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秦朝被认为是中国历史上寿命极短的一个朝代。这个由秦始皇亲手建立的庞大帝国,在他去世后仅仅三年就被推翻,作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实现大一统的王朝,最终却在秦二世胡亥的统治下迅速灭亡。 毫无疑问,秦二世胡亥的昏庸无能是导致秦朝迅速崩溃的主要原因。然而,关于胡亥如何继承皇位的认识,千百年来一直依赖于西汉时期司马迁所著的《史记》,因为更早的文献记录这段历史的资料非常缺乏,几乎没有更早的官方记载。 传统观点认为,胡亥在秦始皇驾崩后,趁机与权臣赵高和丞相李斯密谋篡夺皇位,这一行为并未得到秦始皇的认可。胡亥被看作是通过阴谋手段而非合法继承,最终掌握了帝位。 然而,随着西汉时期另一部文献《赵正书》的发现,这段历史被重新解读,给人们带来了极大震惊——原来胡亥竟是秦始皇亲自指定的继承人。 两千多年来,人们普遍认为秦始皇临终前未能明确皇位继承人,结果被幼子胡亥趁机联合赵高和李斯夺权,并为稳固地位残忍地清除了所有兄弟姐妹。这一说法来自司马迁的《史记》,《史记》自此成为后世了解秦朝的主要历史依据。 不过,不少学者对《史记》中关于秦朝的记载提出质疑,主要有两个方面。第一,司马迁的《史记》成书于汉武帝时期,距离秦朝已有一百多年,且他主要依赖传闻和有限的资料,缺乏充分证据支持;第二,司马迁本人对秦始皇持批判态度,这使得他的记录难免带有偏见和倾向性。 那么,为什么关于秦朝的文献如此稀少呢?这主要归咎于秦朝灭亡后发生的楚汉战争。项羽攻占秦都咸阳时纵火焚烧宫殿,几乎将秦宫内保存的大量六国文献以及秦朝官方文书全部付之一炬。原本能佐证秦始皇死后继承情况的重要资料就此荡然无存,仅存一些幸存知情者的口述。 司马迁撰写《史记》时,距离秦朝已逾百年,当时的知情者早已逝世,关于皇位继承的故事大多流传为零星传闻。司马迁便根据这些零碎信息整理撰写了秦朝历史。
B4 T* S& m `尽管《史记》的真实性受到质疑,但由于它是千百年来唯一较为完整的秦朝史料,因此大多数人依然将其作为了解秦朝历史的权威文本,虽然心存怀疑。 随着时间推移和现代考古发掘的进展,许多埋藏地下的文献陆续被发现。其中,一篇名为《赵正书》的竹简文献浮出水面,对《史记》的权威性提出了严峻挑战。 《赵正书》对胡亥继承皇位的记载与《史记》大相径庭:胡亥的登基并非篡位,而是秦始皇临终明确指定的结果。 该文献中记载,丞相李斯与御史去疾冒死请求秦始皇立胡亥为继承人,秦始皇答道:“可。”这简单的三个字,实际上确认了胡亥继承的合法性。 据《赵正书》记载,秦始皇临终时忧虑长子扶苏性格软弱,难以压制朝中大臣,丞相李斯和冯去疾冒死建议让年幼的胡亥继位,秦始皇接受了这一提议。
6 `4 W2 R+ d3 {, I2 J: Z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