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转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查看: 208|回复: 10

我家有个新四军

  [复制链接]
发表于 7 天前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微信登录

x
新四军军歌
(陈毅元帅填词):
光荣北伐武昌城下,
血染着我们的足迹。
孤军奋战罗霄山上,
继承了先烈的殊勋。
千百次抗争,
风雪饥寒。
千万里转战,
穷山野营。
获得丰富的斗争经验,
锻炼艰苦的牺牲精神。
为了社会幸福,
为了民族生存,
一贯坚持我们的斗争。
八省健儿汇成一道抗日的洪流,
八省健儿汇成一道抗日的洪流。
东进,东进,
我们是铁的新四军;
东进,东进,
我们是铁的新四军;
东进,东进,
我们是铁的新四军!
扬子江头淮河之滨,
任我们纵横的驰骋。
深入敌后百战百胜,
汹涌着杀敌的呼声。
要英勇冲锋,
歼灭敌寇。
要大声呐喊,
唤起民众。
发扬先辈的优良传统,
创造现代的革命新军。
为了社会幸福,
为了民族生存,
巩固团结坚决的斗争。
抗战建国高举独立自由的旗帜,
抗战建国高举独立自由的旗帜。
东进,东进,
我们是铁的新四军。
东进,东进,
我们是铁的新四军。
东进,东进,
我们是铁的新四军!
我的父亲冯海松1929年8月8日出生在湖北省安陆县三河乡(现在的巡店乡)的一个贫农家庭。
1942年是抗日战争最艰苦的年月。中共中央在“皖南事变”后于1941年1月20日重组了新四军,任命陈毅同志为新四军代军长,刘少奇为新四军政委,同时任命李先念为新四军第五师师长兼政委,为发展共产党的抗日武装,抵御日寇侵略,粉碎国民党顽固派的围剿,李先念率国民革命军新编第四军第五师于1942年初在鄂北地区招兵买马,扩充兵员。
那年2月,不满14岁的父亲光荣参加新四军。在湖北省安陆县新四军京(山)安(陆)支队三河乡区小队当通信员。三河乡是当时新四军五师的辖区,新四军采取二丁抽一的方式补充兵源,父亲在兄弟三人中排行老三,不是家里的主要劳动力,为避免家里主要劳动力流失,所以他就自告奋勇,应征参军,部队领导看父亲机灵帅气又年轻,就安排他担任了区小队通信员。
1943年下半年,抗日战争转入战略反攻阶段,冯海松编入新四军五师京安指挥部一连当战士。期间,参加了围攻云梦胡家店日军据点、攻打安陆巡店日伪军据点、应城杨家河伪军据点等多次战斗。建国后冯海松荣获《中华人民共和国独立自由奖章》。
听母亲讲,父亲参军前,家里有个童养媳,因为年纪都还小,两人以兄妹相待。童养媳在父亲参军时送了他一双千层底的老布鞋,父亲一直没有舍得穿,而是打在背包上南征北战。一次在攻打日伪军据点时,父亲刚刚冲过鬼子的战壕,举起军号正要吹冲锋号,不料,战壕里一个诈死的鬼子端着三八大盖,从背后打了一黑枪! 因为父亲背着背包,背包上又绑着这双号称“登倒山”的老布鞋,所以子弹穿过鞋底,就没有什么冲击力,仅仅卡在背包中间,父亲被三八大盖子弹的巨大冲击力推倒在地,大难不死。是这双老布鞋,使父亲捡回了一条命。父亲的童养媳,在1948年因病去世了,去世前,也没能见上父亲最后一面……
(之二)
1945年7月,艰苦抗战八年多的鄂北抗日根据地的军民,载歌载舞,迎来了日本鬼子的投降。
此时,父亲冯海松已经是新四军五师十五旅四十五团三营七连的副排长,并于1946年2月光荣加入中国共产党。
但是,和平的日子没过几天,举世闻名的国共重庆谈判因为蒋委员长的蛮横无理而宣告破裂。蒋委员长自恃有美国佬撑腰,向共产党领导的抗日军民举起了屠刀。1946年6月26日,为粉碎国民党30万重兵围剿,父亲所在的新四军五师部队五万余人在大悟县宣化店举行了震惊中外的“五师中原突围”,打响了反击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
在山西八路军主力部队的接应下,父亲所在的新四军五师十五旅四十五团强度黄河,艰苦突围至山西晋城,他们是第一批突围出来的新四军五师战斗部队。突围途中,父亲腿部被国民党顽军炮弹击中负伤。
新四军五师突围打得很惨烈,除师、旅、团部机关和个别旅团突出重围外大批战斗部队的官兵或牺牲或被俘或掉队,五万余人最后只剩下不足二万人,主力部队到达山西晋城后整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二野十二纵,父亲在十二纵四十五团七连任排长。
九十年代我沿着父亲突围的线路走了一圈,深感父辈那时的艰难……
1947年,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揭开了推翻蒋家王朝的序幕……
为开创解放战争新局面,二纵司令员李先念命令十五旅旅长黄德奎率四十五团三营前往襄西组建襄西支队。父亲在进军襄西途中,邂逅了黄德奎旅长的机要参谋宋宏权,宋宏权是父亲1942年一起参加新四军应安支队的老战友。宋宏权把父亲推荐给黄德奎旅长当警卫班长。
陕北老红军出身的黄德奎旅长人高马大,不怒自威脸上有一股杀气。
由排长降为班长给他当警卫员 ? 父亲有点范嘀咕……
黄德奎旅长知道后用陕北话大骂:小兔崽子!给老子当警卫员是老子瞧得起你,还亏了你不成?小宋,把他给老子绑了,关三天禁闭再说!就这样,父亲跟随黄德奎司令(从江汉分区开始黄德奎由旅长改称司令)从襄西支队到江汉军分区再到宜昌军分区,前后当了三年警卫班长……
(八十年代宋伯伯的儿子宋叶忠去美国国留学之前,我曾经在宋老爷子面前和他一起探讨过五师突围的性质,思想活跃的武汉大学的本科生宋叶忠把《中原突围史》研究了半天得出结论:这哪里是突围啊,分明是仓惶逃串!为此他挨了宋老爷子一孤拐)
1949年8月,南征北战的老红军黄德奎将军积劳成疾,二纵司令员李先念特批黄德奎前往北京治疗。从宜昌到北京千里迢迢,当时的交通十分不便,父亲护送黄司令从宜昌走水路,经武汉下南京,再改走陆路赴北京,费尽千辛万苦,一路上与国民党匪特残余斗智斗勇,走了将近二十天,终于把首长和夫人安全护送至北京,沿途还帮首长找回了因战争期间流落在鄂北农村的两个儿子。
黄司令在京治好病期间,把宜昌分区参加开国大典的唯一一个指标给了他的警卫班长冯海松。
1949年的9月30日,那是一个彩霞满天的黄昏,刚满二十岁的中国人民解放军战士冯海松,身着崭新的卡其布军装,和战友们集结在雄伟的天安门下,心潮澎湃滴等候那神圣日子的到来……
听,开国大典的礼炮在隆隆作响;
看,开国大典的礼花在夜空中五彩缤纷……
父亲和天安门广场所有欢乐的人群一起,迎来了新中国的第一个黎明……
1949年10月1日,“我宣布: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正式成立啦!中国人民从此站立起来了!”
晨风中传来了毛主席那洪亮的湖南口音……
也就是在开国大典的那一天,冯海松第一次见到了开国领袖毛泽东……
(之三)
黄德奎司令病愈后,在父亲的护卫下携一家老小安全返回宜昌,在军分区继续担任司令员。建国初期,国民党残兵败将和土匪武装苟延残喘,在湖北与四川交界的鄂西北山区活动猖獗,黄司令对父亲说:小冯啊,当初让你这个排长当我的警卫班长,我知道你不情愿,你小子就是个“官迷”嘛! 现在,派你去五峰剿匪指挥部,去当正连级作战参谋兼土改武装工作队队长,这你该没有意见吧?
父亲千恩万谢,拜别老首长,来到五峰剿匪指挥部走马上任,马上就投入到惊心动魄的鄂西北剿匪战斗中。
冯参谋发挥中国农民式的聪明才智,广泛发动群众,武装打击和政策攻心、分化瓦解双管齐下,展开了一场声势浩大的全民剿匪的运动。
鄂西北五峰一带的土匪由国民党殘军和当地地主还乡团以及山上惯匪三股武装纠集而成,基本是都是国民党旧政权中的死硬分子,十分凶残,分别采用“烧死”、“淹死”、“吊死”、“活埋”等残忍手段杀害我先后四批土改武装工作队负责人,年轻的冯参谋刚到任时就在下榻的吊脚楼客栈里看到了土匪们用飞刀插在柱子上的包着子弹的恐吓信,信中指名点姓地威胁冯参谋,问他打算选择哪种“死法”?冯参谋看到此信怒火中烧,当即下令把所有匪首的亲属全部羁押起来,让随军记者一一拍照并以同样的方式给土匪回信:“你敢杀我军民一人我便灭你全家,以血还血以牙还牙!”,压住了土匪们的嚣张气焰。不到一年,便一举剿灭了五峰境内的国民党殘军和土匪,击毙了统领这股国民党残军和土匪武装的头目袁仁甫、王昌虎和钱普堂等。其中“鄂西反共救国军第一纵队”副司令王昌虎这个惯匪枪法非常准确,被冯参谋带领的剿匪部队团团围住时已经饿了好几天了,但打起枪来还是弹无虚发非常嚣张,他利用险峻的山洞拼命顽抗打死打伤我剿匪军民多人,最后冯参谋押来王昌虎的父母和老婆孩子,用枪顶着他们对王昌虎展开心理攻势,这家伙才吞枪自杀……
在庆祝剿匪胜利的祝捷大会上,上级首长对冯参谋给予了嘉奖,同时也对他不择手段违反政策用土匪亲属做“人肉盾牌”的做法,提出了严肃批评。
冯参谋在自己的《五峰剿匪日记》中写到,为了剿匪胜利,为了减少战友牺牲,“不择手段”算个球?
1952年,冯参谋在宜昌军分区教导队集训期间,认识了宜昌一中的初中毕业女生刘德珍,建国初期,据说解放军的干部都以能娶到城里的洋学生为骄傲。当时教导队的宿舍租用的就是刘德珍家的宅院,所谓“近水楼台先得月”,冯海松就“先下手为强”了。两年后,他们喜结连理,那是后话……
同年,抗美援朝战火越烧越烈,热血青年冯参谋也报名参加志愿军,黄德奎司令员看到了冯参谋的请战书,把他叫到办公室:小冯啊,你跟我鞍前马后南征北战这么多年,仗也没有少打,五峰剿匪你表现不错,但是政治水平欠佳哦,还需要学习啊! 这次抗美援朝就别去啦,拿着这张《入学通知书》,你到中国人民解放军武昌第一政治学校上学去吧。关你禁闭的小宋?呵呵,人家去空军汉口干部学校深造都半年多了……


(之四)
冯学员在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政治学校上学一年后于1954年国庆节利用假期回到老部队宜昌军分区与我母亲刘德珍举办了革命化的婚礼(本来我姥爷成分较高政审是通不过的,但是因为我舅舅刘德昌参加了抗美援朝的志愿军,姥爷家也比较拥护政府而且开明进步所以军分区政工部门破例批准了这个婚礼)婚礼由他的老战友宋宏权主持,黄德奎司令员做了证婚人。
一年半之后,俺在武昌中南军区总医院呱呱落地,我出生那天冯学员学业在身请不了假,还是他分配到空军的老战友宋宏权伯伯拎了只老母鸡从汉口乘轮渡赶到总医院探视我们母子,所以俺来到这个世界第一眼看到的男人不是冯学员而是宋伯伯,后来我在武昌上大学时常常恬不知耻滴在武昌空军休干所宋家混吃混喝那也是后话……
1955年我军第一次实行军衔制,在校深造的冯学员被当时的中南军区授予大尉军衔荣获“独立自由奖章”和“解放奖章”。
毕业后的冯学员没能如愿返回老部队宜昌军分区,而是被学校统一分配到驻扎在广东省北海、钦州、防城、合浦(当时属于广东省管辖)一带海防前线的广东边防部队担任边防某加强营副教导员,在这里他偶遇了一个同年参加新四军但尚未谋面的正宗老乡程子铭教导员,共同回忆起抗战和五师突围的往事,俩人真是相见恨晚,从此成为终身好战友。
北海、钦州、防城、合浦乃当时的海边防前线,南临波涛汹涌的北部湾西靠土匪猖獗的十万大山,军情匪情均十分严峻。部队给我家安排的是前店后港的木板房,就在现在的北海老街。房间与房间之间的隔断墙都是涂过桐油的杉木板。儿时的我总是隐隐约约听到隔壁有滴滴答答的声音,果不其然,后来公安部门从我家隔壁揪出一个美蒋女特务,我才知道那滴滴答答的声音是摩尔斯电码发报的声音。
五十年代末期,不甘失败的蒋委员长摇旗呐喊“反共复国”,不断地派出“反共复国先遣军”从海上和空中骚扰我海边防前线,十万大山里的国民党残兵败将也糾集土匪遥相呼应伺机卷土重来,敌情匪情均十分严峻,冯教导员经常半夜三更拎着手枪和卡宾枪就出情况去了,剩下咱们娘俩在木板房里瑟瑟发抖……
第二年,(1957年)二弟冯新利在合浦出生,给他接生的是营部卫生所的上尉赵所长。
母亲那年才二十三岁,虽然是随军家属,但也没有闲着,家属们组织了家属文艺演出队,经常巡回在哨所海岛慰问边防一线的官兵,三岁的我也多次随母亲她们顶住晕船的恶心乘坐登陆艇前往涠洲岛去慰问演出,戴着苏式船形帽的边防军叔叔们也经常让我骑着大狼狗军犬在火山岩的海滩上的耀武扬威一番。
我边防军对于围剿十万大山的国民党残匪颇为头痛,因为他们早已亦匪亦民——拿起刀枪他们是土匪,放下刀枪拿起锄头又是山民,民匪不分了,据说部队的炮兵实弹演习时,就对着十万大山猛烈开炮,至于那些亦匪亦民的残匪们能不能躲得过炮火那得看他们的造化了。
因为时常有小型战斗发生(反登陆、打空降、剿土匪),牺牲也在所难免,时有年轻的阿姨们捧着骨灰袋子悲痛欲绝……
记得是1959年,蒋委员长频频发飙,前线形势吃紧,上级命令海边防前线所有军属紧急疏散,24岁的母亲背一个牵一个带着我和弟弟辗转千里回到湖北省宜昌市姥爷家里躲避战火半年多,受到姥爷、舅舅和姨妈们悉心关照。
前线形势缓和后已经是1960年初了,那一年我们的共和国开始遭遇空前的三年自然灾害,姥爷家也没有多少余粮了,年轻的老妈又带着我和弟弟千里寻夫回到北海,那时的交通十分不方便,我们母子三人不停地转车倒车,旅途之中有个小插曲:从宜昌回北海的路上,大约是到了广东境内吧,母亲给我买了个饼子,我刚咬了一口,二弟在后面吵吵着也要吃,我把饼子往后一递,他还没有接着,就没了,让一旁的饥民用一根细叉子给横刀夺爱了……
可怜我的母亲!路途之艰难、身心之疲惫可想而知……
这就是五十年代末期我军边防军人和随军家属的生活。
(之五)
上个世纪六十年代初期,中苏关系破裂,年轻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面对并承受着美帝和苏修两个超级大国的双重压力,于此同时印度尼赫鲁集团也趁火打劫,蓄意挑起边境争端并多次侵占蚕食我国领土。      
1962年10月,我西藏、新疆边防部队在中印边境奋起自卫还击,我军参战主力系英勇善战的四野老部队,时任国防部长的林彪元帅一声令下,我军以风卷残云摧枯拉朽之势,长驱直入,打得阿三丢盔卸甲,屁滚尿流,我英雄的中国人民解放军最终取得了这场中印边境自卫反击战的绝对胜利,这场让举世瞩目的中印战争,被外军称之为“小刀切黄油战争”,战后,林彪向毛泽东主席汇报:此一役,可确保西藏30年平安无事。
即便如此,中国周边情况仍不容乐观。针对当时的国际形势,冯海松副教导员所在的广东边防某加强营,除教导员程子铭大尉调往西安参加组建陆军装甲兵学院外,其余官兵奉命成建制地整编为广州军区工程兵某团(代号:6826部队),调往广东韶关乐昌一带,执行国防施工任务。此时,冯教导员已升任为该团政治处主任,并晋升少校军衔。团部驻扎在粤北山区山清水秀的一个山沟里。部队营房是松树皮做的屋顶,稻草和泥做的土墙,虽然朴实无华,倒也冬暖夏凉……
因军事保密需要,各施工连队一律乘坐用帆布包的严严实实的大卡车进入军事地下基地施工现场,每天完工后,也是如此返回驻地营区。工程兵们直到退伍离开部队时,也不知道施工现场究竟在哪个具体位置。
要奋斗就会有牺牲,工程兵部队掘进作业时经常遭遇冒顶和塌方,经常有官兵在抢险中献出年轻的生命。安抚抚恤在国防施工中牺牲官兵的家属,就成为政治处的主要工作之一。
有一年,工兵团招了一批来自上海某艺术学校的新兵,冯主任看他们细皮嫩肉,不忍心把他们分到施工连队,就根据他们的特长,直接安排在了团部演出队,这些上海兵也非常争气,尤其是新疆舞跳得灰常“亚克西”,每次代表工兵团参加广州军区工程兵部文艺汇演以及广州军区文艺调演,都能名列前茅,抱回一大堆锦旗和奖状。儿时的我经常混迹于这些上海叔叔们之间,耳濡目染也喜欢上了表演,成为演出队的“阿拉编外跟屁虫”……
1962年8月,6岁半的我和团里适龄儿童被团部通信班的俩位叔叔护送从乐昌火车站乘火车前往广州市握山新村工程兵子弟小学,成为驻读小学生。到学校一看,才知道除了走读的,基本上都是工程兵兵部大院的孩子,驻读的全是分布在粤北韶关铁路沿线的几个工兵团、工兵仓库的部队子弟。
1963年,小弟冯新民出生在广东韶关乐昌工兵团卫生队。
1965年在毛主席的提议下,全军取消军衔制。刚刚晋升中校冯主任还没有来得及佩戴中校军衔就随全军一起换上了“一颗红星头上戴,革命的红旗挂两边”的65式军装。
1966年,西南邻国越南人民的抗美救国战争如火如荼。为支援“同志加兄弟”的越南人民,开国领袖毛泽东主席向同志加兄弟的越南人民伸出了援助之手。中国人民解放军派出高炮、雷达、铁道、通信以及工程兵部队秘密进入越南境内,协助越南军民抵御美帝侵略。6826部队的冯主任亦奉命编入中国人民解放军援越抗美四支队,进入越南境内,执行援越抗美工程施工任务。
母亲则带着我们兄弟仨,在湖南郴州6826部队家属基地里度日如年,焦虑不安苦苦地守候,祈盼着自己的丈夫能从战火纷飞的越南安全归来。那种焦虑和期盼是当年每一个参战军嫂的切身经历……
冯主任在援越抗美的前线,再次经受了战火的考验。据父亲回忆,当时美国的鬼怪式飞机欺负我军缺乏先进的防空武器,对援越部队狂轰滥炸,十分嚣张,有时候贴地低飞,我军官兵都能看到美军鬼怪式战斗机飞行员嚼着口香糖做着鬼脸……当然,我军的高炮部队以及配属给工兵团的高射机枪连也不是吃素的,时常有美军战机被我援越部队击落、击伤,驻地的越南军民,一旦发现有美国飞行员跳伞逃命,就不顾一切地冲上前去与中国援越部队争抢美军飞行员俘虏。据说,越南对于活捉美军飞行员给予的奖励非常丰厚……
早年在广州参加中国革命的越南人民领袖胡志明主席亲自将“援越抗美纪念章”颁发给我国援越抗美部队官兵,并用汉字亲笔给团以上干部写贺年卡拜年。
两年后,冯主任从越南班师回朝,母亲和我们兄弟三人也结束了近两年之久的漫长等待。
冯主任从越南前线带回来不少战利品,是用打下来的美军战机上面的铝片制作的工艺品小飞机、匕首和梳子等……可惜,在数次搬家中逐渐遗失殆尽。
冯主任从越南回国归建后升任6826部队(广州军区工程兵某团)副政委。
(之六)
1968年夏,中苏关系进一步恶化,苏联在我国北部边境陈兵百万,虎视端端,并不断地挥舞着核大棒对我国进行威胁和恐吓。为应对严峻的形势,冯副政委所在的工程兵某团奉调进京给中南海构筑防原子坑道……这是一个绝密军事任务。对参与任务官兵的政审相当严格,结果负责管干部的冯副政委因为配偶刘德珍家庭成分(资本家)的问题政审不过关,因此和其他政审不过关的官兵一样,没能随部队北上……
1968年8月15日,广州军区根据中央军委指示,开始筹建“广州军区生产建设兵团”,像冯副政委这样的一大批编外干部,就被广州军区干部部纳入了兵团干部名单。年底,冯副政委奉命前往海南岛海口市,参加广州军区生产建设兵团的筹建工作。冯海松在兵团偶遇了一起参加援越抗美工程兵四支队的老首长贺靖政委,贺靖此时在兵团任兵团总部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负责管干部。他把一起参加援越抗美的老部下冯海松安排在了兵团直政处担任代理处长。直政处负责管理兵团总部机关的车队、医院、警通连、宣传队、体工队、食堂、招待所等一大堆事务。那年,父亲长虽然年方四十,但已是头发花白,显得亲切和蔼,对全军发配到兵团的现役男女干部关爱有加,还经常热心地帮那些未婚男女军官们穿针引,线拉媒保纤,因此兵团机关除了首长外,大家都亲切地称呼父亲为“老处长”。
1969年3月,在兵团广州办事处的安排下,母亲携我们兄弟仨一起登上红卫四号海轮从广州黄埔港码头启航“漂洋过海”,前往海南岛与冯副处长团聚。记得在海口秀英码头靠岸时,首先印入眼帘的是建筑物墙壁上伟大领袖毛主席为海南岛的大红题词:“提高警惕,巩固海南!”
机关家属大院坐落在海口秀英坡的金牛岭下,是几排据说能抗击台风的石板屋。入住没多久,我发现一个秘密-海南的壁虎会唱歌……  
我和二弟也转学到海南侨中读书。
“老处长”在兵团的前期的工作之一,是为陆续前来兵团报到的兵团首长们安排宿舍、配置专车和公务员。
不久,北京中国人民解放军政治学院副院长邓一凡(开国中将)也被发配到兵团任副司令,兵团首长指示冯副处长前往南海舰队海军航空兵海口机场接站,冯副处长耿直地吐槽:人家是开国中将,比你们司令政委的军衔都高,让我区区一个中校副处长去接站,实在不对等,我不去丢这个人! 后来兵团首长采纳了冯副处长的意见,派了政治部副主任前往迎接。在邓副司令的生活待遇上,兵团某些首长也指示:不配专车不配公务员。冯副处长也怼了回去:不管邓副司令是因为什么原因来兵团的,人家大小也是中将军衔的现役副司令,在兵团总部谁人能比? 最后,冯副处长按照贺副政委指示,给邓副司令配齐了专车和公务员。
在兵团司令部大院我与贺副政委的俩儿子以及邓副司令的俩儿子成为兵团发小“摸泥之交”。因为邓家兄弟长得白,俺们给他俩起了个外号“北京面银儿”,只不过跟这俩北京来的“北京面银儿”说话颇为费劲儿,总要绕着舌头“儿啊儿滴”,不然就被会他俩笑话俺们广州军区大院子弟普通话太槽……
1970年9月的一天,冯副处长茶余饭后,从兵团干部处长那里探听到一个消息:兵团首长打算把冯副处长官升半级,派到兵团二师任二师政治部副主任。小农意识严重的冯副处长马上想到一个十分严重的问题: 万一兵团现役军人集体就地转业,岂不永远留在穷乡僻壤的海南岛了吗?!当年的海南岛,属于荒蛮之地,和今天的最大特区,不可同日而语。思乡情绪强烈的冯副处长脑袋瓜子一转,立马闯到老首长贺副政委家里,诉说“革命友情”,要求平调湛江的兵团八师(湛江八师的团级主官,基本由原广州军区工程兵和炮兵的干部担任,冯副处长在那里的战友多、熟人也多)。贺副政委问了一句: 小冯,你不会后悔吧?然后,大笔一挥,一纸调令把冯副处长调往兵团湛江八师十五团,担任政委。冯副处长捧着调令,欢天喜地地离开海南,前往湛江市廉江县青平镇的八师十五团上任去了,与他搭档的,是广州军区炮一师的郭团长(老炮兵,耳朵不太好使)。这个15团,是整个广州军区建设兵团唯一一个不种橡胶,只种水果的团,主要种植的水果是著名的国宴佳果“红江橙”。我吃了不到俩月的红江橙,便参军又回到海南岛在军直独立工兵营服役。1974年春和在海军南海舰队航空兵雷达三团当报务兵的堂兄冯斌一起,参加了毛主席生前指挥的最后一仗,收复西沙永乐群岛自卫反击战……
1971年的八师十五团,穷得叮当响,团部连一辆小车都没有。农民警卫员出身的冯政委鬼点子颇多,逮住兵团首长前来八师十五团视察的机会,与郭团长密谋,把全团一大堆破卡车、烂拖拉机和旧农具等摆在迎接首长的大道上,一字排开,煞有介事地接受首长们的“检阅”。兵团首长对十五团的冯痞子政委和郭聋子团长这对活宝,哭笑不得,只好把他们的“坐骑”——一台崭新的嘎斯六九送给十五团,并给十五团倾斜了不少“政策”。八师团十五成为整个兵团八师最先拥有团首长座车的团场,后来该团的经济效益也名列八师前茅。当然,“来而不往非礼也”,十五团也给视察组成员准备了上好的北部湾海鲜特产沙虫干和本团的特产天下第一橙“红江橙”……
(之七)
1974年9月奉中央军委命令广州军区生产建设兵团解散,现役军人或去省军区系统或归建老部队,郭团长去了湖南益阳军分区当副司令,冯政委在广州军区工程兵打拼多年对老部队感情深厚就选择了归建。归建后,被军区工程兵干部部门安排在衡山351工程指挥部(师级机关),担任副政委,也享受上了住独立小楼,配公务员、配专车的“首长”待遇。
1976年邓小平执掌中央军委,大规模裁撤铁道兵工程兵,衡山351工程指挥部首当其冲,冯副政委于当年7月接到转业命令,结束了长达三十四年之久的军旅生涯,回到老家湖北省孝感地区就任孝感地区邮电局副局长,1977年底我二弟冯新利参军去到广州军区工程兵舟桥84团警通连当兵,参加了1979年对越自卫反击战,据说是把冯老爷子当年在越南苦心经营冒死修筑的公路啊坑道啊什么的都给炸掉啦,真是“崽卖爷田不心疼哦”……


最小的弟弟冯新民十八岁那年也去了革命老区沂蒙山,在六十七军某部三营当了一名野战部队的营部卫生兵。
1988年底新四军战士冯海松同志在孝感地区邮电局副局长任上离职修养享受正厅级待遇,颐养天年至今,老伴刘德珍于2012年因糖尿病多发症驾鹤西去,终年七十七岁……
2015年的抗战70周年纪念日,新四军老兵冯海松和全国所剩无几的抗战老兵一起荣获了由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颁发的金质“抗战胜利70周年纪念章”和五千元人民币的慰问金。
2019年四月,孝感市退役军人事务局给我们家送来了五块《退役军人光荣牌》。
今年冯老爷子90大寿,现在是四世同堂,有一对活波可爱的小重孙……
(全文完)

评分

参与人数 1经验 +40 津贴 +40 收起 理由
淘气的中年人 + 40 + 40

查看全部评分

 成长值: 18775

发表于 7 天前 | 显示全部楼层
2015年的抗战70周年纪念日,新四军老兵冯海松和全国所剩无几的抗战老兵一起荣获了由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颁发的金质“抗战胜利70周年纪念章”和五千元人民币的慰问金。感谢分享!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成长值: 5025

发表于 7 天前 | 显示全部楼层
学习一下,感谢分享!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成长值: 15225

发表于 7 天前 | 显示全部楼层
签到,幸福安康,万事如意。多谢分享。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7 天前 | 显示全部楼层
Thank you for sharing, I wish you all happiness every day!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成长值: 11125

发表于 7 天前 | 显示全部楼层
多谢分享。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7 天前 | 显示全部楼层
签到,谢谢分享!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成长值: 18520

发表于 7 天前 | 显示全部楼层
发扬先辈的优良传统,创造现代的革命新军。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已抛锚 成长值: 375

发表于 5 天前 | 显示全部楼层

学习一下,感谢分享!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