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本帖最后由 阳光普照王 于 2025-11-25 10:27 编辑
1 t" y; T$ @" e' O! q" J7 m- `2 x$ g1 P
冬装市场里的消费启示(大家谈) 2025年11月25日08:47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 l, G1 z& s3 R5 C- U; z0 X 随着各地陆续降温,冬季服饰销售火热。对于冬装这个“过冬搭子”,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偏好。前不久,我们在“人民日报评论”微信公众号发起征稿,邀请读者结合自身经历谈消费之变。本期大家谈,我们选刊3篇来稿,与大家分享3位作者的思考。
6 b. q- L8 _) Y. ~: T3 }" P8 C3 ~3 k ——编 者 2 u5 c4 [/ j0 c6 L5 k
让产品更“懂我”
, s/ a, B8 b+ h5 `2 H- S2 ]) ^- K 段童欣
9 J" d* {. I3 T9 K# d 寒风渐起,陪父母去商场挑冬季外套。父亲果断选了件黑色冲锋衣,理由是“上街买菜能穿,爬山也能穿,下雨也不怕”。而母亲则青睐羽绒服,“充绒足还显瘦”。对冬装不同的选择,印证一个共同的道理:产品更“懂我”,才能激发消费意愿。
1 g- j# h [$ [; d 曾听家里的长辈回忆,以前冬装选择不多,保暖、合身就行。如今,人群不同,场景多样,需求多元。有人在城市通勤,穿衣追求轻便;有人日常出行时,喜欢身着休闲时尚款式;有人周末出游,希望冬装好看、出片。谁能读懂消费者的需求,并转化为产品功能,谁就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保持领先。
3 l ~4 P! y6 V; x/ c 当然,“懂我”从来不是中看不中用的“花架子”,恰恰相反,它应是建立在品质基础上的功能创新。那些看上去功能花里胡哨,实则品质不过关的产品,或许能在市场上博得一时关注,但最终很可能会因口碑不佳而被市场淘汰。冬装的发展变迁,本质是产品与消费者的双向奔赴。当产品“懂我”、品质过硬,消费者的需求就能得到更好满足,消费活力就会不断涌动。 5 j# {3 c/ ~' \) g2 \* Y6 C# u
细分领域辟赛道
% w1 f K7 \+ l$ V# H l# z8 V, ~& ^ 蒋志云) Y4 S2 H1 T- i# a" C" D
过去,冬季添衣的首要目的是御寒,一件厚实的羽绒服或棉袄便足以满足过冬需求。而现在,市场上可选择的种类越来越多、款式日益多样。冬衣在御寒之外,又多了悦己的功能。这是消费持续升级的体现,也是供给不断创新的缩影。1 a' v+ N! ^* J+ U
可供挑选的品类多,不仅源于市场供给的充足,更在于领域的细分。“户外热”带火新穿搭,“国潮风”引领新时尚,“科技感”重塑新体验……从保暖到舒适,从风格多样到场景适配,在垂直细分领域,持续丰富的市场供给,为消费者提供了更多选择,助力生活提质升级。这也带来启示:在那些曾经看似饱和的市场,通过深耕细分领域,同样能开拓新的市场增长点,闯出新的发展赛道。
" Q. @! c( ]+ V0 T0 V 不仅是冬装,许多传统产业都可以通过创新发展,在细分领域提高附加值。消费市场足够广阔,关键就看企业能否以优质供给激活潜在需求。在“一米宽”的领域掘至“万米深”,让产品迭代升级引领用户体验升级,这是企业赢得长远发展的重要途径。
" i4 H; c# k* A 瞄准“质价比”下功夫
2 h/ p) {, p) g* O1 M: P. y% c 曾宇昕' S7 Q) Y! u' f" q# t: A* m
与年轻同事聊起选购冬衣的心得。有人说,“新买的产品内胆能拆,春秋也能穿”;有的表示,“品牌眼花缭乱,品质更重要”;有的则认为,“价格合适,自己喜欢,才是硬道理”。总结而言,“质价比”是关键。
% X4 T- o* r' G& L8 N 今天的年轻人,不仅追求个性化,也追求“质价比”。就像有的羽绒服之所以能打动年轻人,靠的不是花哨的广告,而是用在实处的功夫:面料升级解决钻绒烦恼,可拆卸设计适配多场景穿搭,国潮元素贴合审美需求。不追高价,但求品质;不只看品牌,更注重实用。年轻消费者心态日益成熟,消费更加理性。
, o$ H5 [0 ]; a M9 W8 p# m 这对产品供给提出了新要求,也为企业拓展市场空间提供了机遇。研发上多攻克一个技术难题,设计上多考虑一种使用场景,服务上多解决一个售后顾虑,这些努力是积累口碑、赢得认可、打开消费新蓝海的必然要求。
; X) E9 A6 i& o: h, s8 \2 [ 《 人民日报 》( 2025年11月25日 05 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