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转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123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楼主: anjiany

院校调整改革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5-1-5 08:26:52 | 显示全部楼层
二是机关面临“小马拉大车”难题。改革后,院校机关编制数量压缩、行政级别降低。事多且杂,该干的一件也不能少,机关干部“熬油点灯、加班加点”现象十分普遍。小机关、大基层,机关真心不容易。怕就怕全力以赴,也难以招架。所以,别光看机关干部表面光鲜,其实心力俱疲。三是基层干部晋升难度加大。军官职业化,成长周期拉长,晋升速度变慢,部队与院校都有体现。部队是年轻干部躺平、主动达龄,院校行政级别高,这个现象没有那么突出。但是,院校也有自身的难处。在指挥管理干部,是少校正营、上校正团晋升难;在专业技术干部,是中校、上校超编,少校晋升渠道淤塞,高级职称晋升难。近年来,部队干部选调交流到院校的热度有所降低,不能说与此没有关系。四是现役与文职结构性失调。2017年,文职人员制度大规模推广,院校、医院、科研院所是编配的重点。目前,文职人员已经成为院校人力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一支不可或缺的新兴力量。但在少数院校,文职编配进度较慢、人员数量占比较低,现役与文职结构性失调。这与改革初期大批干部退出现役、人才流失较多,形成鲜明对比。当然,院校最困难的时期已经过去,进入了平稳期。但是,平稳了也要处理好改革与发展的问题。如院校编制,既是指引,更是目标。实际岗位运行长期与编制不一致,确是正常现象。但是,如果不逐步推进,缩小差距,也不正常。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5-1-5 08:29:09 | 显示全部楼层
用一句话形容院校改革,叫“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新一轮院校改革,没有回头路可走,只能大步向前。但是,大改也是不可能的,更多采用“切小口、挖深孔”的精准治疗,疏通毛细血管,治疗经络淤塞,改善微循环,促进大畅通。在此,对院校改革进行大胆的预测与猜想,纯属个人观点,仅供参考。一是异地办学,将大力消除。从地方高校来看,教育部2022年已明确,对异地办学,持不支持也不鼓励的态度,并多次在回复全国人大建议时指出异地办学的弊端。部队院校对异地办学,感同身受。对此,其他校区的干部教员,要做好搬家的心理准备,这是没有办法的办法。也不排除部分院校结合最新的“四大军种”“四小兵种”,进一步整合、调整或独立。所以,院校数量还会发生变化。二是机关编制,可能适度增加。这也体现了实事求是的精神,一切为了工作。机关工作,本质就是服务。编制多一点,才能更好地服务教学训练,服务干部教员。需要警惕的是,机关也要时刻防范和纠治“五多”,为基层减负赋能。三是拓宽晋升渠道。院校指挥管理干部,成长路径规划相对清晰。解决少校正营、上校正团晋升难,建议走开院校与部队交流的路子,千军万马挤独木桥,不如换道超车。专业技术干部,建议对超编中校、上校分流一批、消化一批:一是鼓励提前退休,最长不超过3年,二是设立退役“硬指标”,既可以为少校军官拓宽晋升渠道,又有利于文职编配。同时,适度增加高级职称晋升指标名额,以业绩贡献为导向,发挥正向激励作用,提高竞争意识,激发队伍活力。四时加大文职编配力度。一是因岗设人,人岗相适。结合岗位特点需求,科学设置标准条件,不要根据主观或片面理解,人为拔高或降低。有网友以为,报考文职至少是双一流毕业,非硕博不要。这种认识是不对的,需要大力纠正。二是坚持引进与培养并重,大力加强文职人员队伍建设,着力找准队伍高质量发展的具体抓手和方法路径,打造一支德才兼备的高素质专业化文职人员队伍。对文职人员队伍建设,这两者如车之两轮、鸟之两翼,不可偏废。路在脚下,梦在前方。院校的今天很好,明天会更好,让我们一起期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5-1-5 19:32:36 | 显示全部楼层
有句话说得好,战争从院校打响。院校十分重要,强军必先强校。据媒体报道,新一轮院校改革,箭在弦上。其实,大家对箭什么时候射出,不是太关心,更在意射什么、怎么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5-1-6 13:58:49 | 显示全部楼层
转帖:
. D2 |; e! F4 t新年度,有关院校调整改革的话题又起来了。去年一直在酝酿、传言的几个话题,说是马上就落地了。一是专业微调。有的专业,属于老旧小专业,只有个位数的培养规模,要么淘汰,要么整合。有的专业,属于面向智能化战争时代的急需专业,需要新建或加强。前天,国防科技大学组织了一场“医工结合交叉创新高端研讨”,有朋友提出,未来人工智能+生物战,迫切需要医科与理工科交叉融合,协同创新。二是搬迁。北京,雄安,南京,合肥,大连……各种传言不断。三是异地办学。异地办学有利有弊,从国家层面上看,近十年经历了从支持到叫停的发展阶段。2021年教育部印发《关于“十四五”时期高等学校设置工作的意见》,其中要求严控高校异地办学,似乎给高校异地办学之举按下了“暂停键”。2022年,不少地方高校因此行动起来,开始着手清理异地办学机构。2017年调整改革,军校的异地办学情况比较普遍,产生了很多巨型大学,拖着许多校区,学员大队(而不是学员队)从一往下排,都排到30多个。有的大学已经感到办学层次太复杂,主业不聚焦,管理力不从心,正处于迷茫期。四是师资队伍人才缺乏,教授层面出现断崖。这几年,受岗位编制转文影响,流失了一批专业技术军官教授。眼下文职博士迟迟招不到位。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5-1-6 14:00:57 | 显示全部楼层
新年度,有关院校调整改革的话题又起来了。去年一直在酝酿、传言的几个话题,说是马上就落地了。一是专业微调。有的专业,属于老旧小专业,只有个位数的培养规模,要么淘汰,要么整合。有的专业,属于面向智能化战争时代的急需专业,需要新建或加强。前天,国防科技大学组织了一场“医工结合交叉创新高端研讨”,有朋友提出,未来人工智能+生物战,迫切需要医科与理工科交叉融合,协同创新。二是搬迁。北京,雄安,南京,合肥,大连……各种传言不断。三是异地办学。异地办学有利有弊,从国家层面上看,近十年经历了从支持到叫停的发展阶段。2021年教育部印发《关于“十四五”时期高等学校设置工作的意见》,其中要求严控高校异地办学,似乎给高校异地办学之举按下了“暂停键”。2022年,不少地方高校因此行动起来,开始着手清理异地办学机构。2017年调整改革,军校的异地办学情况比较普遍,产生了很多巨型大学,拖着许多校区,学员大队(而不是学员队)从一往下排,都排到30多个。有的大学已经感到办学层次太复杂,主业不聚焦,管理力不从心,正处于迷茫期。四是师资队伍人才缺乏,教授层面出现断崖。这几年,受岗位编制转文影响,流失了一批专业技术军官教授。眼下文职博士迟迟招不到位。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5-1-6 14:08:30 | 显示全部楼层
十几年前社招的文职,陆续进入副教授、教授岗位,但他们大多是普通院校硕士,导致未来十年间,军校社招文职教授(正教授、副教授)普遍为硕士。人才队伍隐忧不断。人无远虑,必有近忧。上述话题是当下普遍关注的紧迫问题。面向未来,则有两个远虑。一是适应智能化战争时代的人才培养问题。显然不能用机械化战争、信息化战争的人才培养模式来培养智能化战争时代的军官。世界范围内,一流大学已经针对智能化时代的教育有所行动,军校如何跟进,尚需要突破思维局限,早日抢占高低。二是学历教育院校的数量和规模问题。保持多大规模的学历教育院校,始终是军事高等教育的核心问题。上一轮改革,原本以为会收拢学历教育,但因为整个改革的大盘子,还是保留了很多学历教育院校。眼下倒是没有收拢学历教育的传言。但长远看,如果师资队伍的隐忧迟迟得不到改观,例如有的院校博士教员比例达不到三分之一,社招文职教授(正教授、副教授)中,博士比例不到十分之一,相比同高考分数段的地方大学,显然失去了办一流本科教育的合理性。也就是说,军校录取的考生高考分数普遍超出重点线30-50分,这个分数段的高校应有的教育教学水平,师资队伍应有的基本条件,是一所本科学历教育院校的标准和底线,是其存续的基本条件。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5-2-9 22:51:54 | 显示全部楼层
       我军可以在学历教育与首次任职教育相对分离、首次任职教育主要依托训练机构组织实施方面进行尝试。
* D/ X0 h, k8 p; P5 s  Q       首次任职教育应当充分依托三位一体的新型军事人才培养体系,合理设计培训模式,有效发挥军队院校教育、部队作战训练和军事职业教育的育人优势。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5-2-18 22:47:17 | 显示全部楼层
ZT:院校改革涅槃,4大关键之我见!

* }. ^5 ]  ?: x% Z0 a
三剑客

6 o. r5 M, r, i
2025-02-18 07:14
2 G# e# @' \' I: a
9 B* Y* M2 G+ p8 a' `  H
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个人观点,欢迎批评指正,若有侵权请联系修改或删除。. U! x3 K+ c( s. S- p- T
. d0 n/ _& p0 t# E+ @8 T
院校改革,箭在弦上。& l  I4 G, W3 S

; N- k6 {8 l) ?: C" |不同的人,态度大相径庭。有的人盼望,期待借助改革的春风,改变前途和命运;有的人焦虑,害怕异地搬迁,与父母妻儿分开,生活变得一地鸡毛。
4 |0 ]0 G" d6 x/ i- K6 [8 Y9 W
大千世界,这都太正常不过了。& A# m" H& P& U, X# U
9 y) V6 X9 b; ^7 m* L
文|剑客楚7 }% [2 O/ L2 o- [
& C& \( M; x& X3 C! O3 i
这不,老刘就是其中的一员。
/ n: |* K  B# z# Z4 ~6 [, @( C3 P" I5 E0 n/ ^% }6 |
调到院校以后,他开始变得知足。忙也罢,累也罢,只要能天天回家,没什么苦是不能吃的。
" Z  ~+ a8 S1 Z8 r/ l, t% W+ Z2 R" ^: Y. c0 e, _$ c# {
在部队不一样,回家就是奢望。大部分人两地分居,因为家属在老家要上班,孩子要上学,父母要接送,军人是家里缺失的“那一角”;少部分人把家安在驻地,最短也是一周回家一次。即使是这样,已经算是很幸福的了。
( ^9 A/ K2 e" u$ I$ o4 U" L! S( |  _. k' y
人一旦没有后顾之忧,对前途就没有过高的追求和期待,内心进入了一种相对平静、满足的状态,这大概就叫军人的幸福吧!; w) u$ U! U" u" }8 U
: c1 a9 w3 M: C- e; y
不成想,小道消息传出,院校改革,马上就要开始,老刘所在的院校要被合并了。
$ \, j4 K+ q' A3 [2 m2 Y3 m- |% r* z3 c- ?
他纵然有一千个不相信,但大伙都说得有鼻子有眼,又不能不信。
  h( n7 H+ R- j- _9 x2 E2 \/ J  }/ ^, L; l2 B
老刘的内心,像灌满了铅一样,陷入了焦虑之中。
, ~, B- c- @6 i' D# |+ W& g4 e0 v- L5 L! G0 g1 r4 t9 o
首先,院校改革肯定是好事。5 D3 A: {0 B  \% L2 y( d; A2 c. W
! j/ b7 Q% @- m! S
一是压减了数量。2017年,经过撤并降改,院校数量由79所,减少至44所,数量压减了近一半。
7 x6 Y; v7 j! ~& H
0 Q& {, w4 V5 G7 n5 D' C. J2024年,部队进行了改革,由“5+1”的格局,变成了“四大四小”格局,除陆军、海军、空军、火箭军四大军种之外,新成立了军事航天部队、网络空间部队、信息支援部队、联勤保障部队四大独立兵种。
( Z, I' s! ~+ X, u* z6 ]
# s6 f0 f3 C; ?& k1 h  C, R军兵种格局剧变,院校也必须紧随其变,这是应有之义。. o" ~* _0 D0 Y% X
* d! t4 C" w! F! C9 `, {$ ^* V
二是理顺了关系。改革前,不同院校定位相同,功能相似,只有隶属关系不同,如分属于军委、四总部、军兵种、军区管辖,重复臃肿,不能不改。$ n. s" I+ ?& t3 W; c/ x' l

/ B5 r1 p: j/ [3 I8 X5 J改革后,院校数量变少了,但定位和分工清晰明确了,十个手指“攥指成拳”的效果显现。关系理顺了,资源集中了,保障厚实了,只管投喂,静候“下蛋”。: [  y6 S" X# ?: \
8 ^8 s6 Y: t- D4 O) U: _
老问题灭而不绝。近年来,由于部分院校办学规模过大,内部层级复杂,异地办学比较普遍,不利于日常管理、主业聚焦、专业指导。这进一步证明了,改革没有完成时,只有进行时。
& _4 ~$ f) G# ~, g+ @1 C
; y, u% M2 i5 J2 A三是精简了架构。院校级别过高、部门过多、机关过大,运转不畅,弊端明显,如资源“投产比”较低、非教学人员编制较大、人浮于事与“五多”问题并存等,不利于人才培养与战斗力生成。9 r1 ~; J# d5 C8 {

. [# x2 v8 E) l5 r爱之深,责之切。改革后,“砍”的力度过大,“小马拉大车”的弊端显现,人少事多、手忙脚乱,成为院校的工作常态。对此,也应该有一个解决。' `1 T2 z& H. ]  Z
1 H0 d/ @4 p4 r0 B
四是合并了领域。不同院校专业领域重复,交流不多,资源分散,不利于集中优势力量,攻关克难。
) m$ o; V' a8 f+ R  i  l
$ q# ]6 e4 q: U- M1 l8 i1 ~3 E2024年,内涵式发展已经成为院校改革的潮流和方向。部分院校、专业仍然面临合并、优化、调整。
5 B' d. y7 j" y+ m0 g# O$ K
4 e. F7 H. H9 g# N1 f( D, v/ u如有的专业,受到新质战斗力的竞争,培养规模越来越小,只有整合和淘汰,二中选一;有的专业,属于急需紧要,需要政策和资源倾斜,以利于做大做强,形成规模效应。7 b  d, d" B8 q
3 w; B& Z* J3 ^. G
与其小改,不如大改;与其晚改,不如早改。
; t- j6 p& i$ O/ |( x4 M9 c" k
5 v) D( p- O6 H# p$ J2 |$ Z1 ], @- C! d不能不谈,对干部教员来说,改革意味着牺牲和奉献。' t2 J+ F$ Y  U# O' X" ^2 Z

# |/ f6 Y' G- M& D一是职业规划与发展面临考验。2017年,院校改革中现役编制缩减,不少干部教员身为单位中坚,本来愿意也准备干一辈子,结果不得不转身,职业规划被打乱,职业发展被中断。* V( \3 k$ e6 O$ l! z/ R3 f1 b: ^

5 K. F1 X  ]0 _5 h! V这是没有办法的事。既然是改革,就可能面临进退走留、利益得失。人才流失无法完全避免,不过幸好还在国家人才的“大盘子”中,只是不姓军了。
- L5 s- c; c- w0 T! v1 i7 I( ^! Q% d0 U; I6 j" o! {$ p
二是生活与家庭的困境。职业规划与发展受影响,可以调整,或者换道超车。老刘最担心的,是生活与家庭的困境,解决不好,全盘皆乱。% H- Y' E: b4 T: ]1 H. c) h
1 d- o) J* x2 s( u$ W
如家属工作、孩子转学、老人接送、住房问题,哪一件都不是小事。有句话说,时代的一粒沙,落在每个人的肩头就是一座大山。对老刘来说,这些都是中年不能承受之重。
0 d0 [4 o) O4 @( s$ z; \! z1 B  n% s4 N5 _* Z8 C! c  g
三是工作与岗位的压力。有的干部教员面临工作、岗位调整,与新上级是否配合默契、对新岗位能否“拿”得起来,“头三脚”踢得开,非常关键。$ S0 ^1 V8 h, j+ U
; A/ W* O; P( L2 n6 o6 g
而且,按照惯例和经验,改革后,工作标准更高,岗位压力更大,标准只会越来严,就没有歇脚松气的时候。+ C) p. L5 m- ~* B& N( n
1 K3 L/ M+ R- T
各种因素叠加之下,干部教员的压力山大,可想而知。
# h# E5 R9 d7 s/ r& T& F8 c" ?& Q$ u  Q8 ?' e3 N
总而言之,一切充满挑战,一切都充满不确定性。
/ ~$ Q3 R% F9 i  ~$ |+ P+ f- E& x6 ?% E7 Z& {
改革面临阵痛,这是难免的。个体除了适应之,别无他法;组织和领导也应开展关心关怀,做好帮困解难。
" k# n; o( j+ T: ~  @! A9 X/ x$ M, t; R* {6 S
一是正确认识变化。有句话说,一切都在变化,世界上唯一不变的,就是变化本身。
' q& [) s1 q5 _8 L. V4 Q
5 ^% G4 u' D; d$ x: ~  n院校改革,只会越改越好。对个人,其实也代表机会。就像一颗小树苗,移植到新地方。主动拥抱变化,适应改变,就能够顽强地生存下来,甚至生长得更好,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 A1 X! g2 {8 v3 ^. k) }& d% O

5 {' I0 e6 T: Z3 F" T( S/ k  z二是主动投身改革。院校怎么改,是上级的事情。但是一旦决定了,只有坚决服从。让去哪就去哪,让干啥就干啥,毕竟军人以服从命令为天职。
# ^, k: \: @- h% Y) V
: ?& b% {( N1 C“若为小利计,何必披征衣?”个人的困难,不止是一个人的困难,“每个人都是脚下土地的一片,是目及汪洋的一捧,亦是万家灯火的一盏。”别人能够面对,你也行。
7 M1 B& B+ v5 l. S. Q% Z
4 _  N8 d) @2 z: D$ X一个人的困难,也是组织的困难。越是艰难困苦时,越要勇敢地将后背交给组织。相信组织,依靠组织,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也没有战胜不了的难关。
/ U, `" n; W( J7 [( E" X6 k8 F. n- w) K( _) Z
三是炼成刀背锋刃。改革后,内部竞争必然越来越激烈。要想立于不败之地,只有炼成刀背和锋刃,让自己强大起来,直至无可替代。
3 x  V5 H5 {0 T; P
( Q7 S# p( K3 U' y6 e6 k  M& P& J刀背,象征内心的成熟、稳重、坚韧,代表内在的力量和底蕴;锋刃,象征专业、能力、素质的炉火纯青、登峰造极,代表外在的挑战和突破。
5 l: D  E2 h& h# ~( S" }" G& Z" J
5 l/ X6 t# K& K: ^! x- {炼成刀背和锋刃,需要内外兼修,全面发展,不内耗、不焦虑,只管向前,只管努力。
: `- d. N( Z( x+ R: K# [' p& t" p6 C- F3 a
最后,祝福老刘们越来越好,院校越改越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5-5-23 16:36:29 | 显示全部楼层
转帖:+ t4 S. S$ V# K$ R7 l- Y
昨天这波军校调整实锤,新 调整组建陆军兵种大学、信息支援部队工程大学、联勤保障部队工程大学等3所院校,既在意料之外,又在意料之中。
% @2 o  H5 a1 E/ n) I0 Z# I5 B0 Y后台有小伙伴咨询,通过这波操作, 预测军 校未来发展趋势? 还有小伙伴抱怨,来来回回翻烧饼,调整太频繁了。; S1 ?6 W( G/ ]1 Z" H7 R" {% j
我要说的是,长远看,军校还得大大的调整一波,然后才能达到理想的状态。这个理想的状态,就是符合教育规律、符合“厚基础、宽口径 ”理念的人才培养模式。9 q# S% y  k2 ^( b1 q& i
具体到哪一年,有个路线图,我知道,但不方便透露。3 O& V' l* k7 s6 f
为何未来几年还得不断调整,还得反复折腾,还会有很多不确定性?
; }( |/ n2 V. g, I) a# ]  B问题的关键在于2017年那次调整改革。
/ r$ }1 t# r7 ?" w话说2000年前,我军人才培养模式模仿的苏联模式,注重专才培养,比如说,要培养装甲兵军官,就从入校就确定装甲兵方向,然后四年围绕装甲兵军官培养,出来胜任装甲兵军官岗位。
. p- W0 \: h. h0 ?2000年有一次重大改革,由专才模式调整为通才模式,也就是4+1合训分流模式,1 P- w' ]) t& q7 R: ?; V
4+1合训分流模式注重“宽口径、厚基础 ”,是世界上主要国家采用的军官人才培养模式,有着深厚的教育理论基础,属于通识教育范畴,应该说这次改革,是一次进步。' |  w$ z9 }+ \8 [; S/ R2 Z
合训分流模式下,学员在大学期间不明确未来任职方向,四年按照学科专业学习,打牢基础,大学毕业后,再围绕具体任职岗位培训一年。2 p) j+ ^+ V9 G' D' {
按照这个趋势,2017年改革应该朝着这个方向继续深化改革,继续收拢学历教育院校,每个军兵种保留1-2所军事高等教育院校,把这十来所做精做强大,跟国家211高校接轨。, {7 S2 L  L+ g: I, {
这是原来的规划。
. `5 ?( _$ F- i5 ^* L9 b可是2017年的改革,倒退了,重新回到了十几年前的苏联专才培养模式。
5 C; H9 @( P' e5 z- U又运行了几年,专才教育与新时代教育显得格格不入,尤其不适应信息化智能化战争时代,不适合学科交叉融合时代,这时又提出了“厚基础、宽口径”,又想往通才方向改革。
! l% c0 L# D- R& E培养通才,大学阶段不确定未来任职方向,听说未来院校调整改革就是这样一种趋势。, ^9 w; `# y& u0 Y4 s7 P% b
本来2017年按照通才人才培养模式深化改革,到今天,稳定的新型院校体系应该已经建立起来了。 陆军军官大学、海军军官大学、空军军官大学 应该已经闪耀登场了。7 C2 s0 @: r; e) ^# ]& n" _
但2017年这么一折腾,一倒退,现在重新再来一遍,其中的代价可想而知。6 v9 M/ i4 R: Q  o- x
那么粉丝们就会问了,为何2017年的调整改革没有前进,而是倒退?1 B3 e/ |& `& d
我听说了几个版本。6 y5 ~% E4 M' Z( M4 B1 x5 {
之一,说是当时伴随着陆军体制改革,陆军院校裁不得,理不顺,于是为了照顾大盘子,就都改成了兵种院校,这样就能保住大部分院校的学历教育。
2 \$ J  u2 j1 U之二,部队反映,4+1合训分流不如以前4年一贯制好使。这是肯定的了,因为4+1模式培养出来的,只学了1年装甲车,而以前4年一贯制,4年都在学装甲车。毕业分到部队,前者肯定不如后者好使。但长远看,哪种方式更好,没人关心这个问题。
, p* s, ?. Z) h/ T: o之三,当时有利益掣肘,摆不平,为了照顾大多数,采用了保守的方案。这个方案之中,学历教育院校没有大的变化,反而一些学校恢复了学历教育,算是“捡了便宜”,自然就没有人反对。
  I9 L; d2 s: J8 n4 e% u可谁知,这一保守,给后人留下了巨大麻烦。改革这种事情,向来是长痛不如短痛,当时不下决心,后面一耽误就是十几年,甚至几十年,影响的,会是一代人。" a, _/ J8 X% r1 m! N
还有,当时参与院校调整改革的具体操刀手,没有好好学习上面的思想,眼界、思维、视野、水平,等等,还是有差距的。也没有找国家的大专家参与一下,提提意见。就是这样闭门造车。
& c9 V1 l1 F' E# ?* E+ H: c- g+ Q也许更让人想不到的是,具体的那几个操刀手,后面大都居于平庸,其中一个关键人物,最近还刚刚进去了。9 `- y  u! t: C' S& B7 f
一声叹息。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5-5-27 21:56:17 | 显示全部楼层
转帖:
; Y" ~+ N$ {: q# \6 M2 r新一轮院校调整改革吹响了集结号,这次与以往大开大合、大进大出、大起大落不一样,采取的是小步慢跑的节奏。要知道,以前都是利用五年一次的全军院校会议时机,宣布全面调整改革方案。而这次,有点像挤牙膏一样,一段时间一个院校的改革,成熟一个,发展一个,小编认为这种方法好,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审慎稳妥。这一波改革的集结号应该算是从去年就开始了。先是去年洛阳的解放军外国语学院与南京的国防科技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合并,部署到南京,更名为国防科技大学外国语学院。关于外国语学院的改革风评不错,上上下下都满意,给了改革操刀手不少信心。今年初夏,国防部新闻发言人,这位毕业于原解放军外国语学院,现国防科技大学外国语学院的蒋斌,官宣组建了3所军事高等教育院校:陆军兵种大学,信息支援部队工程大学,联勤保障部队工程大学。让我们想象一下,如果蒋斌大校去年履职国防部新闻发言人,由他宣布外国语学院的变迁,那他完全可以展开一下,温暖地讲述一下这所号称“军中北外”的学校,加入985大学、“军中清华”是多么的名副其实。言归正传,今天我们聊一聊陆军兵种大学。官宣陆军兵种大学以陆军装甲兵学院、陆军炮兵防空兵学院为基础组建,校本部位于安徽合肥,相当于把装甲兵、炮兵、防空兵三个兵种的大学本科教育集中起来,部署到合肥。这三个兵种,是陆军的高技术兵种,俄乌冲突也证明,是非常重要的兵种。这次调整,意味深长,为什么没有部署到南京?郑州?蚌埠?北京卢沟桥?为什么选择了合肥?高层的考量,小编不得而知。也许是土地、办学基础条件、师资力量等等。但这一步棋的精妙之处在于,基本上勾画了未来陆军军官大学的雏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5-5-27 22:20:20 | 显示全部楼层
转帖:
& U  j# O1 y& N1 S& [      按照一个说法,大的军种,如陆海空,一个军种一所工程大学、一所军官大学;小的军兵种,如火箭军、支援、勤务部队,一个军兵种一所工程大学的设想。对于陆军而言,南京的陆军工程大学显然已成定局,那么陆军军官大学从何而来?以前有几所候选,现在成立的陆军兵种大学,则最有可能发展成陆军军官大学。2 e! |7 Y* q/ W( m
      看看他的竞争对手吧。陆军步兵学院,在南昌,兵种技术含量低,转大学不合适,长远看,本科学历教育会收到陆军军官大学。我去过步兵学院,原来的南昌陆军学院,地盘和校园都非常好,人才辈出,作风扎实,可惜了缺乏技术底蕴。陆军防化学院,在北京,规模很小,很有可能借着搬出北京的时机,把学历教育收走,变成一所防化训练基地。陆军航空兵学院,在北京,本科教育在陆军工程大学进行,未来就是一所飞行院校。陆军特种作战学院、边海防学院,兵种规模小,后面可能跟海军陆战队有所统筹,做任职教育。陆军勤务学院,在重庆,本科教育挺强的,但这次划归联勤保障部队了。陆军军事交通学院,在天津,本科教育也不错,这次也划归联勤保障部队了。如此盘算下,未来的陆军军官大学,必然从陆军兵种大学演变而来,因为已经没有竞争对手了。未来的陆军军官大学,号称中国的“西点军校”,这泼天富贵,就要降临到合肥了。无独有偶,从历史上看,合肥的军校几经改革,还真的与陆军军官大学有着剪不断理还乱的渊源。最早是合肥炮兵学院,很普通的学校。2000年4+1合训分流改革后,要建优质本科院校,变成了炮兵学院。2011年炮兵学院变成了陆军军官学院,这在学校发展史上,算得上是一次里程碑的改革。单就校名而言,有点“中国西点”的意思了。
8 E) u4 @2 ~% ^# b6 c! v       我猜测,这次改革,合肥上面肯定有高人,或是炮兵系统上面有高人。当时的陆军军官学院办学上也在积极转型,搞基础教育、领导力培养、外军院校研究,向着西点军校的模式前进。2017年改革,虽然因为种种原因,没有陆军军官大学的方案,但好在新成立的炮兵防空兵学院本部放在的合肥,这就为合肥保存了火种,为下一步发展赢得了先机。让我们不妨设想一下,2017年如果成立陆军军官大学的话,可能有装甲兵工程学院、理工大学、军械工程学院等等竞争,他们的本科教学都很强。但2017年改革打掉了军械工程学院,划给了工程大学,2025年改革又打掉了装甲兵学院,最后优质本科教育院校只剩下合肥了,合肥成了最大赢家。合肥能走到这一步,始于2011年陆军军官学院那次改革。必须承认的是,从那时起,合肥挺珍惜陆军军官学院这个称号的,有一些荣誉感,怎么说呢,志向挺高远的,那时就有办“中国西点”的想法,后来几经反复,没想到笑到最后的,还是合肥,还是炮兵系统。早年去陆军军官学院交流,校领导送了一本《走近西点军校》,他们编译的,厚厚的,内容很丰富。校领导大谈未来陆军领导者的培养,让我恍惚来看到了西点军校的影子。也许从那时起,一切都冥冥注定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前天 19:02 | 显示全部楼层
      1982年9月石家庄陆军学校、大连陆军学校和高射炮兵学校开始举办4年制大学本科班,陆军初级指挥院校开始实行以中专为主,试办大学本科班的学历教育。
" G1 I. z$ ~$ s, U4 ~+ D      1983年9月根据第12次全军院校会议精神,陆军初级指挥院校在原有3所试办大学本科班的基础上,又在昆明陆军学校、福州陆军学校、信阳陆军学校等9所初级指挥院校开办4年制大学本科班。
5 O. j$ r, L" S2 H      1986年6月9日,根据中央军委《全军院校体制改革精简整编方案》《关于军队院校教育改革的决定》,将大连、石家庄、西安、信阳、南昌、桂林、昆明陆军学校依次改称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大连、石家庄、西安、信阳、南昌、桂林、昆明陆军学院。陆军初级指挥院校的培训层次,又由中专、本科调整为中专、大专、本科三种学历层次。以中专(2年制)为重点,有计划地发展大学专科(3年制),大学本科(4年制)保持原有规模。% E2 r" @# ]: _
      陆军初级指挥院校根据总参、总政、总后《关于部队开展科学文化教育几项落实措施的通知》(1978年12月19日)精神和《中国人民解放军院校工作条例》(1979年3月)有关规定,在不同专业和不同培训层次中逐步恢复或新开设了高等数学、工程数学、普通物理、普通化学、外语、语文、微型计算机及应用等文化基础课程。为学员综合素质的提高奠定基础。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