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 ? o' b7 r# W
【小故事】
春秋时期,左伯桃是一个贤士,他自幼父母双亡,勉力读书,养成济世之才,学就安民之业,但因当时诸侯行仁政者少,恃强霸者多,所以虽然左伯桃已经上了年纪,但一直没有做官的念头。
后来,佐伯桃听说楚平王慕仁为义,遍求贤土,终于决定施展抱负,乃携书一囊,辞别乡中邻友,径奔楚国。
途中,在借宿的时候,左伯桃认识了羊角哀,羊角哀与其身世相当,也是自小死了父母,平生只爱好读书,一心救国救民,二人言语情趣十分相投,大有恨相见太晚的意思,便结拜做异姓兄弟。
左伯桃见羊角哀一表人才,学识又好,就劝他一同到楚国去谋事,羊角哀也正有这个心思,两人于是决定跋山涉水,共赴楚国。
途经岐阳时,要绕过一座大山,山路崎岖深远,望不到尽头,在这百里山路上,尽是荒野,没有一户人家,当时正值大雪,天气寒冷,加之佐伯桃和羊角哀衣着单薄,所以险境重重,非常艰难。
左伯桃本就身体孱弱,天冷路滑,不小心重重地摔在地上,他想,自己身体不济,加之干粮不多,天气环境恶劣,两人一起去楚国,肯定毫无希望,于是对羊角哀说:“别管我了,你先走吧,不然大雪封山,我们都得困死在这里。”
羊角哀自然不肯,说:“我们兄弟约定一起到楚国去,我怎么能丢下你自己走呢?就是背我也会把你背到楚国。”
羊角哀说着,四下看看,就把左伯桃扶到树下休息,自己四下寻找,想拣点柴生点火,熬过这个寒冷的夜晚。
等到羊角哀捡了些树枝回来,发现左伯桃竟然脱掉了自己的衣服,靠在树上,羊角哀非常惊讶,左伯桃却说,如今他们的食物只够一个人吃饱,衣服只够一个人穿暖,继续滞留,两个人都会冻死在这里,如果他们都死在这,尸骨都没人收葬了。
左伯桃已经下定决心,让出自己的衣服、食物,以使羊角哀赶快逃出险境,完成抱负,做一个利国利民的好官,还以自杀相劝。
羊角哀看佐伯桃如此赤诚,知道无法再说什么,就怀着无限悲痛,穿着两个人的衣服,带着两个人的粮食一步一步往前走,终于在大雪封山之前穿越了荒野。
到达楚国之后,羊角哀的才学果然得到楚王欣赏,被楚王赐千金,封为重臣,而他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带领随从回到百里荒山,含着热泪收葬了左伯桃的尸骸,在场的人无不落泪。
4 }. l) M, H7 V0 B 【大道理】
“羊左之交”是一个成语,最早出自于:
南朝·梁·刘孝标《千绝交论》:“庶羊左之徽烈。”
唐·李善注引《烈士传》:“羊角哀、左伯桃为死友,闻楚王贤,往寻之。道遇雨雪,计不俱全,乃并衣粮与角哀,入树中死。”
后世据此典故引申出成语“羊左之交”。
“羊左之交”(羊:羊角哀。左:左伯桃)指羊角哀与左伯桃一样的交情,比喻生死之交。
在面对生与死的抉择时,左伯桃舍命成全挚友,羊角哀最终也不负所望,实现了左伯桃的期待,成了一名造福百姓的好官,得到楚国上下的爱戴,他们诚挚的友情即使在几千年之后的如今,依然让人为之感动。
古语有云:“千金易得,知己难求”,成语告诉人们,友谊是以诚相待、肝胆相照,更是相互包容、荣辱与共,是得意时的相互鼓励与欢欣,更是失意时的不离不弃,纵使做不到舍生取义,也不可以利相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