是给予任何人最大的体面,也能让人通过她的文字,直接明白她的意思。
" @. r, n' b6 m/ 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