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回故乡 感慨万千
) a9 R9 S2 ] @& M/ T9 F# |
七月的天,骄阳似火。渝州大地,酷暑持续......
正当入伏之际,传来二嫂不幸因病驾鹤西去的噩耗,再热我也得赶回故乡送二嫂最后一程。
我的故乡在重庆市忠县新立镇官坪村杨柳塆。其实我记忆中的故乡所在村叫蟠龙村,现在的官坪村,是由原来的蟠龙村、龙山村、双龙村三个村合并而成的,村委会就设在原蟠龙村办公所在地观音庙旁边。蟠龙村原本九个生产队,合并后变成了三个社。
$ Z( S/ w. O- J
9 ]% F: C! a5 b( L' u* J8 T# {) d
7 i n" w; V" ?5 z5 [' {* L( A: b
7 k- X4 i+ X% S1 `& k: i
人们说:“父母在,家就在。”此话一点不假,因为父母早已去世,故我也有好多年没有回故乡了。这次再回故乡,已找不到了往昔的记忆,不得不令人感慨万千。
当我乘坐的重庆至拔山的长途汽车,在新立镇一下车,就不知道该往那条街、哪条路走?因我记忆中的新立场,只有一横一竖成“丁”字型的两条街,一条汉渝公路从街下边穿过,重庆乘车回来,在汽车站下车,顺着公路往前走,就是回家的路。
如今的新立镇,让我不知几街几路,哪条街、哪条路才是我回老家的路?于是,只好给侄儿打电话,让他开车来街上接我。
很快,侄儿的小车就来到我下车的地方。我坐在侄儿的宝马车里,顺着田园马拉松道,七弯八拐,不一会儿,就来到了小侄儿的“阳岭塆”前。哇——好一座别致的小院,真是令我眼前一亮!
" o# Z& K1 c8 ]/ z. @ {
5 S3 W1 N( c+ \. |6 a2 D" U( Q- E
晚饭后,二哥陪我去田园马拉松道散步。新立镇的田园马拉松道是故乡的一道风景线,它和青龙湖、柑橘基地,可以说都是新立镇的名片。因这条田园马拉松道要从官坪村过,村民们晚饭后都喜欢仨仨俩俩的走马拉松道遛弯。
在故乡晚霞的映照中,我和二哥漫步在马拉松道上,路上的行人,不停地向二哥打招呼,我却成了陌生客,无论男女老少,一个也不认识。此时,让我想起了唐.贺知章的《回乡偶书》:“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 Y! M' x: D! E& m2 o1 {
- K# n; o. V- ^+ A
# c( w* e3 A0 q7 }8 `5 ]9 V7 r 第二天上午,闲来无事,我顶着烈日,冒着酷暑,独自走出阳岭塆,想去寻找一下童年的记忆。然而,我却仿佛来到了一个陌生的世界。
那儿时走过的石板路已没有了,即便能找到一点痕迹,也被高高的蒿草或茂盛的荆棘封锁。如今连接村与镇、村与村、社与社、院与院的道路,已被柏油路或水泥路代替。
我入学启蒙之地观音庙,原本是蟠龙村小,现已被官坪村办公楼遮挡,没了儿时的老桂花树、大黄桷树,也没了原来的石台阶,村小早已停办,后来重新改建的幼儿园,现已是人去园空,杂草丛生,十分冷清。
# v8 X5 i1 O/ ]
& V( [. r/ S" m0 a& n 故乡原本属丘陵地貌。如今原有的山包、悬崖、巨石没有了;那姜家沟、肖家沟、山王沟,麻柳塆、割草塆、三元塆,黄泥塝、万家塝、环塝,长石坝、斜石坝、黄耳石坝,以及那马口岩、大地岩边、寨子等等,只留在了我的记忆里,却慢慢地被人们遗忘。
还好,在观音庙旁边,我看到了笔峰石和状元鼓遗迹。据说因笔峰石是风水石,在乡人的全力保护下才得以幸存。但已被杂草荆棘包围,我无法走近,只能远远的拍照留影。
0 B, |2 k2 t6 [" ]
1 v2 J1 _2 M8 h0 u
$ ^. Q3 j, N9 c4 n' H3 m* g 令我难以释怀的,还是故乡原来的杨柳院、祖院、门前院等有名的老院子,都已面目全非。尤其是杨柳院,是生我养我的地方,原本是一个五户人家居住且很热闹的三合大院,在那里有我太多的童年记忆和故事。遗憾的是现仅剩下一个小小的转角,早已无人居住,整个院子都被蒿草荆棘包裹,显得十分冷落孤寂。
5 p& {! i+ G# _, H" ]9 E
# Y* @$ `: U5 d6 q
而今的乡人都把新房盖到了路边,一栋新房好似一颗珍珠,乡村公路就是那穿珍珠的线,村村社社,好似一串串珍珠项链,镶嵌在翡翠般的大地上。
村里的年轻人,大多成年在外打工,有的还在城里买了房,因此不少人家都是人去楼空。曾经那一梯一梯的土地,一冲一冲的稻田,已被承包商开发为农产品生产基地。
放眼望去,令人欣喜令人忧。欣喜的是,绿色植被仿佛覆盖了整个乡村,生态环境十分优美;忧的是,原来那一冲一冲的冬水田没有了,也看不到成片的庄稼地,看到的却是大片大片的蒿草地。留守的人们,只在房前屋后种一点玉米、高梁,还有瓜果蔬菜等,主要供自己食用。
- K J |8 @$ T3 x; `# L) B& _) ~
* U8 D. y4 F2 ~ A9 l' w9 U
+ F" v, O; w3 ?8 S0 t/ |
5 C0 p ?2 I8 s9 \- d 在大搞水利建设时,我参与修建过的青龙水库,曾为家乡良田灌溉,村民用水作出过贡献。后来因新立酒厂的建立,导致水库被污染。如今酒厂已关闭,改成了新立老年康乐院,水库也改建成了青龙湖湿地公园,但没有原来几弯几叉那么多蓄水了。更令我意外的是,小时候上山打柴走过的龙滩河石桥也被整体搬到了湖上。
现在的青龙湖湿地公园成了“三峡橘乡”田园综合体整体布局“一镇、三廊、四区”中的“三廊”当中的一廊。目前有沿湖步道、环行水上观景台、水上垂钓台、亭台楼阁等景观,成了一道靓丽的风景。
5 q: ], t$ g2 i; M6 e9 T; s- g# o
8 V) X, E( S2 L& z' a$ A2 h2 t* S
N- Q: W9 l/ O: E/ H) K
9 Q1 D. ]! y9 p4 B$ A
8 R- N. K. ]6 B7 m0 C' o# J
( ~. O5 F- ]7 X! d; L4 R; ~
6 w) M. e" g1 E% h4 v3 |2 m+ r- Z
7 S, ?, C/ o: V" g5 N2 k 当我漫步在故乡的青龙湖湿地公园,深感故乡今昔两重天,欣然学作《卜算子·回故乡》词一首:久别再回乡,好似茫然客。小路蒿深走不通,老院难寻觅。大道竖横生,处处连新宅。绿水青山满目春,画卷诗情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