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16.7做舰模% ?; q* L( U# M, d! t+ s6 |: R
那个年代,教员搞科研的相对少,备课授课之余,时间显得宽裕。教研室便把大家组织起来,利用业余时间制作舰艇模型。这活儿,由德高望重的退休教授返李河总负责,他就像我们这个小“造船厂”的“总工程师”,统筹全局。制作过程是分工明确、团结协作、各展所长:有人负责打磨流线型的舰壳;有人制作舰炮、雷达、导弹发射架这些精密部件,连炮管的仰角、雷达天线的角度都力求逼真;还有人专门负责制作甲板上的舰载直升机、救生艇这些小物件。每一个部件,从最初的粗胚雏形,到一遍遍的精心雕琢、打磨、上漆,再到最终组装成型,都要经过好几道繁琐而严谨的工序。我们作品从巡洋舰、驱逐舰、护卫舰,到潜艇,几乎涵盖了当时海军的主要舰种。舰模都是严格按照比例缩放制作的,仿真度极高,细节处理得非常到位。由于工艺复杂,做一个像样的舰模需要投入相当长的时间,所以我们往往是“批量生产”——集中力量一次制作同型号的几艘。
( }: d3 {( \: S* B+ |5 {7 z5 v制作舰模的实验室,不仅是展示手艺的舞台,更是感情交流的乐园。通过制作舰模,我和李河教授、陈球教授、陈治中教授这几位前辈熟悉起来。他们都是舰艇学院响当当的人物,人生经历堪称传奇,授课水平更是有口皆碑。退休后依然心系教研,除了指导我们这些后辈做舰模手工,还时常讲授示范课,传授宝贵的教学经验。李河教授是公认的“舰院名嘴”,讲起古今中外的海战战例来绘声绘色、引人入胜,仿佛亲身经历;陈治中教授则是海军地理领域的“大拿”,对全球海域、航道、战略要道如数家珍;陈球教授曾担任战术教研室主任,是战术界的元老,见解深刻很长一段时间引领战术教研室的发展。一边粘合部件、打磨棱角,一边聆听老教授们或专业或趣味的闲聊,谈论战术见解、海军发展,甚至是院里的“花边新闻”,也是满满地收获感。尤其是李河教授,我们都亲切地喊他“李总”,他不仅模型做得好,更是我们这个小圈子的“首席新闻官”——干休所的新鲜事、军队的政策动向、社会上的热点轶闻,经他绘声绘色地一讲,总能引来一阵笑声或热议。
$ @1 {6 b: I( A) \2 |舰艇学院实验楼楼道里可以看到我们教研室制作的世界主要国家海军主力战舰模型。大连圣亚海洋世界里,至今还陈列着我们教研室精心制作的一个舰艇模型编队。这些精美的模型也是非常高档的礼品,无论是单位对外交流,还是个人之间馈赠,都显得既体面又有意义。当然,也有些小收入,依稀记得能抵上我小半个月的工资收入呢。说起来有点小遗憾,那些年亲手参与制作的众多舰模,竟然没能给自己家里留一个作为纪念。不过,我的书架上如今也珍藏着两个意义非凡的舰模:一个是170号“兰州”舰(我国自行研制的052C型“中华神盾”驱逐舰首舰,中国第一艘采用垂直发射系统和相控阵雷达的防空型导弹驱逐舰),这是当年在舰上任副长的谭同学赠送给我的珍贵礼物,它承载着同窗情谊和对海军现代化的自豪;另一个是83号“戚继光”舰(以民族英雄戚继光命名,由中国自行设计建造的新型专业训练舰,2017年服役,是中国海军吨位最大、现代化水平最高的专业训练舰),这是学院赠送给退役干部的纪念品,象征着职业生涯的荣光和对海军教育事业的贡献。
4 @- y7 N- C7 `8 x. d* Q |
评分
-
查看全部评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