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们一起了解——一周观察二三事
最近,西安美术学院特殊教育艺术学院一位叫“宸玥”的女生,因为颜值而登上了热搜。女性因颜值火出圈很正常,但宸玥所遭遇更多的却是非议——原因其一是她是聋哑人,其二则是她又实在是太漂亮了,导致当她在学校运动会开幕式上举牌子的视频走红网络后,大多数人的第一反应不是赞叹和欣赏,而是“这脸也太完美了吧?是P的吧”、“现在的AI换脸技术这么强了吗”、“聋哑人还能长这样?反正我不信”、“现实里怎么可能会有这种长相”......之类冰冷的质疑,甚至责难。
就这样,仅仅凭着几张照片和视频,一群看客们就隔空对着一个素昧平生的人开始了毫无理由的“审判”。一场奇怪的关于颜值、身份和偏见的“键盘暴政”就这样蔓延开来,有多少人能想到,在这个“颜值即正义”的世界,居然有一天“美”也成了一种原罪?
宸玥几乎能与“AI捏脸”媲美的精致长相为她带来的舆论困境,本质上折射出了三种“结构性偏见”:第一,是对残障群体的“隐性歧视”。很多人似乎有一种根深蒂固的潜意识:残障人士应该都是丑陋、笨拙、平庸的。大众可以接受残疾人的朴素励志,却拒绝承认他们一样可以美丽脱俗。而尽管《残疾人教育条例》已经实施多年,中国残联去年的调查表明,仍有很多人认为“残障人士不该出现在聚光灯下”,否则就是“卖惨”、“炒作”;
第二,是学术领域近年来频频见诸报端的“权色交易”造成的“学界污名化”,各种“学术妲己”在很大程度上给大众造成了一种“美貌和智慧无法并存”的刻板印象。于是当出现“美女学霸”的人设时,要么会被草率地贴上“靠脸吃饭”的标签,要么就会像宸玥这样被质疑“P图”、“整容”;
第三,则是“AI换脸”技术被滥用营造出的信任危机。当“照骗”泛滥,“真实容颜”也因此成了稀缺品,以致于现在很多人只要看到美女的视频照片,第一反应往往都是“这图P的,估计她家里人都不认识吧”。
那么回到宸玥的身上,真实的她是怎样的呢?一方面,她在网上贴出了自己的童年照,从小就是大眼睛高鼻梁的漫画脸,几乎可以说是等比例长大;另一方面,宸玥的同学们也纷纷站出来为她发声,说她“人特别好,性格也很温柔”、“有人给她拍照,她从来没有不耐烦过”、“遇到想合影的同学,她也从不拒绝,特别友善”......最后,两岁起就失去了听觉的宸玥,凭借着人工耳蜗和手语,考上了西安美院的特殊教育艺术学院,并且成绩始终处于年级前10%的行列。然而就是这样一个谦逊有礼、温柔和善、坚强乐观的人,却仅仅是因为“太完美”的相貌,在虚拟世界遭受着无端的恶意。说穿了,这就是网络时代的最大痛点:看似开放包容,实则暗流汹涌。网络的匿名性,让人性的阴暗面被无限放大。令人欣慰的是,宸玥并没有向这些毫无理由的质疑低头,她在镜头前用手语不卑不亢地回应“谢谢你们说我像AI,毕竟Siri没我贵”——这样的人,值得一个更加友好与包容的世界。而我们的责任,就是让这个世界因友好与包容变得更加美好。
4月19日,北京理工大学研究生常某在B站发布视频,展示了他制作的长达100多页的PPT,实名举报他的博导宫某,在2022年11月至2024年1月,对其骚扰猥亵并与其发生性关系,致使其患上中度抑郁和轻度焦虑。
近些年,这类博导利用权力压榨甚至侵犯学生的事件,数不胜数,而且屡禁不止。但这次的这起事件还是光速登上了热搜,并引发了前所未有的舆论界地震,因为当事的双方、举报人常某和被举报人宫某都是......男性。这种剧情的炸裂性,实在是突破了无数人的想象极限。
总之,受到双方的性别限制,宫老师肯定是没法洗白了,毕竟他的操作甚至都没法用“正常恋爱”来打掩护。因此北理工校方在事件曝光的当天晚上就迅速作出了回应:已第一时间成立专项工作组,连夜开展调查工作。经初步核查,宫某涉嫌师德失范行为基本属实。学校决定暂停宫某一切职务活动。次日中午,北理工再次发布情况通报:给予宫某开除党籍处分,免去行政职务,撤销其教授职称,取消研究生指导教师资格,撤销北京理工大学教师岗位任职资格,解除聘用关系。同时,报请上级教育行政部门撤销其教师资格。
只能说:如果一件事是错误的,那它一定不分性别。寒门学子苦读十几二十年,过五关斩六将终于考上了博士,好不容易看到了光明的前途,结果却陷入了被导师PUA的究极泥潭。本来只有女生担心“潜规则”,现在连男生都被通吃了。
归根到底,事件的根源还是那道世界性难题:有权力的地方,必然伴生着腐败和垄断。而很多学阀,把自己对学生近乎无底线的压迫甚至是侵害当作理所当然,甚至是给学生的“恩赐”——在宫老师们的眼里,这些出身底层、一穷二白的学生们,只要心甘情愿被导师当奴隶使唤,就可以得到丰厚的学术和社会资源的回报,这难道不是“为他们好”吗?抱着这样的心态,不光不懂感恩,居然还敢举报,简直就是欺师灭祖,大逆不道了。
这一系列的问题,恐怕已经不能简单地用“学术不端”来形容了。本质是一种制度的落后——国内的学术圈子里,已经形成了某种利益共同体,从评审到晋升,从毕业到经费分配等关键环节,到处都是“人情世故”。于是教书育人的“老师”不复存在,剩下的只有独断专行、翻云覆雨的“学阀”。根源性的制度问题不解决,就算处理再多的“宫某”,学阀也不会消失。
4月17日,北京地铁5号线车厢,一位工人大哥,仅仅是因为干了一天的活,身上的衣服有点脏,就遭到了别人的嫌弃。网上曝光的视频中,这位工人被邻座一个60多岁的男子疯狂辱骂:“你穿这一身,跟要饭的似的!”、“一身灰,在这挤什么!”工人大哥面红耳赤,被骂得毫无招架之功,只能小声辩解:“我怎么挤了?我连这后背都没敢靠。”
所幸的是:这世上终究还是好人多。就在那位男子持续“输出”时,一位女士挺身而出:“那您别坐着了,让我坐,我愿意跟他挨着!我不嫌他!”瞬间让对方偃旗息鼓,只能表情讪讪地起身让座。4月19日,北京公交警方发布通报:违法行为人赵某峰(男,61岁),因座位问题,与邻座两位乘客产生纠纷,期间多次辱骂对方,扰乱乘车秩序。目前,已依法对赵某峰作出行政拘留处罚。
在评论区刷完“大快人心”之后,就该静下心来思考这起事件背后的社会问题了:对于劳动者尤其是体力劳动者,“一身灰”本应是他们最引以为傲的劳动成果的证明,怎么在某些人眼里,却成了“下等人”的标志了?这世界上有些人,稍微取得了一点成就,就觉得自己高人一等了,不知道自己姓啥为老几了,变得没有同理心了,也丧失了共情普通人的能力。打一个可能不是很恰当的比方,优越感这东西就像内裤,任何人都有,但不能在公众场合亮出来。肆意秀优越的下场,往往是既恶心了别人,自己还没落个好。嫌弃工人身上有灰有味道,你觉得不舒服也无可厚非,甚至可以说是正常的反应,但此时你正确的行为应该是用礼貌的方式离开,而不是居高临下地歧视和谩骂他人。
赵某峰之所以引发众怒,是因为他的举动不是只单纯地骂了一个人,而是针对所有为了“碎银几两”四处辛苦奔波的普通人的地图炮。于是他释放的傲慢与恶意,最终全都变成了回旋镖,准确地扎在他自己的眉心上。真正的优越感,应该来自于对所有生命的平等尊重,而非光鲜的衣着和体面的工作——更何况有些人可能连这些都没有,就像在地铁上骂人的那个赵某峰一样,他比被他骂的那位工人大哥,可能也就只多个北京户口而已。
李先生永远无法参加他原定在5月2日举行的婚礼了。现年26岁的李先生,是猿辅导武汉光谷公司的一位员工,大学毕业后入职,已经在猿辅导工作了五年,在同事中口碑很好,大家都说他是“工作上爱岗敬业,有责任感,业绩表现一贯保持优秀”的“模范员工”。
然而,他的人生在2025年4月23日戛然而止,据知情网友爆料:李先生4月22日中午吃完饭后就去公司加班,当天下午6点半之后,就再没有回复家人的任何消息。次日凌晨1点半,他的家人报了警,找到时发现他已猝死在公司。消息发酵后,猿辅导一直在疯狂的压热搜,现在,“猿辅导员工猝死”的相关话题在微博热搜榜上已经基本消失,但在其他的很多平台上,讨论一直没中断过,猿辅导的在职员工这几天的口径都是出奇地一致:听说有人猝死,二话不说马上辞职了。因为这已经不是猿辅导第一次上热搜了,早在2023年,猿辅导就曾因管理苛刻、加班时间过长被媒体曝光。当时迫于舆论压力,猿辅导承认行业压力大,后续会扩招,但也会“安排轮班休息,减轻员工的加班压力”,结果现在两年过去,看起来猿辅导的这些承诺,完全没有落到实处。
墙倒众人推,猝死事件曝光后,一茬又一茬的“猿辅导前员工”纷纷跳出来现身说法,爆料猿辅导武汉公司加班情况严重,几乎每天都要加班,少则一两个小时,多则超过6个小时。吃饭、上厕所都要跟组长报备,超过规定时间不在工位直接开除,一句话概括就是“仿佛回到了奴隶社会”。说实话,教培这个行业真的是太烂了,而且越来越烂。与其说是教育,简直快变成了传销组织,从学管师到班主任再到学习顾问,七成以上员工都是兼职的销售。就像李先生这样,同时承担着“讲课+销售”的双重任务,工作压力极大,经常要加班到凌晨,甚至是睡在公司,黄世仁看了都得老老实实当榜二。
而更让社畜们绝望的是:就算近些年猝死的新闻越来越多,只要热度一过,企业“悲痛万分,对其家属表示慰问,会处理好后续事宜”的小作文一发,大家似乎就把一切悲剧都抛诸脑后了,资本的镰刀继续向着新的一茬韭菜挥去。想要改变这样的现状,企业的经营理念、管理模式、企业文化都需要动大手术。这当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但当一条条的年轻生命逝去,我们希望有些人能够警醒,尽快迈出至关重要的第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