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本帖最后由 山溪岩 于 2025-9-8 16:03 编辑 % G6 ~, } u+ _8 o9 @
1 P% a! s: [9 x 策马镇北台 山溪岩 4 N7 f0 ]0 F0 j
“东有山海关,西有嘉峪关,中有镇北台”。位于陕西榆林市的世界文化遗产万里长城第一台——镇北台,既是一个数百年来屯兵守防的战略要地,也是一个凝聚中华民族精神的历史古迹。 从军多年的我,一直向往要去看看这个神秘的地方。1995年,我有幸下部队到了陕北绥德,距离镇北台很近,但因工务繁忙、遗憾错过。转眼二十多年过去了,直到2019年9月榆林举办国际马拉松赛,我才实现了当初的想法。 9月6日,我乘坐K8204次火车晚18:53从安康出发,在车上遇到许多同行的新老跑友。交谈中结识退役军人小郑,我俩从跑步聊到昔日军中生活。他得知我还没有预定酒店,便热情地邀请我,与他同住事先定好的标间,这自然是个很好的选择。 9月7日早晨6:50,火车到达榆林。在车站广场,同行的众位跑友合影留念后,各自行动。我与小郑打出租,先到酒店办理入住手续。早餐后,到起跑点世纪广场领参赛装备。将物品放回酒店后,二人便乘坐旅游公交直奔3公里外的镇北台。 建于明代1607年的镇北台,依山据险,威武宏大,气势磅礴,是长城三大奇观之一,号称"天下第一台"。我与小郑等跑友,沿着四层台基,登上正方形的楼台顶端。但见榆林百里景物尽收眼底,蓝天黄沙、绿色林带、逶迤长城和远处塞垣楼群相辉映,构成了从古至今的绚丽画卷。此时,穿越时空的震撼油然而生。无法想象,当年仅靠人工如何将相距万里的山海关与嘉峪关连在一起!长城虽然残旧,但展示了中华前辈的雄伟力量;长城虽然蜿蜒,但喻意着民族文化的源远流长。 在博物馆戍阁门前,我手握古代长矛与士兵雕塑合影。探寻当年戍边将士的戎马生涯,想像他们的吃喝住行、日常训练和攻防作战。 我在广场刻诗石碑前留影,阅读明代刘敏宽的诗作《镇北台》,远眺“极目狼烟靖”,静听“鼓角山原振”,回味当年烽火报警、战马嘶呜、刀剑相拼的战场壮景,遥想“斩将到神京”的边塞战报。 我在台顶国旗下留影,回想解放战争时期我军两次进攻榆林的曲折悲壮,庆幸和平解放榆林的伟大壮举,怀念彭德怀元帅的丰功伟绩。此时,我才仿佛意识到“巡行不是为登台”。 我们从镇北台下来,正值烈日当头,便选择在路口饭店停歇吃午饭。同桌有位跑友来自香港,饭间聊天又增加了许多话题,饭后小郑抢先给他结了账。我们相约,同游了“一水还从沙漠来”的红石峡景区。明代诗人唐龙在《秋日出塞》中写到“鼓角山原振,旌旗日月明。屯兵红石峡,斩将到神京”。但在这里,我并没有看到昔日刀光剑影留下的痕迹,据说都被百年风沙洪水卷走了!我们看到的多是河边岩壁石窟供奉的各路神灵。军人不信神灵,在这里仿佛有了佐证,各路神灵从来都没有保佑这里平安无事!自然联想到,如今神灵也无法保佑我们明日在35度高温下平安完赛! 回到城区,我们到榆林老街品尝羊肉饸咯,28元一碗,真香。从饭馆出来,我们漫游了长约两公里的古老街道,这是马拉松赛道的一部分,耸立着钟楼、鼓楼、星明楼、万佛楼、文昌阁等古建筑。“北台南塔中古城,六楼骑街天下名”,中华民族文化的建筑美学和人文情怀从楼宇雄关中扑面而来。傍晚时刻,我们才游兴未尽的回到住宿酒店。 9月8日早晨5时起床,自助早餐后,6时多出发到达起点世纪广场。7:30在雄壮的国歌声中,榆林国际马拉松鸣枪起跑。来自17个国家和地区的万名选手涌出拱门,像古代冲锋的士兵一样,高声呼喊着,跑进塞上古城的千年历史和自然风景之中。 沿着城墙边的长城南路向北,经广榆路、新建北路、碾房中巷右转,进入古城的北大街,跑到钟楼刚好3公里。跑完南大街,到4 公里处宏伟的镇远门,心中涌出对守边将士的敬意和奔跑的动力。前几公里我分别跑出4:52、5:04,4:55、5:08、4:55的配速,5公里用时24:52。 经滨河南路、滨河北路、望湖西路、长城北路,一直向着镇北台跑,仿佛回应狼烟烽火的呼唤,到达10公里处,我用时51:08。 折返向南跑时,进入了红石峡旅游专线通道,经迎宾大道、文化北路,到榆林学院15公里处,我用时1:18:10。 经人民西路、常乐路,在青山东路20公里处,我用时1:45:44。转入文化南路,半程用时1:51:52,按此速度3小时多可顺利完赛。 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气温不断升高,太阳毫无保留地将它的炽热释放成对我们的考验,此时气温35度已经大大超过了参赛条件,我明显减速了。经文化南路、沙河路、明珠大道,到25公里处,我用时2:14:38。 经榆溪大道、建业大道,在30公里处,我用时2:46:13。此时,来自肯尼亚的雷纳德·基曼以2:20:47的成绩夺得全程马拉松男子组冠军(据说比他的最好成绩慢了十多分)。而此时,绝大部分选手还在暴晒下的高温中拼搏。为了安全,逢遇补给水站,我都要停跑为走进行补充,还破例吃了一根冒着寒气的冰棍,导致此后肠胃不适。 古城历史和沙漠高温,注定了奔跑的艰辛。经北星路、朝阳路,到35公里处,我用时3:28:33。63岁的我明显感到体力不支,但我没有停步,还在继续走。如此严酷的环境下,安全完赛比什么都重要。从长城南路左转进入富康路,是一段最艰难的上坡,走都很吃力。咬紧的牙关、挥洒的汗水和沉重的步伐,让我经历了少有的历炼。当然,这与当年我军进攻榆林的流血牺牲无法相比。折返下行返回长城南路,到40公里处,我用时4:14:42。 最后的2公里多,我步行了20多分钟,最终用时4:37完成了全程比赛,跑走42·28公里,创5年来最差成绩。在男子组排第493名,60至64岁年龄组排第8名。在终点,志愿者为我挂上了全程完赛奖牌。 傍晚,紫阳跑友老赵邀请我与小郑聚餐,在老街品尝清真美食,喝榆林老酒,笑谈跑马趣事。晚9:40我与小郑乘坐火车返程 ,告别了榆林镇北台。在火车上,我们欣赏着独具特色的榆林马拉松奖牌:炫丽的渐变色彩,清晰的浮雕剪影,赋予了这块奖牌“从沙漠跑向绿洲”的文化内涵,在经历过暴晒和汗水洗礼后,更显珍贵和意义非凡。(初写2019年9月,修改于2025年9月) ; k- R+ I8 @8 A; F% x; O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