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训从2024年12月中旬开始,涵盖强度、场地和专项等多种训练内容。运动员们不仅能和世界顶尖团队合练,平日还能与教练聘请的当地领跑员频繁切磋。即便长跑课在周末凌晨5点半就开始,他们也不是孤军奋战,40公里全程都有成群结队的黑人选手擦肩而过。这种“与狼共舞”的训练氛围让肖丽不惜跋涉千里,也要把中国选手带到东非高原。 每到周四,各个训练营会不约而同地安排户外长距离课程,有时多达上百号选手会在埃尔多雷特及周边地区同时“出没”。“第一梯队是基普乔格这种高水平的,跑到2小时1分左右,第二梯队在2小时4分左右,第三梯队能到2小时8分或10分,还有一些人是自发前来。”肖丽说,“有本事你就跟,他们都可以是你的‘兔子’(配速员)。” 肯尼亚田径协会青少年发展总监巴纳巴·科里尔告诉记者,肯尼亚西部高地被誉为该国的“长跑中心”,尤其是瓦辛基苏郡(首府埃尔多雷特)、南迪郡(首府卡普萨贝特)和埃尔格约-马拉奎特郡(首府伊滕)。高比例的慢肌纤维让当地人天生善跑,人才辈出。该地区的训练营及体育管理团队规模庞大,且数量持续增加。每年还有约300至500名来自埃塞俄比亚、乌干达、坦桑尼亚等其他国家和地区的长跑精英到此地训练。 通过在肯尼亚的集训,肖丽发现运动员们的思想发生了从“让我练”到“我要练”的转变。“从基普乔格和其他优秀运动员身上,他们看到了即使条件再艰苦,也能取得优异成绩。顶尖选手的训练强度和刻苦精神深深感染了他们。” 从16岁加入云南省队专攻3000米项目,到后来执教40多年,肖丽因为热爱,将全部的喜怒哀乐倾注于这项事业。上下坡训练时,看到队员们累到极限,她于心不忍,却又不得不喊着“咬牙”“坚持”。肖丽深信,“‘跪着’的教练带不出站上领奖台的运动员”。“我带的运动员就要发光发热、有所成就,展示他们最好的一面。干了一辈子,起码不留遗憾。” 年轻运动员身上那股永不言弃的劲头也激发着肖丽的信心,甚至“野心”。不过,她也能理智看待中国马拉松选手在国际赛场的表现。她不敢奢望短期内能有人站上国际大赛的领奖台,但强调“要突破”。 2小时5分,我和何杰都有想法。能在世界大赛中进入前八名,这会是历史性的突破,也是我的心愿。”肖丽说。 ' s* d* O5 I- N6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