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消化系统如同一个精密运作的“智能加工厂”,其功能协调依赖于各个环节的紧密配合。当出现饭后胀气、隐痛、反酸、烧心,或是便秘、腹泻、大便不成形等异常信号时,往往意味着这个“工厂”的运转流程在多环节出现了“不协调”。0 l |' N2 N }. C9 K4 b6 X7 Z/ q3 ~
% ^ o+ t9 W5 J w" r' z, w7 h% [
胃肠不适的警报9 S0 L5 u- O, h0 n* p9 I
: [8 ?9 _% s) j L
胃与食管连接处的“阀门”(贲门)功能失常是关键一环。这个“阀门”如果关闭不紧或胃内压力过高,会导致胃酸、胆汁及未消化食物反流至食管,引发烧心、反酸。从中医学角度看,这属于“胃气上逆”,常因情绪压力(肝气郁结)或过食辛辣油腻(胃火内生)所致,气逆而上则嗳气、反酸,热邪灼伤则烧心。
9 _* R+ m$ }( Q
4 \% B2 e1 z$ K/ z# ~1 D- d! ~. t胃本身的动力障碍也需要重视。胃蠕动力量减弱或节律紊乱,会导致食物排空延迟,在胃内滞留发酵,产生气体引起腹胀,过度扩张胃壁则引起隐痛。中医学将此归为“脾胃虚弱、运化无力”,因先天不足或后天饮食不节,导致食物运化失常,停滞成积,引发饭后饱胀、隐痛。
1 }0 ?! v8 j0 _* U( Q6 L3 g4 V/ a0 f/ u0 q. K O8 E0 ^
此外,胃内部环境的失衡,如胃酸分泌异常、黏膜炎症,或中医学的寒热失调(胃寒则冷痛,胃热则灼痛,湿热则痞闷),都会加剧不适感。" s3 C4 r% T( P5 H! u1 W5 n
2 P# y+ I% G( V3 ?$ r+ h K; B
大便异常的警示% q, G3 a; \, d; D; r2 p9 K. n( O
5 |) R+ E, Q- N9 G+ B0 @
排便状况是消化系统健康的另一重要“晴雨表”。
+ a1 v1 a. {6 q+ P2 j4 R, b9 U+ l! `, Q: e: m6 n/ t K+ o
健康的粪便应呈香蕉状、软硬适中、排出顺畅。频率从一天三次到三天一次均属正常,因人而异,看个人规律性。$ ^4 c- x, Q4 g# A
. K% s- {$ ?& E$ L5 c3 D* C1 V
便秘、腹泻或大便不成形,常与胃部症状一脉相承。胃动力不足或脾虚运化无力,食物在肠道推动受阻,可导致便秘;肠道“阀门”失调或敏感度过高,则可能引起腹泻或肠易激综合征;而胃酸过多、炎症、菌群紊乱或肝胆问题,则易导致消化吸收不全,大便黏腻不成形。
, J+ G1 D) I8 Z/ ?+ @$ V2 y, g& n- {$ b2 r6 h
不过,大家在应对这些症状时常常存在很多误区。比如,不是一天不排便就是便秘,如果盲目使用泻药反而可能损伤肠道神经;腹泻时饿肚子反不利于肠道修复;大便不成形并非仅靠“祛湿”或益生菌就能解决;增加膳食纤维若缺乏充足水分可能加重便秘;尤其危险的是,将便血一概归咎于痔疮,而忽视黑便、暗红血便、大便变细等可能提示器质性病变的“报警信号”。
$ p. j; D3 p( N2 z7 }6 O6 r2 u4 A
# W, P6 q( q- ?4 V5 Z( a- v% ?$ f: y* q: H因此,当异常的排便情况持续存在,尤其是合并出现体重不明原因下降、吞咽困难、呕血、黑便、剧烈腹痛、贫血等危险信号时,必须及时就医进行专业检查。' ~9 i8 g& h X7 R& g. p
0 V* D' Q2 O0 J- |/ U% Q
全身的连锁反应3 e4 C; D p; v. M
: j5 v/ D/ J$ z, P
消化问题的影响远不止于胃肠道,常常牵连全身,比如出现口臭、失眠、皮肤变差等。; B/ v8 p0 w( Q: I: h( t6 e
. ]: P: m: J. x# h
口臭多因胃食管反流使胃酸腐臭气味上涌,或幽门螺杆菌感染释放氨气,或便秘致肠道毒素经血循环由肺呼出所致。; T m; Z- |" b6 b5 i
. B- F* W/ |6 c- p0 Y1 U2 n+ l失眠与“脑-肠轴”失调密切相关,夜间反流刺激可直接中断睡眠,肠道炎症因子上传干扰睡眠中枢,菌群紊乱也会影响血清素合成进而破坏睡眠节律。中医学称之为“胃不和则卧不安”。6 e8 @% W8 q- G% f
7 K! v* T L9 M皮肤问题则可能与“肠漏”相关,肠道屏障受损后未消化毒素入血触发全身炎症,表现为痤疮、湿疹;小肠细菌过度生长及便秘也与皮肤抗氧化能力下降有关。中医学认为脾胃为气血生化之源,脾虚则肌肤失养,湿热蕴结则熏蒸于面。
: u( u) Y# h" T" T* C5 m I3 n( v; ]# A) w, t
探究问题的根源 j" l: _, \5 @" x" x7 o
6 x, l, ]5 {; P |
幽门螺杆菌感染是一个重要“元凶”。这种细菌能定植于胃内,破坏胃黏膜屏障,引发炎症,是导致胃胀、隐痛、反酸、口臭以及排便异常的常见原因,长期存在有增加溃疡甚至胃癌风险。对于幽门螺杆菌感染者,若伴有症状、胃镜发现损伤、有胃癌家族史或需长期服用伤胃药物者,通常建议进行根除治疗。' m: Z1 f% Z% D. o! k; D$ e
$ G- u* _2 P5 j5 y6 \此外,还有很多被大家视为“养胃”的食物可能适得其反。例如,白粥虽易消化,但流质特性可能抬高胃内压加重反流,长期食用还会削弱胃动力;牛奶可以短暂中和胃酸,但随后会刺激更多胃酸分泌,牛奶的脂肪成分还有可能松弛贲门,另外,乳糖不耐受者还会出现腹胀腹泻,还有浓肉汤、苏打饼干、长期素食等等。
5 d% q0 o V% l/ M& O
6 S% B4 |6 n5 C5 e. U最后还有情绪问题,你的情绪肠胃知道,这是因为,情绪压力通过“脑-肠轴”深刻影响肠胃功能。压力状态下,身体分泌的激素可使胃酸增多、蠕动紊乱,导致或加重烧心、腹胀、腹痛腹泻,这正是中医学“肝气犯胃克脾”的体现,说明肠胃健康与情绪管理密不可分。 |
评分
-
查看全部评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