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来到新的单位上班不久,我就发现口腔科的小徐大夫有点与众不同。她个头不高,思维敏捷,动作迅速灵活不拖泥带水。她在口腔科无影灯下工作时,间或抬头,大口罩之上一双乌溜溜的大眼睛忽闪忽闪地透着聪慧,机灵。
我俩年龄相仿,都曾在一个中学的上下级读过书。尚未婚嫁时我们又同时在青岛台东业余医科大学学习。后期徐大夫又去了青医附院开办的医学大专班继续深造。她思路超前,学习刻苦认真,最终获得了国家承认的医学学历。
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初,李村通往青岛台东的3路公交车车少人多,往往车一进站人们便一窝蜂似的聚集在车门口。很多女同志稍不留神就挤乱了头发或是挤掉了高跟鞋子。每次,当我还摸不到车门把时,徐大夫就不知以何种方式上了车稳坐在位子上静观“混抢”之战了,很多男同志都没有这般身手。在区卫生局举办的联欢会上,她在一台人乒乓球拍托接球淘汰表演中,上下托接球,最后愣是淘汰了众人成了她个人的秀场。她业务水平高,下手有力有数,我们女同志都愿意找她修牙拔牙。在呲哇乱叫的钻机声中提心掉胆的你一嗯哼,她立马减轻手的力度不知不觉中就修好了或是拔掉了残牙。在我们这几拨初高中入院的医务人员中,徐大夫是第一个晋升到副主任医师,获得高级职称的。这个位置需要:国家级的论文、著作,外语和论文答辩。
徐大夫曾经对我说,她的姥爷舅舅都是在部队大院工作的军人,姥爷还是济南军区的高干。她的父母也是解放前参军抗美援朝回国后转业到青岛地方工作的。她的母亲我认识,是我们区卫生局财务部门的领导,作风正派,正直、务实;敢说能干,在我们卫生系统是一位口碑极好的女军转干部。徐大夫的大院生活就是在国家困难时期被父母送到了济南军区的姥爷家住了些日子。在那个几乎没有家用电器,没有通信网络的年代里,我同父亲讲起徐大夫的姥爷,父亲拿出一个红色封皮的笔记本翻看着说:济南军区的参谋长姓汤。原来徐大夫的母亲还是在“军二代”这个名词未叫响之前名副其实的军二代呢。
这些年随着电话电脑特别是手机网络的覆盖范围扩大,徐大夫也从父母及各个渠道得知了她姥爷家中许多鲜为人知的革命故事。她对我说,母亲一家从老到小都是毛主席领导的革命队伍中的战士。由于她姥爷那一辈人是早期参加军队的,她母亲及姐妹们都是被寿光地区地下党秘密转移送到革命军队里去的。她们家是寿光地区赫赫有名的汤姓革命家庭。抗美援朝连同徐大夫的父亲在内,汤家老少六人去了朝鲜战场。
最近,我在手机网上搜关于战争的题材,无意之中一个醒目的标题映入眼帘:“毛主席敲定志愿军出国纪念日和一个寿光人有关,毛主席为他的牺牲扼腕叹息。”我被寿光两字触动,赶紧下看,这正是一篇详细介绍徐大夫姥爷家革命事迹的文章。看后我很激动,立马转发给了徐大夫。我俩热议到了大半夜。
文章中,徐大夫的姥爷名叫汤鲁泉,正是原济南军区的参谋长。他1913年出生于山东寿光,1938年六月参加八路军,1939年3月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屡建战功,1955年被授予大校军衔。而他的弟弟汤景仲就是毛主席为他牺牲扼腕的二位志愿军烈士之一,志愿军40军118师师参谋长。
汤景仲1918年出生于山东寿光,自幼聪慧,性格刚直。1937年参加八路军,1939年1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在抗战时期他就屡建战功。解放战争时期他任东北野战军第三纵队八师二十二团团长。在通化“龙爪沟”战斗中,他率一连兵力出奇制胜与友军配合歼敌一个整团,还击毙了敌副师长,成为东北战场的一个乘胜长途奔袭歼敌的典型战例。他在抗美援朝的几次战役中,缴获多战绩高,打的几乎都是胜仗。我不懂军事不会描写战场情节,但《英雄儿女》中文工团员王芳打着快板说:“把敌人装进大口袋!”的词文,我在这篇文章中具象化了。
志愿军第一次战役首战两水洞,吃掉敌人一个加强营,打响了志愿军入朝作战第一枪。毛主席考虑要把1950年10月25日即一一八师在两水洞打第一仗的日子定为志愿军出国纪念日。文章还说,这场战斗是由汤景仲亲自拟定作战计划亲自指挥的。接下来更让我由衷敬佩的是,汤景仲老英雄在胳膊负伤被送回国医治时,伤未痊愈就又坚决恳求上级,返回了朝鲜战场。在后续的多次战役中他都发挥了极为出色的指挥才能,打了胜仗。1952年4月下旬,汤景仲与师长罗春生到新防地检查工事,不幸遭遇敌机,与师长罗春生壮烈牺牲。汤景仲时年35岁。消息传到毛主席处,毛主席久久没有做声然后扼腕叹息:一日痛失我两员大将,痛哉痛哉!汤景仲牺牲后安葬在沈阳的烈士陵园。
文章的后面还详细的介绍了徐大夫的舅舅汤鲁泉的儿子汤东征(原北海舰队大校)。其标题是:英雄的基因血脉传承。他的事迹在和平时期很不简单,他在部队里有许多高光时刻闪光点。其一,打捞起有史以来,世界上因战争而起的最大海难沉舰,是财宝最多,死亡人数最大的海难,兑现了一个大国向世界的承诺;其二,创造了“津航俊”油轮员张书通被困20多米深海底,6昼夜后生还的世界奇迹;其三,他在23年高危职业潜水生涯中100次闯“龙宫”抢险救生,1000小时奋战海底屡建奇功(这是在汤家几代人常见的词句),大胆独创60米深水爆破,70米深水重潜和水下作业极限时值。一次又一次与死神擦肩而过,一次又一次改写着共和国潜水历史。他还有着党和国家的各大报刊媒体给予的赞美词汇:“中国蛙人”“水下尖兵”“水下救护神”“水下探摸专家”“水下开路先锋”“水下太空人”“水下蛟龙”。而我认为:他是寿光汤家红色血脉优秀的传承人、光荣的军二代。他获得了七枚含一等功在内的军功章,同时也是我们学习的好榜样。
“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崭新的中国在发展富裕的今天,有多少像汤景仲这样的革命前辈未能走进“大院”。青山朝别暮未见,嘶马出门未还乡。他们用自己的生命拼来了祖国的和平与安宁;又有多少在大院内像汤家那样“上阵父子兵”继承先烈的遗志,为国家强起来,为强军梦奉献了自己的一生。在大院之外,还有着许多像徐大夫父母那样依依不舍告别军营脱下了军装默默地工作在各行各业的优秀转业军人。他们就像毛主席所说的,好比种子,在人民中间生根,开花。徐大夫的姥爷一家是中国革命无数个军人家庭的缩影。七月八月有我们的党我们的军队创立发展的纪念日,我们要告诉后代不忘历史不忘先烈,珍惜老一辈人的付出,要脚踏实地的为国家富起来强起来做好自己的每一份工作。
|
评分
-
查看全部评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