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级大国”晋国“解体”后,秦国、齐国、楚国松了一口气,然而新的国家又崛起了,这就是魏国。在战国初期,魏国的国力很强,在与齐国、楚国、秦国的较量中丝毫不落下风,经常打胜仗,一度称雄于天下。然而,魏国的“霸权”却未能一直延续,并且很快走向衰落,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 2 J& @9 b( d9 M' s; c4 ?7 L, B+ e8 M5 P' v
" u/ A2 |* B2 O- C G2 x) h
}3 N7 m0 z$ X
一、称雄天下3 z0 P- j" C0 V- \# d6 p. W
8 i6 u) s: n. F魏国的先祖是周文王的庶子毕公高,当年也是得到了一块封地的。可是后来,毕国被灭,毕公高的后裔毕万为魏国效力,其子魏武子追随晋文公,自此魏氏开始崛起,逐渐成为主宰晋国命运的权臣。三家分晋后,魏国出现了一位明君,即魏文侯,他礼贤下士,非常重视人才,安排李悝变法,任命吴起为将,让西门豹治邺。+ h, W4 H5 L; S( o
5 K/ E( ` g1 S
经过魏文侯的一番改革,魏国成为战国初期最强大的国家,接连击败秦、齐、楚等强国,还灭掉中山国,开拓了大片疆土。魏武侯继位后,继续对外扩张,不断与周边国家发生战争,也取得了一系列的胜利,“使吴起伐齐,至灵丘”,“败赵北蔺”,“伐楚,取鲁阳”。然而之后魏国却走上了下坡路,越来越衰败!+ B' \% o+ ], g9 Q* w" e, M
, y9 y' y9 n. T2 h. u+ I( c1 q) w: p3 }8 p% v
8 ]. Y; [1 K; r5 L1 Q* A2 e
二、内忧外患" U' ^' j. L/ S5 X8 y& V+ j
1 U. o( R3 w! j$ d# ~
导致魏国走向衰败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魏国的地理位置不佳。魏国的统治范围位于今天的河南境内,这里虽然土地肥沃,而且得到了开发,但是这里地处平原,几乎无险可守,很容易遭到敌人的进攻。同时,魏国地处中原,夹在了齐国、楚国、秦国等几个大国中间,可以说是强敌环伺,面临着来自四面八方的威胁。% z& {0 H0 q5 W8 B- L
8 G& ~) D7 ^+ _! C1 e
与此同时,魏国国内还发生了动乱!魏武侯生前并未确立太子的人选,结果在他死后,魏国发生了夺位之战,魏罃、魏缓兄弟之间爆发了内战。赵、韩两国打算趁机捞取好处,于是组成联军攻打魏国。魏罃虽然战胜了魏缓,击退了赵、韩联军,成为了魏国的新国君,即魏惠王,但魏国经此一役后元气大伤。* i; ]+ T6 s G Z$ I, l# M+ A& C1 H
( P6 u% J& K# y. J% l
9 H* v+ Z* q( w/ C. m6 n % h6 U8 S3 f O三、走向衰亡. {9 |8 ?, e" r/ ?
& H/ i" S/ z5 y% [ e" q
按理说,魏惠王应该采取睦邻友好、休养生息的政策,来恢复魏国的国力,然而他却穷兵黩武,不断挑起对外战争。在与齐国的较量中,魏国损失惨重,特别是马陵之战,不仅丢掉了十万魏军,连太子申也被齐国军队活捉。之后,魏国又遭到了楚国的攻击。秦国也没闲着,派兵接连夺取了西河、上郡等地。& j# o f1 ?; @0 T8 q
( h4 ?8 e9 q3 g0 ~! b
在之后与秦国的战争中,魏国几乎再也没有打过胜仗,而且损失十分惨重。比如伊阙之战中,二十四万韩魏联军被杀。唯有信陵君执政时,紧张的形势一度得到缓解。信陵君死后,魏国再也不敢招惹秦国,甚至不断献出土地来换取和平。到了公元前225年,秦国大将王贲以水淹之计攻破大梁城,魏王假被迫投降,魏国至此灭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