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健康是幸福的前提,吃动平衡则是保持健康的关键,“管住嘴,迈开腿,吃动平衡”的理念,正逐渐深入人心。 但在节日假期的欢聚中,人们往往顾不上节制饮食和适量运动。专家提醒,吃动平衡如同天平左右两端的砝码,一边是一天中所有食物的摄入;另一边是一天中所有的消耗。只有“吃”“动”相得益彰,才能按下健康生活的启动键! 吃:合理饮食是关键 最新版的《中国居民膳食指南》提出平衡膳食八准则,其中第二条就强调了“吃动平衡”。合理饮食是实现这一平衡的关键。 对此,北京协和医院临床营养科主任于康强调,首先要严把能量摄入关,特别强调减少诸如糖油混合物等高能量食物的摄入,避免一些所谓高能量密度的烹调或者食物调配方法,比如喝咖啡放糖或者奶精,它的能量密度就会高,导致总能量摄入超标。其次,可以选择既能增加饱腹感又能量相对偏低的食物,例如绿叶菜、粗粮、大豆及其制品等。 对于那些单纯肥胖而又喜欢主食的人,于康建议,通过每周减少半两主食的节奏,逐步降至原来主食量的1/2或1/3。在主食分布上,建议以早餐、午餐作为主食的主要来源,晚餐尽量减少主食并且选择蛋白较高、脂肪较低的食物,比如清蒸鱼、豆腐等。 严控能量摄入关之后,于康还给出一个建立良好进食习惯的秘诀——“四避免一调整”。 什么是“四避免”?一是避免进食过快。每餐时间应超过20分钟,细嚼慢咽,因为进食过快容易造成能量超标;二是避免进食过饱。培养一种每餐7分饱、8分饱的习惯;三是避免进食过晚。否则会扰乱身体的生物节律,发胖风险随之增高;四是避免零食过多或随意进食。“一调整”即尝试调整进餐的顺序,把一些相对能量低、饱腹感强的食物放在前面吃,把一些相对能量高的食物放在后面吃,比如先喝点清汤或吃点蔬菜豆腐,再吃肉类及主食,这样有利于减少总体食物和能量的摄入。 “公众需要保持淡口味,避免重口味特别是过咸的食物,这会刺激食欲,增加吃饭的欲望,有些超重或肥胖的人还会增加高血压的风险。”于康提醒。 家庭的饮食习惯会对个人健康产生最直接的影响。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健康所研究员赵文华指出,家庭的作用不仅重要,而且不可替代。应该坚持倡导“大手拉小手”“小手帮大手”,实现家庭健康生活新理念。她举例说,坚持主食不能缺、油炸不多吃、肉鱼适量、蔬菜顿顿有。建议每个家庭制定一周健康饮食计划,从食谱制定、材料购买、厨房烹调,到最后同桌分餐等,这样还能避免浪费。 专家提醒,一旦发现短时间内体重有大的波动,比如三个月内体重变化超过原来体重的5%这个标准坎,就要找到原因并及时控制。
, O* z" D: s! o, x* l4 Y9 x$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