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本帖最后由 持经达变 于 2025-4-28 14:21 编辑 & i6 t) q d0 ^% }) h9 D, }# H/ {1 Z
) F$ q8 U. H& ]2 L: }文:武汉黄老豆(黄世猛), D" m N/ T& O: N& m
$ k2 G" W5 x) k( z! n! j5 G! z1985年11月4日,我从师机关下到修武483团后勤任协理员。报到那天,落叶飘零,阳光里有丝丝凉意。后勤处长杨继明迎接我,随后带我去见吴明忠团长。3 ?4 Z8 T7 n0 P. m
4 F( h* v4 a* A9 U* c
我与吴团长神交已久,1979年对越还击战时的2月28日,他护卫韩怀智军长随军前指驻高平粮库,我当排长所在的480团3营尖刀七连次日进入高平,营连指挥所也驻粮库,大家都知道他是警卫连长,是韩军长的贴身侍卫。
& N {: ^! k& \8 U8 I F# u- ~ x3 K, `0 s0 F7 y/ u
- c3 [/ W$ v* F G1 j% l3 N9 U吴明忠(右三)当团长8年搭档三任政委
8 I0 e- @- V+ H% K) J& G L
8 C% a1 p& v7 A- o; s" l8 T& M最初印象:他中上等身材、精悍敏捷、川音、身佩一长一短两支枪,腰间还插着匕首、手榴弹,对不熟的人最多瞥一眼,满是不可触及的威严。
1 q5 n& _3 G6 j战后不久我调军组织处唐文彬处长手下当干事,进出常碰到,但始终没说话。5 w" M+ u4 d3 P( o" M+ g9 q& q9 {
/ a7 V. s' ~$ K$ x; `我向吴团长敬礼,杨处长接着介绍,吴团长笑着说:“不用介绍了我们面熟,以后都在一条船上,你们把生产生活搞上去就是对全团、对我最大的支持。”
0 ~# y* ~/ f) O
. m8 ^* s0 t, D! g! P0 B( [3 D过后我想,54军的军官没有谁不想认识韩军长,他所说的面熟,极可能是当韩军长警卫常使的客气话。此后,杨处长抓后勤全面工作,我则负责后勤日常管理和政治工作。战勤参谋资格老、不给力,团里各种活动我带队参加。; x2 g- g G! o3 M( s2 n& l
4 W" w$ H/ u- d3 c
吴团长发言很少用稿子,不拐弯抹角,干脆利索,队前讲话总是标准的军人姿态,昂首挺胸,一声宏亮清晰的口令,队伍瞬间整整齐齐,丝纹不动。
$ x! R2 ?+ P' }/ e7 D: w: b6 ?7 c- a) o- [
他要求官兵做到的自己样样过硬,敢与官兵比百米障碍,比投弹刺杀,比队列动作,比实弹射击,比来比去,全团比出了一批过硬的干部骨干。业余时间,他爱与战士们裹在一起,打篮球,做游戏,唱歌拉歌,包饺子、做粉蒸肉,他走到哪里,哪里就是歌声笑声闹声…… B. Q: h8 Z$ t
. K( S& K# e9 K* d4 q2 g
也许是被这种火热感染太深,七个月后我调《前卫报》做编辑,明知军区合并后,河南3个野战军我是李启科社长第一个看上调去的,但只干了几个月,在军组织处静坐就头痛的毛病又犯了,于是要求回到了160师继续干新闻。此后我常跑483团,在《解放军报》《前卫报》发表“红军团在前进”系列,吴团长组织比武、阅兵、演习及一等功臣陈子贵、周学海等事迹,都是我牵头报道出去的。0 x/ E) t5 Y. E
* [/ T! \: S, Q% y1993年初我当师宣传科长第3年,在团长岗位干了八年的吴团长,升到师里当副师长,我私下喊他老团长。/ P0 V$ e; n3 P: Q3 W$ i! Y" ~! |
- M' h4 @! f0 D0 R0 U+ R/ C. T
大约当团长第五年,有人建议他:战场上给韩副总长挡过子弹,他又喜欢你,该去北京见见他,把职务动一动。他不,坚决不为自己的事麻烦首长。我猜想,老团长也许有“命里有时终须有,命里无时莫强求”的人生信条。; ^, G7 I. ]# B( n: j
; `5 v- @; {& x: {; [- a他当副师长分管后勤,实际管训练、管演习、管师直属队、甚至管大院升旗仪式。他管的众多事儿中两件与我科相关,一是升旗音乐与升旗要求同步,二是阅兵或演习,插红旗贴标语、安喇叭搞解说,要求配合,我们一一落实。办得好他望着我笑笑,出了纰漏瞥一眼就走。做他下级多年从没获他表扬,也没挨他批评。8 g" |3 z. a6 \5 _2 J
9 X# w! F; a+ F# |
宣传科长最难管理的是电影队和宣传队女兵。电影队春夏秋冬每天要准时放号,豫北冬天的早晨特别冷,出完操睡一觉天才亮。放号的兵懒、图省事,发明什么自动起床号,开始还自动,不久程序乱了,把起床号变成了紧急集合号。后调某师当师长那位领导,怒火冲天,机关会上点名批评不算,还质问我老在宣传队小院晃什么?我气得差点当场与他干起来。好在心明眼亮的师廖双全政委,在随后的机关会上帮我说话:“宣传队女兵难管,再难管女兵小院只有我(指他自己)和宣传科长可以进,别人不行。”, S# N7 i: {7 n7 A2 M; e2 ~/ p
1 L! m# k: {7 C3 ^4 [. y0 `8 k0 Z, U那段时间看我心情不快,老团长见到就给一个笑,安慰!我们科有三个干部是从483团调进的,都与老团长有感情。老团长空时就到科里坐坐,喝口水,吹吹牛,说点轻松话题。
) ]2 w- q7 Y. [9 \! \5 u
* A( x) Z+ B* I( g% x% i1995年底,突然听说老团长要求转业,我们当时都挺纳闷的,干得好好的,为何要转业?后与老团长交流才知道他的内心,首先是年龄偏大,野战部队不能再干,去军分区他不愿,退休等于要永远留在河南他也不想。大半辈子为国尽忠了,趁着父母健在想回去尽尽孝,于是决定转业。
5 l* X& s8 r. }% U7 o- ?9 L2 f. l
8 `, H4 }) z* u2 G' q1996年3月军区免去了他的职务确定转业。从此他像所有老转一样直面人生转折,考虑后半辈子尚不明朗的工作,及一家人的着落。交接工作后,他整理了当兵28年的重要经历,学会了开车。随后回重庆了解安置情况。
( d4 P _ a) s/ [
, y' P% s1 P8 v4 R, d7 z% g市委组织部一位看了他档案的领导知道他两度参战三次战功,其中一次二等功,是济南军区“学雷锋荣誉奖章”获得者,54集团军“优秀团职干部”典型,对他很客气,直接建议他去强力部门工作。强力部门:通常指纪委、组织部、公检法、财政交通、税务土地等部门。多少老转梦寐以求想进,而老团长就凭着耀眼的经历和荣誉,获组织部的青睐与厚爱,换句话说,他可以挑选工作。
: g! A9 @& d' l8 ` V! o, p% V' G7 |8 d- v A0 h
面对送上门的机遇,他说:感谢组织好意,我不愿去强力部门,希望到一个相对清静的单位就行。随后说了不愿去强力部门的原因。他说:“我长期在野战军工作,总处在紧张状态不想再紧张;再一个,强力部门责任太重,太重的事干久了不想责任太重;第三,我是重庆人,在重庆读书长大当兵,重庆有很多亲朋好友,怕关系不好处,有的事帮忙吧可能违规,不帮吧得罪乡亲。我不想得罪乡亲,只想过平静日子。”说得这位领导直点头。
+ F1 I: b' j0 \/ F1 y
+ _+ k; ~1 E- O! c8 @他对工作的选择传开后,有人感叹他有点傻,放着强力门部不进,最后选择清水衙门。大家当时都觉得老团长有点傻,有人转业时绞尽脑汁想进强力部门,结果竹篮打水,且在部队的荣耀,只是老团长的零头。7 [1 i: T& v* Q
0 K" F# L* }: p( M) u' }$ B老团长带着被信任的满足回到部队,该休息等通知了,然而他却奇迹般的重新上岗了。8 Y8 a* H" r. n2 `
& o0 _& V6 e9 k
1996年8月中旬,豫北连降暴雨,黄河、沁河水位猛涨,师里几位领导一部分带部队抗洪去了,一部分之前休了长假,只有吴巍嶶师长一人。这时新乡地区洪水成灾,四处报警,吴师长实在忙不过来,就对老团长说:“老哥,帮兄弟一把吧,到值班室值值班,帮我处理下紧急事务。”老团长一时两难,职已免了,几个月没穿军装,再去值班算咋回事?但他想到与部队的感情,非常时期人民利益高于一切,自己什么时候都是一名党员,于是答应说:“行!但要给军里报告,给各团下个通知,我才好工作。”吴师长欣然同意。
& L8 q8 B& E/ W: E4 g
9 I- m6 K6 U& Z( D2 y重新上岗,他想穿戴大校军衔的军装怕误解,怕穿上心里又舍不得脱,于是换上光溜的作训服。值班期间官兵一如既往敬重他,听他的命令。他获知482团驻地一个村庄被淹没,群众爬到砖窑顶避险,迅速调兵营救,将被困群众全部安全转移。处理了多起危情…… `7 u7 A8 ]- `3 r
& n. J+ ^$ o: S8 P2 B抗洪结束了,吴师长仍不舍。1996年10月下旬,54军在豫南组织战役演习,吴师长奉令参加,临走前对老团长说:“我们师里搞的战术合练,等我回来就晚了,请你带师机关先上山做前期准备。”老团长有点为难的说:“有宋副师长,我一个早宣布转业的副师长,反复出山不太妥吧!”吴师长这时也知道,他的工作还没明朗,许多家务要操心,可是工作需要他,个人感情离不开他,坚持说:“宋副师长对那一带不熟,你很熟,以你为主,他配合,就算帮帮我吧!”一句帮帮我,老团长再度披挂上阵。
" Y4 |" R R, N! m, t+ s. b4 B" ?# D
十天后,吴师长参加完豫南战役演习来到战术合练场。吴副师长这才说:“我再可以离开吧!”看着反复出山帮忙的老哥,吴师长感动的泪花在眼里转,说:“我现在就安排车送你回大院。”
7 N+ z0 x6 y; v/ X4 v4 r7 I' W
, @9 P! M) P k2 p当年12月,老团长收到重庆市组织部拟安排征求意见函,他毫不犹豫选择了带军事性质、又适合自已心愿的市人防办。1997年4月10日,组织部的一位副部长送他到市人防办报到,宣布他为副主任,平职安排,副厅级。9 {+ W/ o2 }% G
2 o' x/ R% N$ s0 }5月2日15时,老团长与熊大姐正式离开军营。师机关、师直属队数百名官兵在办公楼至大营门两侧,夹道欢送。真要离开了,离开寄托着人生上半生全部梦幻的军营,离开在血与火战场上生死与共的战友,他感觉是那样的难舍,他和熊大姐含着热泪走过那200米夹道欢送的队伍,在湿漉漉的目光中挥手道别。
7 a5 ^- ^2 U* V9 g
8 n; c4 n3 K# R2 h( w这一别就是20多年,老团长在重庆市人防办副主任岗位上,兢兢业业,勤勤恳恳,成功指挥了渝防—6.5和渝防—08演习,受到时任国防部长的称赞。退休前升为正厅,退休后获中组部“全国离退老干部先进个人”荣誉称号。
9 Z7 T( R+ S+ v6 e. F+ \1 Z2 G0 V! t" x- L& o! p, y7 m: Z7 Q' i
前些日子,他写的回忆文章在笔者的平台连载,一个多月天天电话沟通,每一集他都认真审核把关,常为一个错别字折腾几个来回。连载受到众多好评。老团长已满76岁,能喝三两酒,喜欢读书写诗散步,满头银发,思绪清晰,表达精准,宛如昨天! |
评分
-
查看全部评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